搜索
倪平的头像

倪平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501/24
分享

我心目中的许晓艺先生

  ——写在万宁知青上山下乡山根50周年之际

我心目中的许晓艺先生一直都是一位刚毅、自信、睿智、朝气、阳光的男子汉,自从他上山下乡到山根公社农场横岭队后,这种印象对我来说越来越深刻,从他在农场中的表现直至到后来离场参加工作取得的成绩看,更让我深深感受到他豁达和智慧的思想光芒。

最早认识许晓艺先生是在万宁县山根公社农场知青点横岭队,那时正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1976年7月底的一天下午,农场队部来电话让转告上磉排知青李有宁排长和我一起去到农场横队岭排集中,参加迎接76届40多名新知青的到场仪式。记得那天横岭排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欢天喜地,彩旗腊腊,到处飘扬,靠近路边是贴满大红标语,一副副横额和一面面各色彩旗挂满横岭队部四周,这时的横岭知青排鞭炮声此起彼落。大约上午10时左许,有人疾步跑回队部报告:“送县城知青们的车到了,”话音刚落,时任农场党委书记钟厚昌接着说:“大家各就各位,先把鞭炮解开夹道列队好站好准备燃放”。几位青年听到钟书记的指示,纷纷小跑似的拿着又长又红的鞭炮跑到在路边站好,不一会知青们到了噼劈啪啦的燃放了起来。走在队伍前头的小伙子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接着一支长约10米长的队伍个个戴着大红花鱼贯而入,走在队伍前面的青年特别引人注目,他扒开会场人群走上台已搭好的简易讲台,对着话筒腼腆地说:“各位贫下中农大叔、大爷、婶子们,我们县城40多位知识青年今天上山下乡来到横岭,接受你们的再教育,希望你们将我们这些知青锻炼培养成为又红又专对社会有用的人。”

简短的见面会结束后,经打听才知道这位青年名叫许晓艺,他中等身材,体魄健壮,皮肤黝黑,英俊潇洒,浓眉大眼,身体敦实,声音洪亮,具备了年轻人勇于挑战,勇于进取的魄力。在迎接的知青会上,许晓艺被当场宣布为横岭知青排的副排长,负责知青点工作事宜。大家按照场部计划将所有知青妥善安置入住后,第二天便进入正常的运作程序。

知青们第一天的劳动任务是到一片开阔坡地上挖胡椒坑,许晓艺头戴一顶草帽,右手拿一把锄头左手还拿着一支用竹子做成的软尺子,在烈日中大家挖完坑了纷纷到阴凉处避热,这时只见许晓艺起身走向一个胡椒坑旁蹲下来,拿出尺子来回丈量,他工作认真从不马虎,完了又反复量坑的深度,然后看看斜坡是否合格。当他发现有一个女知青的胡椒坑深度挖得不够深时,立即叫来这个女知青返工,当时横岭地区晴空万里,烈日暴晒,太阳底下的知青们个个干得汗流侠背,他们几乎顶着34度的气温度在紧张忘我地挖坑修坑。这位女知青也很认真,克苦耐劳,认真负责,一丝不驹,她时而蹲下来修坑,时而站起来用尺度量好坑大小,然后加大尺寸先挖出大坑,然后再慢慢挖坑修改。汗水都透了她们上衣,知青们全然不顾,只见这位姑娘不停地将挂在身上左边的水壶往嘴里不停地往嘴里灌水,女知青喝完水又将水壶递给许晓艺。说了句:“许排长,你喝点水吧,休息下。”许晓艺说了句“谢谢!”接着头也不回起身拿起自己的工具,和其他男知青们一起收工,向着知青食堂方向走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许晓艺毕竟轻车熟路掌握了农场一些工作程序,有一天吃完早餐后,场里有的知青说今天要上山去六连岭砍伐胡椒柱,伐木是要经过上磉排后,绕个弯走下坡越过一片低洼地,再绕道上六连岭,路途不但路途遥远曲折难走,而且走山路弯曲崎岖。许晓艺和一批知青约有20多人,整装待发他们有说有笑,吭着小调,许晓艺带领这些立即向六连方向进发,步行了大约5公里,进入山上密林,各种大大小小的树木柱子应有尽有,知青们按照要求将一条条树木砍伐下来,除去树枝和无用叶子,用山藤捆绑好。因这些木材都是青木含水量大很重,每捆至少有70-120斤重,女知青因个子矮小,体力不支用自己的身躯很难扛得起。有的女知青用力一试,好重!吓出一身冷汗。对不能用力扛得起放在肩上的女知青,许晓艺都帮他们一个个将伐木抬起放上肩膀放好,然后用砍刀开道慢慢帮其下山。

第一次上山砍伐没有经验,许晓艺想了个办法,他看到山路又小又陡,下山时稍不留神就会滑到。他一个人看看地形斜坡又高又陡,叫3、4名知青专门砍来10多支木条,搭架起山岗滑梯,将捆好胡椒柱放在梯的上端,用力将它们推向山下去,不多时就解决了这些搬运的大难题,很快许多体力不好的女知青都松了口气,有的知青在搬运木材下山时,扛在肩上的候胡椒柱被压得缓不过气来时,连叫受不了,晓艺马上将自己肩上的木条放下,赶过去当帮忙换换肩膀,将女知青的木条安全地放下来,歇歇口气休息一会再继续扛,这样他们步行的速度大大提高,原来计划用7小时才能回到场部,结果只用了4—5个小时就平安归队,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横岭排所在地的背后都是种植菠萝,出门朝东北方向就是万亩菠萝基地,菠萝是耐旱作物大多种植在山沟旮旯地里,有些被早已被茂盛的草丛淹没。再往山路前行下去就是当时县政府设立的“五、七”干校所在地,再往下走就是国营东岭农场红岭队(作业区)了,这里行人稀少经常发生菠萝果被盗事件。场里要求横岭排要在劳动管理时,想办法做好菠萝的防盗工作。平时知青们出工菠萝地施肥、除草、培土,个个戴着草帽谁也看不到谁,加上菠萝园长得茂密叶子茂盛叶高果大,一派丰收的景象。于是许晓艺想:让知青们劳动时放开喉咙高唱革命歌曲,用歌声来驱赶盗果贼,这样做后用歌声整天荡漾在菠萝基地四周,因此,横岭排的菠萝基地,一年四季都沉浸在欢歌笑语中,路过此地的乡民和行人都不得不驻足分享这里欢乐的气氛。有时候路人嘴干渴了,想摸入菠萝圆乘无人摘个果解解渴,但一听到歌声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许晓艺和知青们在菠萝圆唱歌的做法,得到农场部的充分肯定,时任副场长陈业景说:横岭排知青的做法一是欢乐了知青们劳动的热闹气氛;二是不用人来看管菠萝基地,歌声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一举两利,三是陶冶了知青们的情操,缓解疲劳动给他们带来疲惫。后来,此经验被推广到各地农场各个作业区。据悉,其他县的知青场也效仿前来学习。

许晓艺是年轻人,爱好十分广泛,他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半年后山根公社党委任命许晓艺为山根公社农场团委书记和农场民兵营营长,他喜欢开展搞军训活动,他每天组织知青们早起跑步锻炼增强体质,坚持做到雷厉风行,组织知青们按时间排队进入训练场地做好准备,待教官一到场就开始各种项目的军事训练,许晓艺在训练场帮助知青们调整姿势,规范俯卧动作,用军事化严格要求每位知青,要求大家规范熟悉射击要领。为了完成训练任务,他不顾日晒雨淋睡在地上,为知青们做示范动作提高命中率,由于大家勤奋训练不怕脏,不怕累,横岭知青排不管是每男男女女都取得好成绩,顺利考核实现全体知青通过,为山根农场下乡知青队争得荣誉。

在训练场上武装部派来的教官手把手教示知青们,怎样立正、握枪、瞄准、射击,动作是那么标准,教官特别强调一点瞄准要做到“三点一线”,这样射击时屏住呼吸,射击就会时百发百中。许晓艺按照教官的做法也改变自己的角色,当时由于训练人数颇多,他便自己掌握要领,由知青转变为教官,担当起繁重的教官任务,减轻训练场上教练人手不够的问题,知青们学习时互帮、互助、互教、能者为师,训练成绩直线上升。

横岭排当时没有电,到了晚上漆黑一片,晓艺心想大家都是青年人,在学校学的知识普遍不牢固,很多知青又爱好看书学习,晓艺想了想对大家说:“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不多,需要经常温习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下来,整天在地里劳作很快会荒废掉,农场现在又没有通电没有电灯,我们只好自己动手,每位知青都要买一盏煤油灯,在宿舍里进行自学,时间宝贵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将自己的文化知识补起来。这样我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会有意义,不但思想上有进步,而且文化上也得到相应提高”。许晓艺的一席话真管用,得到知青们的热烈响应,当夜暮降临时,横岭排知青队的宿舍里亮起一排排煤油灯光。煤油灯光下有的知青在看报、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写劳动笔记,大家没有电视看,享受不到现代化带给他们的乐趣,但同样其乐融融。一些女知青没有串门,没有相互聊天,没有成群结队打麻将、打扑克等娱乐玩耍。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沉静、向上、聚精会神、专心志至的学习氛围中。

横岭排知青有许晓艺这样的好领导,他善于启发人鼓励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经常倾听大家意见,知青们都听他的话,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同心同德,他也尊重大伙意见,只要知青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他就带领知青们不折不扣地去实施。场里提出种香茅榨油,晓艺带上知青开山种香茅几十亩,又安排人员分工挑水淋苗保成活,抽调几个身体不太好的女知青去做遮阴工作,收获香茅回加工时,十多位知青不顾辛苦,冒雨将香茅草运回来加工点,又开炉点火蒸煮直到出油,才欢声笑语地相拥离开。场里要求种植甘蔗,他们在荒地上种上20多亩,收获时用车拉到上坡糖厂,支持地方工业提供原料。场里园里的胡椒生病叶子枯黄了,许晓艺首当其冲带着生产技术员进入园里观察,分析病因找出胡椒叶耶枯黄原因,之后叫人用药水进行喷洒,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场里要种茶叶,他带领几名知青开山劈岭,垦地选苗种上近30亩;菠萝果收获季节,大量的采摘推放在路旁,没人看管很不安全,许晓艺自告奋勇报名将床铺搬出来睡在采摘的菠萝旁边看管,从不怨言,那天天下大雨把他和几位知青都淋湿了个个像个落鸡汤一样,他们拿来雨衣遮住被褥,雨一停他们又把床子重新安好,陪采摘放在路边的菠萝果过夜,许晓艺就是这样以身作则,把集体的财物当做自己的命根子,但为了保护这些劳动果实,看守的知青们有说有笑,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第二天这些知青们又投入新一天的工作。

知青们经过几个月的艰苦磨练,横岭排知青男男女女个个生龙活虎,练就了许多本领,他们提议在场部办起图书阅览室、购买回多册图书,整理场地开辟篮球场、乒乓球室,让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所能,各寻其欢。排里的知青岑少雄爱好绘画,办起知青墙报,画出知青们战天斗地的宣传画。一些女知青根据自己经历写了诗歌抄写在墙报上,增强了横岭排知青的学习氛围,他们还根据女知青多的情况,组建一支文艺宣传队,排练出与知青相关的文艺节目,由场里知青撰写小相声、快板、小品、诗歌,举办跳舞、歌咏会,演员全部来自横岭排的男女知青,他们自导自演,丰富了知青们在横岭这山沟沟里的枯澡生活。

1978年7月份的一天,许晓艺早早起床,步上操场来回踱步,他突然听到收音机里正播放恢复高考的新闻,他兴高采烈将消息告诉全场知青们,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参加高考拼搏,想试试自己的文化知识底子,许晓艺打完参加高考的申请向场部提交,场部很快批准了他边工作边复习的计划安排,知青队中10多名知青也同时递交了高考申请书,投入实战性的复习状态,决心在高考场上拼搏高低。

知青们回想起他们按照许晓艺当时的号召大家点煤油灯学习的情景,觉得许晓艺有先见之明,深感这他的提议有远见又实在,更觉得他们花时间自学没有白费,正式高考那天他们拿着语文、数学、英语课本来到考点,监考员说考生不能将课本带进考场,他们便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全部放在场外,就拿着一支钢笔进场,考试结束铃声响了,许晓艺和其他考生笑逐颜开地走出场外,一位场友问晓艺:许排长,考得怎么样?他笑了笑回答,“应该没问题吧!”等待的成绩的日子是难熬的,终于在等待20天后高考成绩公布了,许晓艺以优异成绩被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成为一名追求进步,争做奉献的优秀学子。

入学后许晓艺刻苦学习,攻克道道难关,取得多项学习成果,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积极分子。毕业后学校根据他的成绩和表现将他留校任教,角色立即从学生转变为教师。1986年12月26日他在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工作岗位上,由于表现突出,被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他站在党旗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一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让他心头激荡,他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份量,许晓艺当教师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经常根据需要奔奔赴边远地区支教,由于成绩突出,1995年他任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党总支书记;2002年任网络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厂;2006-2020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他现在是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同时担任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副秘书长、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秘书长,广东职业信息化研研会会长等职务,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许晓艺的事迹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分别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以及南方日报地方媒体报道,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对他做了专门访谈,大大提升了公众对许晓艺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和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许晓艺整天繁忙于工作,并经常出国考察,他去过新西兰数次,到国内支边支教,帮助其他区摆脱落后的现状,他曾两次新西兰牧场参观考察,凭着他对文学的爱好,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新西兰牧民《轮牧转场颂》的诗歌》:“新西兰草地轮牧,科学管理草场新。围栏划分地块明,牛羊轮流食草茵。现代畜牧商业化,科学数据定牧群。草地改良技术新,生态保护法规循。经济高效肉奶丰,全球需求满足频。草地生态得保护,持续资源畜牧珍。”他将这诗首诗歌作品他递交给单位组织作为他的考察报告。

在国内许晓艺又先后到新疆支边,和牧民生活在一起,体验研究牧场发展对策,他又写道:“新疆游牧转场忙,季节变化牧场迁。冬季低地避寒霜,夏季高岗避暑炎,哈萨克族蒙古族,传统游牧世代传。转场赛马叼羊欢,放牧经验习俗继。手工艺术马具精,转场途中交流繁。新疆文化多姿彩,转场游牧故事延。”他用诗的形式写出诗歌,省去洋洋几千字的长篇大论考察报告,绘声绘色地形象生动描述了新疆的游牧文化现状。

许晓艺不辞劳苦分别到新疆、西藏、贵州、海南、云南等地区以及广东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通过手机直播课堂技术、传播移动录课系统等创新技术,他所在并领导的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机构,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工作。通过“手机教师网”平台,学院为农村及边远山区教师提供了上千个教师培训专题,使他们能够便捷地享受优质培训资源。学院还探索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累计在全国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工作坊”1600多个,受益教师50多万多人次,通过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全国教师100多万人次,在全国师范大学名列前两名。

许晓艺的事迹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的工作和研究成果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以及南方日报地方媒体报道,提升了公众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在教育领域的工作和贡献得到了教育部、省级领导以及国家级媒体的高度认可,其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帮扶边疆地区教育发展以及教师培训方面的工作尤为突出。他的事迹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2016年11月1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广东省副省长蓝佛安访问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并考察了网络教育学院的创新应用成果展示。在访问过程中,陈宝生部长对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表示了肯定,频频点头,这表明了许晓艺院长及其团队在教育领域的工作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认可和肯定。许晓艺先生退休后,仍保持着与年轻一样旺盛的斗志,他从2025年10月起,开始收集有关资料编辑出版一本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山根公社农场50周年的《岁月山根》彩色画册,将知青们的当年的奋斗、劳动、生活和离场后工作、婚姻、荣誉相片和文章出版,正如他当年在知青队时所说:“他要成为又红又专对社会有用的人。”把学到的电脑信息技术传播社会给众多的受益者,脚踏实地继续谱写他崭新辉煌的篇章。

  字数:约6347字

本文初稿完成于:2024年12月27日

第二次第修改于:2024年12月31日

最后审阅定稿于:2025年1月10日(蛇年元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