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倪旭生的头像

倪旭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02
分享

教学相长

朋友的儿子在上海浦东读初中一年级。这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

实事求是地说,他的智商不低,总体成绩不赖。书法练得有模有样:跆拳道打起来有板有眼;各类高难度的电子游戏,他无师自通,玩将起来也是风生水起。可是,只要一提起作文来,他常常先是仰天长叹一声,跟着就说头晕眼花了。

近来的某一日晚上,他在QQ上问我:可否就作文一事,随时与我沟通?我回:小子,你和我用“沟通”这个词,好象不太妥当吧,我个人觉得用“请教”比较好一些!你说呢?网络那端的他,也许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回了话,“作家就是作家,用词准确,佩服!”就是嘛,本人好歹在巢湖、芜湖文学圈子里,也是个有名字的人,你一个黄毛小子,与我沟通啥?有什么好沟通的?就好比每天在课堂上,你敢时不时地与老师“沟通”吗?对方一时语塞。

随后,我信心满满地对朋友说,只要你家的小子肯听我的话,提高作文水平的事,就包在我身上。朋友说,这点你尽管放心,你出版的书,他从头至尾读了两遍,一字不落,对你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漂亮的文字,还是比较钦佩的。说得我一时晕晕乎乎,以致原本想提收取“授课费”的大事,竟给忘了,结果是无偿地、傻里傻乎地,就如何提高作文水平一事,时不时地与他的儿子“沟通”起来。

对方最先传给我的,是一篇看图作文。一只被绳子紧紧牵着的风筝,由于受到身边小鸟的蛊惑,竭力挣脱了绳子的束缚,在天空中肆意翱翔。可是,它快活没多久,就受到暴风雨的猛烈打击,到处颠簸、流浪,最后重重地摔倒在地面上,遍体鳞伤,这时候后悔已经晚了。

看出问题的本质后,我与对方“沟通”如何抓住关键点,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展开细节来写,最后在结尾处,最好来个升华什么的,要上升到到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没有所谓的“绝对自由“,一切都在法律、道德、纪律或公序良俗、自然规律的框架内进行。一旦自由过了头,那就是“玩火”,最后通常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甚至是——自取灭亡!就像本图中那只一心要挣脱绳子束缚的风筝一样。

你想,一个刚上中学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当然一点也不稀奇了。

见这小子初步尝到了甜头,我赶紧循循善诱,讲一些放到四海之内皆准的“写作诀窍”: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多读书,努力学习名家、大家的行文技巧,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便随时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要勤记笔记,正如俗话所讲的“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要勤思考,勤动手,最好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哪怕就是记流水帐也好。就像打拳一样,天长日久地坚持下去,你的笔力必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悄然发生令你意想不到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远程“沟通”,我能感觉到那小子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如今,他一开口,就提“请教”而不是“沟通”了。哈哈,用词精准多了。看来,他的确是有了长进。

说来也怪,在与中学生不断“沟通”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以前很难上的某省级都市报的副刊,最近频频出现我的名字。还有,当写作一度陷入迷茫、低谷时,我更懂得如何去应对了。这,恐怕是作为传道、解惑者的我所体会到的最大收获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