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宁波的头像

符宁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02
分享

登洪家山琐事

登洪家山,应该是我近十年来最喜欢做的运动,每年都会登不少次,包含了春夏秋冬所有的季节。入冬后的前些日子,才刚刚爬完一次,青山文客老师见到我登山的信息后,约我有时间陪他登山一次,于是便有了这一次的成行。

洪家山居娄底市北部,属娄星区双江乡管辖,与湘乡市接壤,属于五A景区,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平原过渡的低山地带,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公园集山、水、洞、林和人文景观于一体,120多座山头组成的洪家大山,层叠起伏、林木苍翠,景致独特。公园内有圣仙洞、舍身崖、观景台、贺国中烈士故居、茶马古道,南马大峡谷等20多处景观。

登洪家山,要经过由低到高的4座山头,由一条不足两米的石阶和步道,及一段柏油路和泥巴路组成,前期的路十分难走,坡度大,石阶连着石阶,一层又一层的,如登云梯,不竟让人腿脚酸弱,心里叫苦,这是对登山者最大的考验。我在得知有另外一条较为平缓的路之后,就极少从芙蓉寺那边的石阶登山了。这一次之所以走这条路,也是考虑到青山文客老师从来没有来过,而且他还要借此次登山,要做一篇大文章,听说已构思很久了。

从芙蓉寺上山,有一道山门,门牌上题名为洪家山森林公园,山门旁有许多宣传栏,有公园的介绍和登山的注意事项。因山石湿滑,天气不良时是不许登山的,而且登山者不允许携带火种,也不准在山中露营生火。我们当然会遵守规定,作为一名老登山者,背一点吃的东西和更换的衣服,就足够了。

通过这一段石阶,也就两三百米,再转过一道弯,就到了观景台,也就到了山峰的另一边。

观景台下边就是南马大峡谷,我曾穿越过两三次,和夫人一起去的,路不太好走,陡峭,狭窄,林密,但风景一流,奇石,奇瀑,鸟声,花香,松涛,竹林,应有尽有。峡谷的小溪,叮咚叮咚的,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身在其中,游龙摆尾,悠哉悠哉,别有一番滋味。

从观景台上往对面看,大山巍峨蜿蜒,看不到头,与这边的山一样挺拔雄伟,也像一条巨龙,这里是红军虎将贺国中的家乡,山的品质铸就了英雄的魂和虎胆雄心。我注视着大山巍峨,仿佛看到了英雄的雄姿英发,看到了英雄的赴汤蹈火,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也激情澎湃,怀念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看了一下表,记住了时间,心里也暗自鼓劲,做好了战胜一切的准备。

回头问青山文客老师需不需要休息片刻,我看到他虎躯一震的样子,心想是白问了。青山文客老师已是年满七十有二之人,已过古稀之年,我担心他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虽然我知道他的身体素质好,还常常舞刀弄枪,也常听他说过不少次登山不在话下的话,但我还是生怕会出现异常,若是摔伤跌倒,我可担责不起,也会良心不安。

我们继续往上走,此时我身上已稍微出了不少汗,赶紧褪了一件衣服,放在背包里,但待走到第一个亭子,即观日亭,夫人已经走不动了,不想继续往上走了,于是剩下了路,只有我与青山文客老师一起结伴而行。这个时候,我要把夫人的登山杖给老师,他不肯要,我亦不想过于坚持,但担心肯定是有的。两年前,我与父亲去山上给祖父祖母的坟头挂青,看到他险些滑倒,就再也不敢让老人上山了。那个时候,父亲的年龄与老师差不多,所以我才会反复的提醒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老师比我想象的要厉害,与七十多岁登上珠峰的夏伯渝先生相比,也应该差不多吧。其实,说到登山,我还是佩服有些老人家的,他们的毅力与身体素质都是顶瓜瓜的,是当今很多年轻人不可比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今年上半年,我还陪同夫人八十五岁的姑妈登过星德山,并填了一首词送给她,据他的后人讲,这首词与老人家登山的事迹感到了不少人,也一时传为佳话。

陪青山文客老师登山,我也看到了他的品质,也感受到了他的情怀,感受到了他对大山的热爱。前进的路上,老师很兴奋,一会儿吟诗,一会儿沉思,一会儿又疾步如飞,同时又与我说说笑笑,讲一些故事。我把我对大山的了解也与他说了个七七八八。

走到虎啸亭,我问老师要不要休息一下,他回答依然是看我的意思。我近几次登山,也基本上我到这里打止了。这个地方已经是很多人的极限,尤其是像我夫人一样缺少运动的女子,无论如何劝也劝不了,坚决不会再往上走。我看老师兴致很高,其表现也确实比较厉害,也就放弃了休息的想法,与他一起继续往上前进。

拐过一道弯,又到了峡谷地带,而且马上要到另一个山头,即是要经过的第三座山头。我一看下面,发现南马大峡谷路上的一个池塘正在下方,还波光粼粼的,于是赶紧指给老师看。他对南马大峡谷很有兴趣,曾对我说过多次,希望我陪他去穿越一次,可惜一直没有成行,只能留给下一次吧。

经过泉水的地方,看到一对小夫妻刚好从那里出来,嘴唇上还沾着甜甜的山泉水,我顺便问了一下老师要不要试一下山泉水的味道,他一听,马上就走过去,从水管里接了一捧,小心翼翼地品尝它的味道,还有点不舍得洒落的意思,我不竟好笑,凑近去拍照。

我把照片给老师看,刚刚还在笑的表情马上变了,他发现自己多了无数的白发,口中说去年都没有的,今年就怎么就全白了。我看他不高兴,连忙劝他少操心,少熬夜。他近两年来,担任娄底城市版版主,既要守版,点评,又要搞全国性征文,还要组织大家采风,忙得不亦乐乎,把娄底版打造成了最好的城市版,与最好的文化版已不相上下,付出太多,牺牲太多。后来,他大概也想明白了,有付出,有牺牲,也会有收获,在娄底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面前,满头白发就算不了什么。

山顶附近的竹海,大概是洪家山的特色。看到这漫山遍野的竹林,听沙沙沙的响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我看老师在闭目沉思,与我第一次来到此处的表情差不多,完完全全地沉迷,不舍得移动半步,并贪婪地呼吸着最美的空气。

这里,已与天空十分接近,我感到是神仙居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先生的诗,最符合此时的心情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洪家山的路并不在险峰上,相反还相当平缓,尤其是到了竹海之后的路,已是铺了柏油,可以连通其他山头。以前,听说可以开车到山顶,这条大道应该是连接的另一条登山道的,只是一直没有走过。

我们顺着这条路,不费吹灰之力就到了山顶,也是我到达最远的地方。这里的山风已经很大,吹得脸上有一丝丝的刺疼,但更多的还是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们望着最后一个山头,山顶上有一座塔,山倒是没有多高,几十米吧,但山路不好走,弯弯曲曲,野草茫茫,有些陡峭,路是原始的泥路,有些地方还很光滑。我担心老师的安全,不是很愿意上去,但在我犹豫不决之际,老师已拔腿就走,一溜烟地往前走了十多米远,我只好连忙跟上,同时心里面不免有些惭愧。是啊,老师已经说过多少次了,不要担心他,他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就怎么不相信他呢?其实,他比我强多了,我必须要用登山杖才能立住脚,他完完全全凭着徒手,一步一步地,安稳得很,反而是我有些摇摇晃晃。哈哈,是我不行也。

我跟在老师的后面,有些气喘吁吁,力不从心,眼看要掉队了的时候,可能是心里作用,突然就来了一股子力气,立马轻松了许多,也顺利地到达了山顶。为了纪念这一次登山之行,我围绕宝塔拍了一段视频,也拍了几张照片,配合老师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发在了诗友群。

群里的保求老师看到后,马上邀请我们去他家吃中饭。我一看时间已经十二点半了,下山还要一个多小时,便问老师要不要下山。他到了山顶,已是心满意足,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我圆了他的梦,要感谢我们。

保求老师的家在洪家山这一带的山上,离这儿还有很远的路,我们去他那里吃中饭是不现实的,太远,也太晚。我们能走下山,赶到莫言醉,最早都要到两点左右,这还是没有计算下山时需要休息所停留的时间。不过,后来也确实没有休息,我们一口气从山顶走到了山下,然后开车,一溜烟地到了莫言醉。

这次登山,我们没有休息,一直不停的走,所以我感觉到这是一次特别之旅,一次圆梦之旅,也是发现之旅。对老师的表现,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对他能诗能文的佩服更胜一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