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宁波的头像

符宁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12
分享

义气不可乱讲

“义气”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刚正之气”,二是“忠孝之气”。它是道德修养的象征,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义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许多人认为“义气”要在讲原则的基础上讲义气,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为朋友两肋插刀。 

讲义气,历史上最有名的是“桃园三结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讲义气的人,不畏生死,赴汤蹈火,何况其它也。我们的许多英雄人物,也是讲义气的,不过他们讲的是大义,是为国为民的大义,不是一帮一派之义可以相提并论的。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讲的是追求真理之大义。抗金名将岳飞,讲的是“国仇山何在”的民族大义,讲的是抗金救宋的大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囚禁蒋介石,也是为了抗击日军,讲的也是民族大义。

讲义气,称兄道弟,为朋友肝胆相照,两肋插刀,历史上留传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水浒传》就是一部讲义气的小说,从宋江、晁盖,到武松、林冲、鲁智深,哪一个不是义薄云天,说一句话都顶天立地的人物。你看,鲁智深为了救林冲,一路护送;再看,《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他为了刘备,过五关斩六将。

对义气,我们是看重的,古诗词中有很多赞扬义气的诗词。你看, “先去张关痛刘备,兄弟手足情意长”,是表达兄弟情深的;“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是讲江湖义气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是讲知己难得的;还有“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等等,数不胜数。 

当然,讲义气也不可乱讲,不可毫无原则的讲义气。一方面,搞得不好,会引火烧身;另一方面,如果讲的是恶义气,会危害老百姓。这两个方面都不可取,所以,我们讲义气之前,应该搞清楚“义气”的好坏与对错。

坏人们在一起,他们“讲义气”讲的是危害百姓的恶义,即他们讲的所谓的义气,大概都是用在做坏事上、做恶事上。我们有些人长期把江湖上的那一套“行侠仗义”挂在嘴边,“讲义气”不分好坏,不分对错的。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有利可图时,坏人的讲义气是抱团去做坏事,或者是对另外的坏人推波助澜,助纣为虐,但在无利可图时,马上就分道扬镳,扬长而去,甚至相互出卖。还有一些罪大恶极之人,在外面杀人如麻,却对家乡人做得仁至义尽,也不算是讲义气。这种“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坏人,与天下的人为敌,讲的义气也是假义气,尽的孝也是假孝,是让祖宗十八代蒙羞的孝和十里八乡感到耻辱的义,算不得是真讲义气。 

归根结底,坏人讲的义气,是讲的坏义气,是经不起考验的,也不保险的义气。在要出卖人的时候,他们比谁都快都狠,义气非常不靠谱。 

讲义气的反面是不讲义气,但不讲义气也不见得是坏事情。也就是说,对什么人讲义气,不对什么人讲义气,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应该把握的原则,绝对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讲义气,更不能为了讲义气去帮助恶势力欺负老百姓,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荼毒生灵。也就是说,对那些所谓的江湖义气,对那些做恶多端的义气,对那些助纣为虐的义气,有什么好讲的。也就是说,对某些坏人讲义气,那是对好人的犯罪,是对义气二字的污辱。

与品行不端绝交,是正确之举,被世人称赞。但有些人,盲目讲义气,甚至与之同流合污,欺压百姓,干尽坏事,终究被人不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一个人品行变坏后,即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应要彻底放弃、不留隐患的毅力、决心和行动,断绝来往。。世上那些背信弃义(真义)之人,会被人斥之以鼻,甚至还会断绝交往,即“割袍断义”。 

与品行不端者绝交,要当即立断,不可拖泥带水,弄不好会惹火烧身,被法律所不容。对那些好坏不分又不思悔改之人,应尽早远离,哪里还能讲什么义气,对他们讲义气,是对义气二字的污染。对那些不守信用之人,也应远离之,千万不要妄想他会对你讲义气,讲信用,其一时的好,只是未对伤心处,还没有来得及对你实施伤害。与恶者为邻,要么变恶,要么断交,含含糊糊绝没有出路。 

义气不可乱讲,就是不能对品行不端的人讲义气,不能与危害社会的人讲义气,不能与不守公俗良知的人讲义气。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已经很理智地对待讲义气,已不再是毫无原则地讲义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