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宁波的头像

符宁波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2/28
分享

说说“记性”

给朋友发短信,告诉他,我已经到了那个地方。没有一分钟,朋友立马回复:才二点钟?你不是约好三点钟出发的吗?

对了一下时间,我这才发现,我又搞错了,又以为是到了时候。而几分钟之前,我明明是看了时间的,明明是想过我三点钟前去哪里的。

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灵魂出窍,不是一次心里想某事,而实际做另外一件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五十多岁之后,这样类似的事情总会多多少少会出现,比如,走到了楼下,突然想起家里的门是否关了,有些不确定,便又跑上楼确认一下。又比如,出门前取了钥匙,在关门之前会怀疑是不是没取钥匙,又会掏一下包,找到了才放心。

有些事情,才做完没有几分钟,却因心里想着另外的事情,转个身就忘记了,也并不少见。我的一些同事,四十多岁时就出现了容易忘事的现象。如原本去做某事的,结果在路上碰到某个人,讲了几句话,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把该做的、准备去做的事情忘记得干干净净,直到有人追问起来才发现误了事情;如有的时候,明明已经做完了某个事情,接了一个电话后,忘记了,又重新再做那个事情,既浪费了不少时间,也耽搁了某件事情。

有一段时间,我干内勤,工作繁琐又事情多,而且经常性接一些零活,加上办公室来往的人又多,这个人说件什么事情,那一个人讲个什么事情,常常会把正在干的事情打断,也会造成工作的疏忽与遗漏,为此我特意地做了个随手记,即先在纸上把要做的事记下来,做完了再一个一个地勾掉,做到一事一清,便不会忘事误事。后来,有机会不做内勤,我立马选择离开,希望不要因为忘性而耽搁了单位的大事,总算得到了解脱。

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对于中老年人来讲,记性或多或少会比年青时差了不少,健忘,尤其是被人打岔后忘事,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更需要记事,需要一个记事本。手机里的备忘录,也成了我的选择项,但凡接到某件事,又不能立马去做的,都会记在备忘录中,在干完一件事之后就消掉一件事,基本上没有出过岔子,也算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也是一个比较看重面子的人,实在是不希望自己的乱记性影响了工作,让别人感觉到不靠谱,所以使用记事本和备忘录来记事,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可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或不会使用记事本或备忘录的,如离开办公室,忘记了关灯,忘记了关空调,换衣服后忘记带钥匙,总会时而不时地有丢三落四的事情发生。夫人比我年轻,记性也好不到哪去,出门忘记带钱,吃早餐忘记付账,也会隔三差五的发生。我们互相取笑,五十步笑百步,大家彼此彼此,但也让我们多了一些提醒,希望减少一些失误。 

记性不好的坏处是很多的,容易引起误解,也会有安全隐患,比较麻烦。我有一个邻居,快八十岁的年纪,记性早就没有了,刚刚讲的话,讲了一遍又一遍,讲完了又讲,啰哩啰嗦的,让家人有些无可奈何。老人,尤其是得了老年痴呆的老人,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问题会更加严重,他本人过得没有尊严,后人也是苦不堪言,但得病并非是他本意,都是没有法子的事情,要将心比心,善待他们。

人的机能衰退,是自然规律,是早晚的事,谁也没有办法阻挡。我理解,也希望自己尽量减缓衰退,让忘事来得晚一些。于是,经查询资料和寻求医生朋友的帮助,采取了些措施,比如通过体育运动以减缓衰老,加强脑力劳动以增强素质,有一些效果,也自感比同龄人的记性强了一丝,至今还不至于糊里糊涂,正常情况下也极少忘事。

最佩服记性好的人,八九十岁,甚至上了百岁,记忆力依然惊人,头脑十分灵活。我们诗协有几个老师,九十多岁的年龄,仍然可以挥斥方遒,仍然能够随意吟作,十分了得。当然,像袁隆平、钟南山这样的老科学家、院士,他们也有共同点,爱运动爱艺术,袁老曾是体育健儿,又擅长拉小提琴,钟院士八十多岁尚能游泳,是学习的榜样。 

在延长退休之后,到底能不能胜任工作,除了体力之外,脑力也很重要,每一个人都要接受挑战,所以要有备无患,不然到了那个时候没有办法。

 记性不好,会闹笑话,也会让人缺少安全感,给人带来不少麻烦,需要想办法解决,尽量减缓衰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