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财富,不是你有多少金钱财宝,也不是你有多少房产,更不是学富无车,个人认为,结识不错的朋友、认识厉害的同事、认清骗人的把戏,也是人生的财富之一。
半残居士王界明老师,是我加入诗协后认识的一位才华超人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和作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人谦逊低调,值得永远学习和尊重。
黑哥,我认识很多年了的粗汉子,一直不知道他还有细心、热心的一面。对待旅客的细心和对待同事的热心,让我刮目相看,佩服不已。
至于另外一位,虽然有所意料,但不深入交往,真难看出一个人的“庐山真面目”。与他的交往,让我感到了耻辱,也感到了斯文的践踏,非常的不舒服,觉得恶心。
以记之。
1
半残居士王界明
认识王界明老先生,是我最大之福份,也是我最好之运气。在差不多近两年时间之内,我们一起参加诗协民协活动之多,让我有些敬佩这个多才多艺,又心思纯粹的人,其率真和睿智的品性,尤其让我觉得他的可爱之极。
认识王界明先生是两年前的春天,三湘文坛主编青山文客老师让我开车接界明和建华老师去涟水河参加采风。我在接到界明老师的妹妹、建华老师(宝岛阿华)之后,便驰车到清泉大酒店对面的廊子等他。当我看到一个身穿蓝色唐装、长发飘飘的老头子,从移动公司那条街道出来时,心里面吃惊不小,第一印象并不太好,十分怀疑他应该不好交往,性格会很怪异吧,所以并不是很愿意搭理他,但我还是礼貌性地照顾他过了马路。
到了涟水河边,老头子的幽默,智慧,才华,性情表现出来了,吸引着我走近他,了解他和学习他,心中的芥蒂也消失不见。我是初入诗社的成员,加上喜欢文学与诗词并不太久,恰好宝岛阿华老师送给我一本《华韵春秋》,里面有界明老师写的字、画、诗、序等优秀的作品,一下子就让我魂不守舍,仔细地从中汲取智慧与营养。赏字鉴画,我不是内行,但好看与否,艺术是否高雅,我还是略知一二。
先生的字,旷野中有一份谨慎,大气而不出格,能放也能收,应该是与其性格相符,与其追寻的道吻合;先生的画,乐观中有一丝讽喻,极墨的渲染,粗放的线条,让人看到了其浪漫又现实的思想,是文人与艺术的融合。先生的诗,多重于哲理,需思需悟才能见其深意,那些看似随意的词语,恰恰是别有深意,而且先生还擅于使用新鲜词,善于与生活接轨,与时代碰撞。
文章是最能看出一个文人良知的,他的不忘根,不忘本,不避矛盾,不浮夸,不迫捧,才能体现一个文人的真正良心与修养。先生的文字朴实,偶尔也有华丽之光,但根植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却从不因他的潦落而减弱。他的为文为世的观点,我是欣赏和赞同的,所以后来他说我们是忘年交,我是乐于接受的。
后来的交往,我看出了他的可爱和宝贵。比如他对某些人过于夸大,不注重客观事实的文章,不管是否交往疏密,不论年长年幼,都能直言不讳。这对于一个古稀之龄的老人而言,是何其的宝贵。对一些不知所云的诗词,他也会有批评性的举动,让不知者受益,让乱为者无地自容。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他谦逊的品德也是坦荡无余,真乃谦谦君子也,所以我十分喜欢,也乐于与之交流。
我对先生是尊重的。不仅是因为他出绝的才华,不仅是因为他超脱世俗的境界,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老人,也不仅是因为他不够幸福的人生。王界明老师,是我在娄底的良师益友,所以在我与之交往过程中,我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他,嫌弃他,我会在他的身边维护他。前年,他突然耳疾,听不清话,加上喜欢打包,偶尔还会离开队伍,一下子找不见,我会默默地将他找回来,心平气和地为他打好包,体贴地将他送回家。我夫人和我一样,对这个可怜的老头子非常有好感,从来不会对他有任何不敬之举,总是尽心尽力地帮扶他。
我对王界明老师是感恩的。他给我写了一副字,那是我去双峰九峰山采风时写的首,如今我已将它裱好,挂在家中最好的地方。加入中华诗词协会时,又是得到界明老师的大力推荐,才得以实现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大目标。每到过年的时候,界明老师要到社区写春联,他也会想到我,也会极力地送我一些,让我倍感荣幸和自豪,更加觉得自己有这样一位书画界的朋友感到骄傲。
我们居住的地方相距并不太远,本该有更多的机会向界明老师请教,但因为工作地变更的缘故,经常性地往外面跑,机会没有把握,是我一生的遗憾。
如今,斯人已逝,唯有怀念和感恩,但请放心,我会记得您做过的一件事。比如,您从您本不宽裕的退休金中,拿出钱来接济一位住在您对面的残疾人,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您留在世界上的另一束光。
2
意外的黑哥
在站台上候车,碰到了熟悉的黑哥,打了声招呼,便与其他朋友闲聊,突然听到黑哥用喇叭喊了一声:6号车的旅客要往前走,走到大概就在地道口的位置就行了。
我眼前一亮。心里想,这个黑哥不一样,看起来是个粗汉子,工作怎么会这么细心,能够把工作做到细微处和暖心处,能处处为旅客着想,真的了不起,真正让人佩服,感觉非常了不起。
我不禁对他刮目相看,心里也有一些肃然起敬,并且连忙走过去,握着他的手,并说给他点一百个赞。我认为,心中有爱,心系旅客,服务的质量就高,就走到了旅客的心理。
黑哥以为我是开玩笑的,我发自内心地跟他讲,并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点赞,黑哥也有些不好意思,赶忙对我说,都是将心比心,都是感觉出门在外的人不容易,能帮就尽力帮。
黑哥的心情也不错,可能是看我对他有兴趣吧,竟然与我扯起了谈,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你们看到了刚了在放客的那个人,他可不是省油的灯?先前,他只要与旅客发生争论,他就会立马躺在地上,装病,然后再去医院住院,一住一个星期,中间还要他的老母亲到单位闹事情,不仅不能扣他的钱,而且还要算满勤,闹得人人怕他当班,怕旅客找他问事情。你看,他现在怎的样?再也没有出过差错。他到了我的班上之后,我反复给他做工作,将心比心,还帮助他申请困难补助,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终于让他的心暖和了,除了上班认真之外,对旅客的服务也转变了许多,真正地把旅客当成了亲人。
我听他讲了这个例子,对黑哥更加敬佩了,也对他更加有兴趣,很想知道他的事迹。我也突然想起了他以前给我讲过的一句话,他说旅客本来是高高兴兴的出门的,谁也不想碰到麻烦事,若是遇上了事情,心里面难免会不开心,若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或者让他们堵了心,弄不好会发脾气?但若是我们耐心一点,即使受点委屈,把事情解释清楚,为他们提供好服务,旅客的心不堵了,情绪稳定了,不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吗?
这就是他曾说过的将心比心,也是服务工作的好方法。把自己当成旅客,当成出门在外的人,我们的服务就会主动和用心,也就能达到春风化雨,让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车旅之间的矛盾也就没有了。
后来,我打听到,黑哥还兼职做工会工作,平时也会为职工服务,这样也让他与职工有情有谊,让他得到职工的信任,加上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职工好,所以有不少职工在他的帮助下,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会更加敬业,也更加的有情有义。
曾经有一个摆乱的青工,不顾父亲早亡,不顾母亲体弱多病,上班就请假去打游戏。后来,在黑哥耐心细致的工作之下,终于改邪归正,浪子回头,一步一步地成了不违章的好职工,从一个月不出错,到半年不出错,一年没有违章的标准化职工。
这样的事情,黑哥做了不止一件两件,他一直坚持用自己的心换别人的心,用自己的心暖别人的心。我听完他曾经做的好事,心里面有一些震撼,实在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职工,有这么好的事迹,同时也不停地思考,为什么他能够把工作做到旅客的心上,做到职工的心上,做到暖心的地方。
黑哥是我不经意发现的一个把将心比心落在暖心处的人,一个把自己当成旅客的人,一个处处为别人考虑的人,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人,他让我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与人为善,看到了我们传统美德的滋润大地。
假如说我要追星的话,我一定会追这样的星,一定会追这种为他人着想的“民星”。我觉得,他每一句暖心的话,都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把旅客装在心里,把同事装在心里,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
3
生活的骗子
在认识王老师之后, 便与某位诗人经常一起参加采风活动,偶尔也会一起拜访其他老师,但说实在话,私下的交往很少,几乎为零。
两年前的春天,风寒料峭,第一次与该诗人接触,给我的第一感觉,他不是一个文化人,更谈不上是一个诗人。在我看来,五十多岁的年龄,虽然已是饱含沧桑,但与时俱进的生活阅历,也应该赋予一丝风度和气派吧,可惜看到的却是“两眼无神,脸颊无肉,头发蓬乱,言辞普通”形象,我怀疑他是不是一个会写诗的人,也不是一个纯碎的人。
后来,王老师跟我讲,他的水平不高,初期在网上发的诗都是他和另外一个诗友为其改的。当然,我也见识过其水平,也经常被其要求替他修改诗,改文章。
我能与之交往,也并不是没有人可交,大都是看在王老师的面子,极少的是也看在了也算是一个写诗人,相信他应该有一点素质的,应该有诗人该有的诗心诗怀的,至少不是坏人吧,所以就一直这样的交往下来。
前一段时间,我们还一起参加了采风活动。他的样子还是那个样子,水平也还是那个水平。我基本上没有与其说过话,当然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自认为在诗词写作方面,我应该与其是不在一个平台上的,我对其写诗是有自己的判断的,而且我并不认为其写的是诗,他基本上是生搬硬套、不明其理的,用我夫人的话讲,“这也是诗”,但我会给人留面子,即使不认可其人,也不会表达出来。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自由,我也不至于多管闲事,加上我认为现代人能够做出一两首可以流传的好诗,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因此我抱着“看得了就看,看不了就不看”的观点,基本上不会评论某人某事。
能够让我感到恶心的,大概是其披着诗人的外衣,行事不端,欺骗诗友。假如其本身是一个骗子,我们上了当,也多会自认倒霉,绝对不会有恶心之感的,这也是区别。
给了其解释的机会,但他自己不珍惜,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无赖做法?那一天,心里实在窝火,也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踏莎行•谁想斯文是无赖》和写了一首《甲辰年冬被某诗友行骗所题》,但也没有指名道姓,算是给足了其面子。
踏莎行-谁想斯文是无赖(晏珠体)
既想斯文,何为老赖。吟诗假把风情载。未知此汉品相歪,多将信任无情卖。
面相奇葩,言行古怪。初看得晓难谈爱。尖牙咧嘴也头歪,应能料到其心坏。
甲辰年冬被某诗友行骗所题
枉为好姓枉名强,无耻之中你是王。
装个文人行骗事,恶心世上学生郎。
当然,我知道与这样的人交往下去,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于是决定退出其所在的群,并再也不会参加其人会参加的任何活动,彻底地将这样的人从我的人际活动中清除出去。
而在我刚刚退群,某位群主就打来了电话,问我是不是对他本人有意见,为什么会这么做?我对这位群主是尊重的,也是敬佩的,不想说他不喜欢听的话,就讲了一句话:眼不见,心不烦。
某一天,我正在北去的火车上,刚好看到“百岁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离世,徒然想起昨夜才写的一篇“诗人的风骨”文章,又感于一个诗人的离去,便一气呵成地写了一首现代诗,即《一个“诗人”的死去》:
我把所有与之关联的影像删除
把文件夹清了一遍又一遍,再也找不到有关他的任何踪迹
我想,这个诗人,这个骗子,应该在我的世界里死去
我不愿意去想这个人的名字,我果断地退出了他所在的群
有人打电话给我:又不是你的错,为什么要离开
真是笑话,难道我的离开,不是宣告他的死亡吗?
我写了一篇文章
诗人的风骨,也其实是很早就想写的
似乎与这个人没有关系,但其实也是有一些关系的
只是先前没有决心,有得过且过的想法而已
一个诗人的死去
不是这个世界的悲哀
恰恰是值得欢庆的
坐在我身边的朋友感到好笑,说你何必把这样的人当回事。他知道我近期上当受骗的事情,总希望我一笑了之,尤其是知道这样的人之后,觉得他不配我生气,也不值得我在此方面浪费精力。可是,我在看到唐老师的《奇闻》之后,我感到自己是不是着了魔障,又不由自主的写了一首“读唐老师《奇闻》有感于某位无赖诗友”。即:
装作诗才化美颜,借钱数月不思还。
良心都被狗吞了,何有人皮现世间。
世上千奇百怪的事情真多,唐老师在得知“某人的亲母得癌症无钱治,儿子每月花五千包养小三”的事情之后,有感“百善孝为先的中华千年传承美德被无情遗忘,哀叹“可怜的母亲”,欣然写下了一首《奇闻》:
萱堂抱恙满屏谈,子却重金包小三。
莫侍孝时亲不在,永遭唾弃可心甘?
一个不良的诗人,与一个道德沦丧的儿子,都是这个社会的败类,我们应该要敢于与这样的人斗争,让这样的人良心受到折磨,让这样的人的后人以他们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