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就对党员有着很浓的情结。在我内心深处,“党员”是神圣的称号,是优秀模范的代名词,它盛载着强大的“洪荒之力”时时冲撞着我懵懂无知的心灵,驱动着我不断前进的脚步。而这种情结,也幻化为一种特殊的情感,让我和“党员”结下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缘。
儿时,我总是怀着满腔的崇敬来仰视身边屈指可数、形象高大的党员长辈。在家乡地势封闭狭隘的村落,仅有两三名党员,一名是在乡政府“当官”的袁伯伯,一名是转业回来的老兵赵伯伯,还有一名是我唯一的亲舅舅,他们都是当地的先进分子,父辈中的佼佼者。“党员”这一称谓赋予他们荣誉的同时,也让他们承载了比常人更多的责任担当。每每乡里执行新的政策,最先响应的就是他们;每次村民有困难,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的是他们。记忆最深刻的是“九八”抗洪那年,住于河岸的我们被深夜的洪水包围,是他们帮忙将我家即将淹没的财物抢上岸,将惊慌失措的哥哥和我背出包围圈...甚至是父母亲,都爱跟随他们的步伐做出家里的重大决策,跟随他们一起帮助有需要的人。“党员”,俨然是父辈效仿的对象、学习的楷模。“一切要向党员看齐,像党员一样做事做人,长大了像他们一样成为党员。”文化知识稍高的母亲用谆谆教导,在我幼小的心灵悄然埋下了“党”的种子。
入党的愿望随着年龄一路成长,越发强烈,我甚至期盼快快长大,“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什么时候才能像舅舅一样成为党员呢?”小学、初中的时光,总觉漫长,党员梦也遥不可及。母亲察觉到我的苦恼,摸摸我的小脑袋,笑了,“你还小,不应该发愁这个,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搞好,长大才有希望入党。”母亲的话语,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也让我明白此时谈入党为时尚早。于是,我暂将“党员”的梦想存放在心底,开始专注自己的学习,专注于从书籍中汲取养分,努力成为同龄人学习的表率,我成功地走过优秀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的青涩岁月,“向优秀看齐就是向党员的梦想扬帆”的认识在我内心扎了根。
第一次见识学生入党是高中之后。彼时,全州各地的尖子生齐聚一中,稳居月考光荣榜对于一般学子颇显艰难,但高手如云的学场上,却有三面屹立不倒的“旗帜”---老师口中清华北大的好苗子。一次表彰大会上,台下的我亲眼见那三位叱咤风云的学神级别人物和数学老师一起,举着拳头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令人艳羡和赞叹。“若此刻,站在台上宣誓的人是我该多好...”我暗暗鼓励自己,只要像他们一样持续不懈努力,党组织终会察觉到我的诚心。
后来,入象牙塔深造,化学尚可的我选择了矿业。大二时,我坚定的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成绩优异、人缘不错的我成为辅导员推荐的第一批参加入党培训班的人员。那一刻,我真切地感觉到幸运之神正一路朝自己走来,它带着巨大的能量敦促我继续刻苦努力,斩获国家级奖学金、助学金。学习的步伐从未停歇,入党的渴望一路跟进,当学校党委负责人对我进行入党谈话时,我按耐不住内心的狂喜,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当和同届预备党员一起,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场景恍如昨日,那种自豪感,盖过了以前获得的无数荣誉和掌声。大学毕业季,我如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党员,相比鲜红的中南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党员”这一称号才是对我所有努力的最高肯定。以后的求学生涯和入职岁月中,我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考证书、拿优秀,不给党抹黑,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
如今,作为一个地质实验专职党务工作者,要拥有对党的地矿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只有这样,才会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完成地质实验各项工作目标而夙兴夜寐、持之以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党员的称号,才能无愧于我由来已久那份浓烈的入党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