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远是在路上,不满足于眼前有限的世界、有限的生命,甚至是有限的认识,渴望了解更深层的宇宙人生真理,寻求更完整的自我,从人之境逐步深入至对世界本质与万物本源的追问,以挣脱“己”之束缚。在庄子的“吾丧我”中提到要丧去哪个“小我”,我认为就是要让穿梭于世俗之的“杂人”去除成见,在内与外、物与我的张力下忘却、抛开与放下。因为成见即偏见,它会遮蔽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让人误以为自己在长期的外力下所掌握的一小部分真理就是全部的价值,当成长到一定阶段会觉得“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认为只有自己是清醒的,掌握着对事物最正确,深刻的判断和是与非。当你所认为该事物的发展方向、规则就该如此的时候出现偏颇,使得你想不通这里面的差别在哪里,个人不再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行为,清楚划定自我与外在的边界,“坚持自我”的态度,但其实不经意中早已树立起了物我之间的对立,执着于自我,偏离了本性。成见正是由于个体习惯了执著自己心中的是非、好坏、对错等种种标准,对事事有所彰显,有所偏爱,有所取舍,远离了圆融的智慧被物所困,看不透本源而生偏见。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刳心焉。所以能困住自我的只能是本人,不会是这个世界,也不会是你所处的人与物。在这个相对的世界,所有事物都是对立而存在,都包含彼和此,相对共生、互相依存,观照于事物的本然。
种种的差别,都因人而生。心本无成见,多的不过是欲望,难在放不下的也太多,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万物,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妄,在这虚妄之中,人们总会因为主观的错误执念,而给自己带来无休止的痛苦和苦恼。其实,有时候,一个人什么都放开了,反而也就什么都拥有了。《菜根谭》中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所以说,当你紧握成见,刻意追求,什么也留不住,当一个人无所欲,才能懂人世,留住幸福。我认为成见更多和一个人的认知和修养是有关系的,一个人的认知层次越低,越难看到事物的本质。同处于一个世界,由于认知深浅不同,看到的事物本源也会不同。一个人认知越浅,看问题就越表象,总是以偏概全,争辩不休,只认知自己想认可的东西,对事事都有偏颇。而认知较高,眼界宽广的人,看待问题角度较多,能够看清事物本质,懂得内省提升自己,对人性规律有敬畏,对生命有尊重。人生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你对待的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人生是一场自我觉醒的修行,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是一次由愚者走向智者的历练。所以要打破外在虚相,提升内在境界。从而回归本性,就得学会自我觉醒。认识自己、认识天地、认识众生。
认识自己,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无知,发现自身局限,不断自我反省,从而突破小我,走向觉醒。所谓觉醒,就是自我不断内求的过程,认识自己,洗练自己,善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本性是相通的,人人都有难以言明的内处,都有难以突破的局限,只有突破原有认知,打破固有思维,改变惯有习性,灵魂才能升华,境界才会提升。“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一个人唯有不自满,时刻洗练自己,不断接纳,改变起心动念,才能提升境界,去除成见,建立新知。
认识天地,就是了解规则,顺应规则,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天地的广阔,自然世界的玄妙,就会一意孤行,做出违背常理,偏离规则的偏知,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很多时候就是要,知己力、尽人事、听天命。做人做事要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认识天地就是一个不断提升,精进的过程,当你足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最终懂得善待自己、善待天地,就会发现世间本无苦境,处处皆是清风。
认识众生,就是要达到无我的状态,自己和万物回归一体。认识自心众生者,一定认识一切众生的迷悟程度;知道众生所在的层面、角度,了解每个众生的心;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因此,认识众生就是认识自心、修正自心、觉悟自心、觉悟自性、直至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理。“辩也者,有不见也。”一个人从局限的主观视角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无论你认为自己的看法多么无懈可击,也必定是偏颇的。只有通达了根本智慧的人才知道万物通而为一的道理,不再固执于自己的成见而顺应自然。万物众生莫不如此,都互相蕴含于精纯朴拙之中。
卡尔·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梦游;向内看的人,觉醒。向外追求,便会被欲望所支配,变得成见。向内追求,便能觉醒本质,不断认识自己,觉醒本性;认识天地,觉醒心念;认识众生,觉醒慧心,掌握开悟的智慧,活得明白通透。
随着智慧觉醒,知识增加,本性不断完整,就发现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人性不足,事理不通,是非不显,成见至上。在当下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接受,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也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去无限制、无规则释放人性的偏见。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生命了。怎么做人处世,都是带着成见,永无满足。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所以啊!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不要做一个廉价的人,清理好内心,不必把所有都请进内心,人生下半场只求心静,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