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后,县城移民小区的一位远房亲戚,给了我一袋干萝卜丝和南瓜条。这些干菜现在来说属于稀罕东西,很少有人晒制。但对吃干菜,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吃得太多了,我本能地反感,所以一直放在柜中。
临近春节,人们都在备年货。过年吃什么?心里没数。老一辈人爱吃的红烧肉、酥肉、排骨,我们腻得吃不动;上一个年备下的红烧肉,家里谁也不爱吃,有了在冰箱中冷冻几乎一年的命运,前几天清理才拿出来吃,口味已大打折扣。妻说再过年决不准备这么多了。牛肉鲜鱼大虾,一年中也不时有吃,没有新意,这个新年,真不知该准备啥。
春节前几日,兄弟姐妹们聚到我家,妻做了几道家常菜,还别出心裁地增加了排骨炖干豆角丝、干萝卜丝炒肉。端上这两道菜,满屋里便透着别样的诱人的香味。咬嚼两口,干菜竟吃出了肉质感,香味浓厚,极有韧劲,咬嚼愈久,越能品出其香。肉味和萝卜的香味融合一起,袅袅浮出,餐桌也便多了一份别有的气韵。这两个菜受到亲人们的青睐,就连小妹八岁的女儿,专挑干豆角吃。没想到饭没吃完,这两个干菜就先见盘底。小弟小妹临走时提醒我:“要带点干菜。”一下子,触动了我那远逝的记忆,那飘着香味的干菜气息,把我带入故乡生活的昨天。
过去,乡下生活简朴,素常的日子,一年四季,每顿饭餐桌上仅有一个菜,极少有肉,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习惯,庄稼人对吃菜似乎格外看轻。早上是酸菜,中午是一个拌面菜,晚上又是酸菜。老辈人经历了粮食关,口里有吃的,囤里有攒的,心里才踏实。吃主食耐饱,才能支撑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一个称职农民的主要标志就是他的庄稼种得好,多打粮食是金不换的命根子,家家都舍不得在大田里种菜。只是在房前屋后、崖畔、沟边,或者干旱不肥沃的山圪崂子里开垦出零星的小块地,种些个白菜、大葱、辣椒和山药、红薯,即使在糜子、荞麦地里套种一点萝卜、芥菜之类,也怕争了庄稼的肥,种得极少。因为蔬菜稀缺,家家户户的菜地,篱笆一家比一家筛(拦)得高,谁家娃娃钻进菜地揪了人家一把葱叶,女人能满村里追着骂。谁家的羊嘴馋抢了人家一口白菜,女主人能把羊主人的祖宗三代翻出来骂一天,比吃她家三碗臊子面还要心疼。
那时,冬季既没有大棚种植,也没有冰箱,还没有门店或摊点可以买到时鲜蔬菜。蔬菜四季淡旺之分极为鲜明。大年好过,冬月难熬。北方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因为冷,光秃秃的荒原上,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的日子里,无菜可吃,给人们极度匮乏的味觉体验,成为我们年少时记忆最深刻的岁月。人总是要活下去的,庄稼人在长期的生活中,掌握了大自然的寒暑易节的规律,对未来季节可能遇到的艰难有了预知,慢慢学会了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了过冬食物蔬菜和衣物的准备。庄稼人冬菜的准备有这么三种形式:窖存,主要是根茎类的,如土豆、白菜、胡萝卜、大葱等;再就是腌制酸菜和干菜,这算是入冬前的重头戏。我家腌酸菜、晒干菜的活儿,都是妈妈来完成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乡可晒的蔬菜也就有几样:白萝卜晒萝卜丝、南瓜晒南瓜条、西葫芦晒瓠条,这些共同成为过冬不二的选择。每年秋后,妈妈把白萝卜洗净切成丝状,放在高粱杆做的锅拍(盖)上、簸箩里、铁筛里晾晒,一盖盖、一帘帘地摆在院中、墙头、房顶;把南瓜、西葫芦用专用工具旋割成长长的连接片状物,丝丝团团挂在铁丝上、木杆上晾晒,直到完全没了水分。晒干菜极费事,妈妈更讲究,不能霉腐变质,什么天气晒,达到什么成色,她都把握着。儿时,寻着干萝卜的幽香,我总是踮起脚尖,抓一把,贴近鼻孔用力吸。干菜沐浴曙光、夕阳、月光,在昼夜温差的交替中,吸纳自然变化的气息。
一个冬天,窖藏的青菜基本吃完,到了开春,干菜、酸菜便成了家家户户单调而重复的菜品,成为了故乡人生活的一部分。乳黄色的南瓜条、墨绿的干豆角丝,融入了天然的气味和心思,食用时,用水浸泡清炒,或直接入锅炖煮,成为人们享受人间烟火的滋味。在那大白菜充当饭菜主角的年代,顿顿清淡的大白菜和萝卜芥菜,人们早已没了兴趣。但一经腌制,香酸清脆,美味可口。味的情绪,味的欲求,也全在这干菜、酸菜里了。百吃不厌,常吃常新,这就是百姓家人间烟火的淳朴情调。干菜与酸菜,虽平凡廉价,却显示了祖辈们在贫困生活中善于发现和创造生活之美的大智慧。农家几乎是天天的素食便饭、酸菜干菜,因为没有其它选择,一代一代、祖祖辈辈很是知足。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止了家乡人几千年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冬季吃干菜、酸菜的历史。现在人们吃菜不仅没有了季节分别,而且吃饭以副食蔬菜为主。干菜悄然淡出人们的视野。偶然的机会,又吃到久违的干菜,我颇觉感慨,不一样的是,多了各种肉的搭配。家中小聚,我们远离了酒场上那放浪形骸的海喝山吃,静静品尝家乡特色的素食小菜,小酌浅饮,澹泊宁静,不仅味觉得到满足,精神上更是有一种说不清的藉慰。大家同感,太入味了,好吃!小时候吃的东西,虽然不比鱿鱼海参,却是原生态的食物;现在吃的东西好吃,却有掺杂各种人工因素物质的隐患。干菜,成为今年春节我们餐桌的一道亮丽菜肴。
冬日黄昏,窗外飞舞的雪花,嚼一口老家的干菜,一股喷香浸润体内,那种熟悉美妙的滋味深入骨髓,实在是回味无穷……
再品干菜,依然能体味到长辈们那段艰辛生活中的快乐,仿佛伴着那丝丝缕缕干菜的清香味道,又回到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