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涧笙的头像

郭涧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7
分享

谩骂的友谊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可能都有过打打闹闹的经历,这是孩童时期的一种天性。谩骂与之相伴,是大家(特别是小男生)的口头禅,不骂不说话,开口就是骂。脏话连篇,似乎不文明,与老师的教导不相符合,但一直是我们私下的交流语言。这种骂,贯穿了整个学生时代。上了大学,天南海北的学生走到一块儿,成长的背景不一样,开始还不好意思。熟悉了,了解了,这种骂又隔空传染,神奇传承,似乎是一种校园通病。大家觉得,骂着说话很带劲,很有力度,很有个性。这种毫无敌意单纯的骂,是友善的玩笑,是同龄人之间不设防的沟通,是真诚的交流,甚至有肝胆相照的意味。

以后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各种年龄段的人走在一起,有了上下级之分、辈分之分、各种关系之分,自然就失去了在学校里骂的环境。但说话交流夹杂了比骂更多更复杂的成分:赞美、奉承、讥讽、嘲笑、虚伪、阴险、奸诈、欺骗……说话再不能脱口而出、口无遮拦,先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交谈达到的目的等等。

然而,这种小时候的“劣习”却在我们少数几个发小中,被保留下来。这个发小群体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喊外号,比如“老宽”“老厮”“小厮”“干渣子”“老猴”“二丢”等等,平时爱喊别人外号的人都有外号。二是骂着说话。直到现在都已奔六的年龄,见面喊着外号骂不绝口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成为我们一拨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仔细想想,这种“遗产”的保留也实属不易,若不是真挚的同学情谊,绝对不可能长期存活。结婚生子,为人之父后,首先遭到妻子的反对。妻子是除父母之外,最关心自己的人。别人不管的,她要管;别人不说的,她要说。“没个形,不着调!”这是她的评价。“当父母的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形象,骂骂咧咧的,给孩子树立的什么榜样!”是的,现在连学校的小学生都不是这样了,这种告诫很正确。

再是到了社会,自己也人五人六的是个角色,不雅的言语突然间被小辈们听见,有了一个大跌眼镜、大为诧异的表情。这时候的自己,也觉得不太合适。虽然他(她)们没有当面说出来,但能感到他(她)们的潜台词:原来这人这么不成熟,这么没素质啊!

还有,个别同学在职场身份地位不一样了,或许都成了你的上级。某天你还像原来一样和他说话,他突然吊下脸子,或者劈头盖脑把你训斥一顿。过后,你也觉得是自己说话有问题,人家要维护自己的领导形象啊。怎么能容忍你瞎咧咧?于是,你再不敢肆无忌惮,下次见面说话就仔细考虑后才说。但又觉得突然距离一下子拉开,再没了同学的亲情。

种种遭际过后,大家感觉再不能、也不敢骂了。于是,同学间见面变得小心翼翼、文文邹邹,但又似乎哪里不得劲儿。

某天一块儿喝了点酒,有同学憋不住了:“去你妈的!”一人开骂,全场开骂,大家又恢复了原来的热闹放松。原来,这种骂也挺珍贵、挺不简单的。

同学间的骂,充满激情,不似普通人之间的冷冰冰、干巴巴。骂起来放肆,不装腔作势,拍一把肩膀,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兄弟;骂着交流,毫无保留,相互揭短取笑,不用戴面具;骂起来忘记忧愁苦闷,无话不谈,像是回到童年。能骂的同学,心灵接近,关系自然不一般。从小到大骂着,突然改变相处方式,确实会让人觉得生分,甚至有点失落,毕竟这是我们多年来的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也认识到成年人的社会角色转化,在晚辈面前有所调整收敛。大家也学得聪明了,建立"双轨制"的分流模式,分场合地骂,偷偷地骂,成为发小间的一种默契。孩子不在场时,我们才在安全空间里尽情释放那份独有的语言烟火。

我们说话开始讲究“艺术性”,骂不再直接了当,那些直白的骂语,转化为更富创意的"暗语",以善意挖苦、讽刺、埋坑等多种形式表现,这种方式既保留了我们互动的精髓,又为孩子示范了语言表达的弹性和趣味。不带骂字却骂得更有内涵、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接骂者见招拆招,实施反击,这就比一种嘴皮功夫,语言能力。到了最后,绷不住的那位终于开骂,回归原始本性,这样的对话才会结束。

那些夹杂着俚语的调侃,像一串只有我们能破译的摩斯密码,承载着共同成长的年轮记忆。在这种独特的语言系统里,"骂"早已不是攻击性的符号,而是经过岁月发酵后酿成的亲密醇酒。

孩子们长大了,慢慢理解了父辈间的交流,虽然在别人看来可能有点“不雅”,但背后却是我们多年积累的深厚感情和默契,是一份难得的珍宝。他们知道,骂着长大、骂着保持联系,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早已成为父辈友谊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情感的纽带。

“骂”是一份独特又真挚的友谊。发小之间的这种互动,守护了记忆里追逐打闹的少年时光,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能保持如此鲜活生动的相处模式,本身就是对童年纯粹情谊的致敬!

“骂”是一种高情商的作为,表面粗鲁,实则接地气、聪明。只要不影响公众,小范围内进行,是一种和谐、一种活力。能相互骂着交往的关系,被人羡慕。

友谊的核心是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只要我们觉得舒服,这种方式对我们的感情有积极的意义,就可继续!让我们彼此守护着“骂”的交往,保持好友谊持续生长的氛围!

这拨谩骂着变老的顽童们,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