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涧笙的头像

郭涧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5
分享

团柏锣鼓

在汾西,有一个地方,叫团柏;有一群人,叫团柏人;有一种锣鼓,叫团柏锣鼓。

团柏,地处吕梁山脉与汾河谷地的接壤处,关子爷河水在这里尽情奔放,投入汾河。团柏人,代表一种性格,响当当,硬梆梆!团柏锣鼓,勇闯天安门广场农民运动会,远踏深圳珠海世博园,威震华夏,响彻四方!

团柏人,是粗线条的,粗犷豪放。骨子里充满正义,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爱憎分明!见不得面上一套,背后一套。

团柏人,说话充满张力,嘴里吐着豪气,脾气火爆,两句话不对,挥手就上!打过了,见面还是好兄弟,心里从来不记仇。

团柏人,眼里冒着金光,反应灵敏,思维敏捷。要好,好得像一团火焰,使你感到如沐春风。要坏,坏的纯粹,坏的离奇,坏得让你咬牙切齿。说对了,要裤子连袄都给你,说不对,横竖不行,两个字,难干!

有人说团柏人有一股“野气”,然而正是这股野气,造就了团柏锣鼓的名气。有人说团柏人打起锣鼓来不要命,头疼脑热,口里按上一把正痛片,只要打起锣鼓,就什么事也没了。所以,锣鼓非要团柏人打,才能打出味道。只有团柏锣鼓,才能打出真正的威风!

悠悠华夏,千百年来,勤劳淳朴的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间文化。在团柏,锣鼓有着很久的历史,全乡二十多个村庄,村村都有锣鼓家什,人人都喜好打锣鼓。上至耄耋老人,下到懵懂孩童,不论男女老少,谁都会敲几下。各种古老的锣鼓曲牌,长期散落在民间乡野。

遥远的年代,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村里就有人张罗着把打鼓用的家什拿出来,擦试掉上面的浮尘,拉到村里宽敞的地方上开始热闹。高处的台子上挂着一场白布,上面用毛笔画着○和×,打鼓的人说,这是村里打鼓的锣鼓歌,流传好多年了。闲下来的姑娘媳妇、老头汉子们纷纷走出家门,有的提着锣,有的拿着钹,有的双手挥着带着彩毛的鼓槌,有的嘴里哼着那“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的调子,你约我喊的都聚到这里开始打鼓。孩子们听见“咚咚”的打鼓声也蜂拥而来,站在旁边听着看着,趁大人们休息的片刻,胆子大的会拿起鼓槌在大鼓上狠打几下,随着鼓“咚,咚,咚”的响声,一群小鬼子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在村头响起,那鼓声,时而宛若潺潺溪水,悠扬婉转;时而如天边滚滚而来的响雷,势不可挡;时而犹如虎啸电鸣,气势雄壮,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勇往直前的力量。宽阔的场地,是锣鼓手们大显身手施展才艺的舞台,每个鼓点,每个锣声,都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挚爱。

这样一群汉子,地道的团柏庄稼汉,也许他们平时木讷寡言,此刻却可以用奔放恣肆的击打,展现威风锣鼓的力量与气势之美。鼓、锣、钹、镲里藏着对民间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坚守。他们有的彪悍体壮正值当年,有的鬓发斑白已至暮年,却总在槌落鼓响间焕发出青春活力……他们在黄土地尽情作乐,挥洒着自己的感情。一场锣鼓,就是一场狂欢的舞蹈。一场锣鼓,就是一次尽兴的踊跃。

打起锣鼓团柏人,不管不顾,只为过上一把瘾。无论老的少的,就连姑娘媳妇都是一样的“二百五”。挽起裤角,抹起袖子,摆开架子,跌起死活。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锣鼓的点子,一但进入,如痴如醉。

打起锣鼓的团柏人,就成了世界的主宰者,他们忘乎所以,他们肆无忌惮。外地人,可以学团柏锣鼓的曲谱、队列、服装,但你永远打不出团柏锣鼓的味道、气势。

团柏人的生活中,离不开锣鼓,锣鼓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打一辈子锣鼓,人生凭添许多趣味。在他们心底,打锣鼓是一种手艺,跟种地一样,是一种生活本领,是一种致高的崇尚,容不得胡来。锣有锣的章法,鼓有鼓的路数,一招一式,很有讲究,代代相传。近百岁的老鼓手是传承的权威,更受人尊敬,被人追崇,是大家学习的共同的偶像。

锣鼓越打越想打,越打越有劲,打起鼓来浑身的疲劳都没了,所有的烦心事都打跑了。在那物质精神生活都很贫困的年代,锣鼓丰富了村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锣鼓给了人们生活的力量,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激情。

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团柏锣鼓也被发扬光大,县里每年举办社火节,锣鼓成了重头戏。从服装设计,到队列队形;从曲牌编辑,到人数阵容,逐年提质增量。以张晓鸣为代表的一些民间爱好者,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传承威风锣鼓艺术为己任,对古老曲牌进行整理,将当地纷乱的打法进行了规范统一,使团柏锣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大型群体表演艺术。

社火节的表演场上,且不说那各色头巾、戏装戏袍在一众艳丽装束的队伍中分外显眼,只那一声粗犷的开场吆喝就别具一格。

看吧,指挥台上,最张狂的是指挥者,双手舞着节奏,起伏中宛如一只只彩蝶在空中飞舞;时而仰头举过头顶,时而俯首置于胸前,形体与声响交融贯通,弹指一挥,铿锵有力,一点都不亚于大型交响乐的指挥派头。

打鼓的汉子们,使出浑身的力气,时而上下交替,时而左右开弓挥动着鼓槌,打着鼓点,“咚咚咚……”的鼓声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团柏人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傲骨雄风尽现眼前。

敲锣的姑娘媳妇们,如同春天般绿意盎然,她们个个精神抖擞,手中舞动着的锣槌舞出一个个的锣花,锣槌在她们粗糙的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颇具南乡女子刚柔相济的巾帼风范。

拍钹的汉子们,一板一眼与鼓锣呼应,更是给整个锣鼓队增添了生机活力,他们犹如排山倒海的拍钹气势,和着纷飞舞动的五彩钹带如同在描绘一幅幸福生活的宏伟画卷。

排列整齐的百人方阵,色彩靓丽的队伍服装,呈现着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的春天的美景;此起彼伏的锣鼓声,如春天里的第一声春雷,正在唤醒万物复苏,竟相生长。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槌落鼓响,几声轻缓过后,节奏便骤然加快,声响也轰然加大,这些袒胸露腹、有着古铜肤色的庄稼汉们,用奔放恣肆地击打,向全场观众展现着威风锣鼓的力量与气势之美。雄壮浑厚、高亢激昂的声响,令场下观众为之屏住了呼吸……

沉醉在这阵阵锣鼓声中,被这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折服,被这气势磅礴、粗犷豪放、抑扬顿挫的鼓点所吸引,观看者顿感所有的忧愁和压力都随着这鼓声四处漂散,瞬间无影无踪,心情从未有过的放松,舒畅极了。那鼓点鼓声,如世外之音,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锣鼓声声迎新春,锣鼓喧天庆盛世。锣鼓是汾西社火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表演节目,没有了锣鼓那震撼人心的阵阵鼓声,感觉其它节目都是淡而无味的。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团柏威风锣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具有非同一般的美学价值。多年来,频频代表汾西县走出山门,亮相国内各种舞台,用粗犷豪放的原生态表演赢得了热烈掌声,收获了种种荣誉。“天下第一鼓”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

锣鼓喧天,铙钹竞鸣。铿锵鼓点里,演绎着一个个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也演绎着团柏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执著坚守。铿锵鼓点里,团柏人找寻到了乐趣所在,也找寻到了人生价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