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瞿绍斌的头像

瞿绍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1
分享

古庙前的榕树

深秋的早晨,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旭日东升,大地清新如洗。天上和人间共同构就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颤的画卷。

我沿着这个潮汕古老村落一一贵屿镇湄洲村老寨的一口大池塘边的泥沙小路信步,我走在秋风里,走在一幅朴实的乡村水墨画中。

池水浅绿,有微微的风吹皱了水面,波纹无规则地向四周慢慢地漾散开去。一只灰色的长脚鸬鹚在踏石上散步觅食,一对白鹤在水面上空轻盈地滑翔,一群鱼儿在水里自由地追逐,吐圆圆的水泡泡。空气清爽宜人,令人十分惬意,心生欢喜。

朝阳把金色的光辉洒向大地,洒向古村落的树木、道路和每一栋房子,洒向池塘的水面,也洒向一株古老的榕树的枝叶间。三五只白色的小鸟在枝头优雅地跳跃,唱着一些句子。它们所唱的歌,语调清脆婉转,反复叠咏,给人一种质朴和空灵的感觉。

这株榕树是细叶榕,叶子呈椭圆形状,绿叶面泛蜡质光泽。抬头看去,这树枝叶密集,向四周伸得很宽广。枝条无规则,形态奇异,虬劲有力,充满一种古意的美。这棵榕树粗壮至少需三个成年人牵手方能合抱。这树是长在一古庙前的围墙内的,从远处看会产生误判,以为这榕树是生长在庙外的池塘边的。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香烛烟雾常年晕染,榕树干呈现黑褐颜色,给人一种苍老和厚重的视觉冲击,也给人一种宁静中的超脱与释然感。

来拜神的人早已陆续离开,这庙内尚有烛光在轻微地跳动,香烟袅袅,清香散淡在空气中。这神庙由两部分组成,一边石门额上书有“珍珠娘娘”四个金色的行书大字。四个金字下方一横批,墨色书写的“娘恩浩荡”,下方门联曰:“珍宝灵应千秋仰,珠光普照万民遵。”这娘娘庙的出口处,立有四根圆形的石柱。柱两边平列二条长石条凳,光滑干净,尽显岁月销蚀之态。石柱上方两两间隔处分别书有,“玉润珠圆"的横批和下方的“合境平安,风调雨顺"的小木牌,石柱上刻有一联曰:“继往开来自有人,承先启后轮回事。"向北徐行,下三条石台阶,便见写“月映”和“奎光门”门额的另两个石门了。门上写有“月映”二字的门今天是关闭着的。门上写有“奎光门”的那间便是“福德老爷”(土地神)办公的地方了,现在未见烛光闪跃及香烟飘袅状态,可能这时刚好不是来拜的节点。因有了这古榕的陪伴,这庙显得更加古朴别致和神秘。

这榕树历经了多少载风雨,这庙究竟有几多年份?我细问一位路过的阿婆,她也只能说是很古了,说不清楚呢。从古到今,重要节日,这庙前树下热闹非凡。这些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由贫变富,神庙和神树都是最好的见证者。大家来时,拜庙也拜树,不分开的。

这神庙的正前方全掩映在这棵高大蓊郁翠绿的榕树之下,树与庙构成景观上的互动和统一。树为庙撑巨伞,神庙神灵佑树日益茁壮和繁茂。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和谐与美好的有机统一的真义。

榕树上倒垂的气根,密集、悠长。适人的秋风吹来,气根在风中摇晃轻微有声,有如长须飘飘的得道高僧在述说,又似在启示人们要珍惜这岁月静好的人世间。

榕树下宽阔的地面上散落着一些金色的落叶,看上去有给人一种成熟和美妙的舒适感觉。地上也散落着几粒从树上落下的榕树果实,这果实只有花生米一样大小,形状和颜色也差不多。这种果实人是不能食用的,但对于鸟儿和蚂蚁虫子来说却是美食且营养丰富。

四级长台阶向下方铺向池塘,这是方便来这里浣洗衣物的人们使用的,我仿佛看见一群村姑穿红着绿,手挎竹篮而来,一路呢哝嬉戏。池水清澈,棒槌声此起彼伏,乡村晨曲悠悠荡漾在水里。大榕树浓黑的影子映在水里,池水变得更阴凉了一些;这一池子的画,层次感便愈加分明起来了;鱼儿们快乐地生活在这诗情画意之中,人们生活在这古庙与神树泻下的神光里。

 站在这古庙前,站在这古榕树下,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这样的联想:三五月圆之夜,一古庙,一古榕,一池水,相映成趣,又该是一幅怎样迷人的乡村画卷呢?

时近中午时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刚走不多远,一群小鸟便从远处飞了过来,栖落在这棵高大的榕树枝头,它们合唱起了优美动听的歌,这里成了小鸟们的乐园。

神庙前的榕树,你不仅仅只是一棵树。下次我还会再来,邀上一群画家和诗人。我们要在树下作画吟诗写赋唱一首首真情的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