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要去西安继续教育培训,我领着父亲。一来是再给父亲到医院做个复查开一些药单,二来顺道领着父亲散散心。我这一忙起来真是拼命,大多数时候,依然承蒙父母照顾,很少有机会反过来照顾他们。母亲忙脱不得身,领父亲更合适。
我其实是习惯去照顾人的,在家里每天绕着锅台推磨,照顾老公孩子都不觉得有多难,这次出门只照顾父亲一人,与我而言,是十分轻松的事儿了。而且,从去西安的路上开始,父亲好像突然间变成了一个乖孩子,我提醒他喝水、吃点水果、甭看手机了、眯睡一会儿,他都一一照做,照顾起来很是听话,我就更加轻松了。父亲今年是第三次去西安了,前两次是哥哥弟弟分别领着去了一次,所以,提起去西安,父亲还没有我显得兴奋呢,我总会情不自禁的哼起歌来,父亲又总是提醒我喝水、吃点水果、甭看手机了、眯睡一会儿。我突然感觉好轻松好幸福,在属于父女俩“相依为命”的这一段旅程里,我们彼此都是那样的幸福快乐。
我们住在西安青年二路的警苑酒店,这是我们继续教育培训下榻的地方,我领着父亲吃酒店里的自助餐,一日三餐,已经很丰富了,以至于都没有机会领着父亲就近去吃西安的一众美食。每到饭点,我提议到外面吃“大餐”,父亲就会掏出酒店的饭票说可惜了之类的话,我也觉得可惜,酒店的饭菜丰富而且少辣可口,父亲喜欢,我们就又去餐厅吃了。我培训上课的时候,要领着父亲一起去,那些讲课的老师要么是省委党校的,要么是大学的教授级别,每一堂课都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深入浅出、干货满当,更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我说这是很难得的长见识的机会,父亲略显羞涩,说他已经一把年纪了,听了也没甚用,我领着父亲的目的是让他顺带散心,便由着他去,或者在房子里休息,或者看看电视手机,只要他喜欢就好。
每天下午吃过晚饭,我还会领着父亲在周边巷子里转悠消食,那都是些老巷子,里面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是很理想的完整社区模式,我说在此处养老肯定很美,父亲点头赞同,可我们再去设想,又觉得好奢侈,离我们比梦想还遥远。从青年路走百来步往南去的一条巷子,就是有名的洒金桥了,巷子不够宽,但却热闹非凡,特别是从下午开始到晚上很晚,巷子两边售卖的西安美食琳琅满目引人垂涎,我跟父亲本来是消食的,只能看着各类美食饱饱眼福,偶尔遇见分量小的也买来尝尝,父亲只是浅尝,大都被我吃掉了,我吃饭本是实诚从不委屈肚皮的,所以,也只是买了简单的几种较为诱人的美食品尝,就再也吃不进去任何东西了。索性,我就挽着父亲的胳膊,边走边看边聊,开眼界长见识饱眼福去了。转了半条街,距离西大街还远着呢,我看父亲有些乏了,便拦个街角的奔奔车,就直接绕道返回了。转是转美了,我想着那么多美食只能看得份,多少有些遗憾。
最后一天培训是安排上午半天的课,我给负责管理培训的老师告了假,带着父亲打车去了交大一附院。现在去医院,挂号都是网上提前约号。父亲也不是第一次来,熟悉地领着我很快就到了我们要去的科室,然后开始耐心等待就诊。医院的人是真多呀!从大门口的热闹到进入院子再到进入大楼的候诊室,人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上下扶手电梯上的人满满当当,就像是刻意安排的一般,挨着挤着站着上下不停地往复,我都为电梯感到可怜和同情了,就没有个喘息的机会。同情电梯多少有些浅薄了,电梯还在不停地运动锻炼着,还有电力加持,当在候诊室外面等的时候,就会更同情那一排排的长座椅,人挨人人挤人坐得满满的,周边站着的人比坐的人更多,只要有一个人抬屁股走了,几个人一拥而上,谁快是谁的,坐下来的人深吸一口气,没有机会坐的人退回了原处。然而,等的时间稍微久点,同情电梯和长椅就完全没有意思了,不得不同情那十二个接诊室里的医生了,专家呀教授呀,此时就是一个看病的医生,回归他们的本职,面对一个又一个远道而来的病患,询问判断思考,大脑在无限次不停地循环着,在他们装满知识的储备库里,寻找适合病人患者的诊疗方案。一般人无法想象,总会觉得坐的久了,会腰酸背痛,会很累很辛苦,那看不见动作却高速运转的大脑呢,不该可怜和同情嘛。有人也许会笑我这泛滥的可怜和同情,会讲医生的职责,会讲丰厚的报酬,甚至会上升到道德,但是,此刻他们就是一个医生,从八点坐诊到十二点,没得片刻的休息,那是伟大的人在干伟大的事,为病患减少病痛,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
就诊等待是一件煎熬人的事情。在我们小县城的医院里,排号等待就跟玩了似的,简单的就不值得一提。在西安这里的大医院等待,要做足心理准备,约号时间到了,前面就诊的人还有很多,我是不急的,然后让父亲也不要急,恨不能给医生说上一句,也想对他们说不要急,看病可不是儿戏,能来这里看病的人,大多数是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看得仔细些,才能不枉此行。终是轮到了父亲,医生还是原先给父亲看过两次的医生,我们讲了父亲这半年来的病情控制的基本情况,医生很耐心的倾听,然后也是询问判断思考一番,给父亲开了检查的单子,一切以检查的结果为依据嘛。等待的时间很长,看病的时间很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后就去抽血化验,父亲排1700多号,十六个窗口才叫到900多号,我跟父亲站在长椅旁等着,如果有坐的人站起来,我们就可以马上坐下来,等了有十来分钟,还是等到了一个座位,安顿好父亲,看时间还尚早,我就又去约其他的检查去了。等我把其他几项约好回来再找父亲,父亲已经坐在椅子上迷糊的睡了一会儿了,我担心他着凉,就拉着他聊天不要再睡了。这一等,我们足足等了两个来小时,父亲抽血的时候,还没有用掉2分钟,我给父亲笑说:“等待两小时,抽血两分钟,一上午就这么完了!”此时已经过了十二点,医生都已下班,我们也只能去吃午饭了。
交大一附院距离小寨比较近,我领着父亲几天来还没有吃大餐,所以我们愉快地决定直接走小寨去。从赛格进去上到餐饮区域,我跟父亲绕着走了两层,我问父亲吃什么,父亲就吃两个字“随便”,我也很难抉择,因为,那些丰富多彩的美食我都想吃,什么陕西特色呀,川湘鲁菜呀,火锅、烧烤、自助呀,还有西餐日系菜等等,种类真是太多了,单看看宣传海报,都馋得人直流口水。我突然想,我领着父亲出来的次数真得是太少太少了,如果有能力有条件,我应该让他把这里的菜品都尝尝,想一想,实在愧疚的很。后来父亲也看眼花了,不再“随便”了,而是一个劲儿地说“哪个方便吃哪个,便宜实惠能吃饱就好”。我也考虑口味实惠,而且不需要排队等待,于是找了一家吃干锅虾的地方,正好是我们平时不怎么吃的,而且不辣,一份又足够两人享用很合适的店。我跟父亲一样,都是不挑食也不浪费的主,虽然一锅分量很足,足够三四个人搭配上涮菜吃饱吃好,但是,我和父亲没有再点涮菜,紧着吃完了锅里的,米饭还都剩了些,已经吃的足够饱足够美气了。
下午又是在医院度过的,我帮父亲约了心血管科的医生,父亲的冠心病至从吃了特效药后就开始“耍脾气”,所以,他吃特效药的时候总是在试药,尝试着能找到一个两类药效达到“共赢”的点,可是靠试药,怎么也实现不了“共赢”,偶尔,就会胸闷憋气很不舒服,说给医生听医生都不敢相信,他们没有遇见过父亲这样的病人,也没有会诊,只能建议哪里不舒服看哪科,现在科室分得很细微,同一科室也有不同方向,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就好。不得不感慨现如今的医疗科技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有病治病,有痛治痛,这么好的时代,依然遵守基本原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们把健康看得更为重要了。
又是等待、看病、检查的一下午。下午的医生是刚从手术室下来的吧,依然带着护目镜,衣服似乎也没换,差不多是一个上了六十岁的老头,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一会儿坐着,一会儿又站起来,他说话声音很大,大到能听出来他足够的专业和自信,甚至看轻病痛看淡生死,他说话也很幽默,把问诊的人逗笑了,也把等待问诊的一屋子人逗乐了,整个问诊过程轻松自在,让人更有信心治病了。针对父亲的检查结果,他给开了一些药,我们就去买药了。买药依然要排队等待,十几个取药的窗口,整个大厅排了十几个长队,长队有多长,像一条条弯弯曲曲缓缓游动的长龙,再想想到别处逛商场逛市场逛超市买东西排队的阵势,哪有这样的火爆?花钱多少是毫不犹豫无心计较的,就坚定一条,买就对了,只要身体健康,人能继续努力奋斗顽强的活着,花这些钱吃这些药又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我让父亲在一边的长椅上等着,父亲坐了一阵子,见我迟迟不来,又跑过来跟我一起站着,幸亏父亲过来了,取药的时候,窗口里不停地给我递药出来,没有袋子,我一个人都抱不完,父亲也抱了一些,在出口扫了一个大袋子,我们才空出手来,我才端详了一下整体的量,是真真不少,父亲有些发愁苦笑着说这是一袋“干粮”,我却叮嘱他一定要按时吃才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依然是在酒店吃了早餐,然后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打道回府。我也没有领着父亲转转西安,真得是时间太紧,家里的孩子也是老公一人照顾,我们必须得回去。于是,一切就绪,我们退了房,从酒店一路缓行,穿过青年路、莲湖路、北院门,一直走到钟楼。卖美食的巷子里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我和父亲边走边看边转悠,来到这里,总要吃一顿泡馍才行。差不多十一点些,我和父亲走进一家店面很大的泡馍店,其实是门口坐着两位大爷在认真仔细地掰着白饼馍吸引了我,再看看门面,这应该是一家比较地道的泡馍店了。父亲说早上吃太多还饱饱的,我说我们也掰馍,掰到十二点就算吃午饭了,反正不着急赶路,就当进去休息缓缓腿脚。我要点优质版的,父亲说普通的就行,真真吃不下。我想父亲是被两个大蓝花碗给吓着了。于是,我和父亲就学着门口的两位大爷,悠闲地开始掰馍了。我们虽说不急,但是,掰馍还是没得耐心,父亲比我掰的块头大,比我掰的快,他两个馍掰完,我才掰完了一个。我想,父亲应该是拘着没有我那么放松吧。等我掰完送去煮的时候,门口两位大爷依然在掰馍,令我惊讶,他们碗里的馍不能叫块儿,应该叫颗粒,是磨着功夫一丁点儿一丁点儿掐出来的。果然,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老西安了。因为掰的块大,白膜块儿一煮就变得更大了,我和父亲一起笑着开动,我提议还是吃慢一些,让肉汤与馍充分糅合,吃起来味道才会更好,而且,吃进去也容易消化些。然后,我跟父亲一边吃一边聊,一边消磨时光。我们依然光盘,依然吃到肚撑,额头上渗出微汗,走到巷子里,浑身都爽利有劲了,时间也刚刚好,控制在十二点。
去到钟楼,我们没有上去参观,只是远远地给父亲与钟楼拍了合影,而几年前第一次领着父亲去爬钟楼的场景却历历在目。那时候父亲还显年轻没有生病,我俩一起下来参加亲戚家的喜宴,顺道在西安小逛,真的是轻松自在。如今,父亲微胖显老,精神头大不如前,我们走走停停缓缓,总担心他吃不消。然而,父亲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这一路来,还没有主动停下来缓一缓,也没有说不舒服的话。因为返程车约定的时间还早,我和父亲就在街道上漫无目的闲散地走着,天气舒适暖阳抚慰,我笑着说父亲,我们闲散的像是在农村放羊,父亲却说这里还不及农村好。然而,我们只是吃不着葡萄反说葡萄酸,我们还是打心里一道感慨,西安这座大城市是真的好!
到了下午,我们赶着点去到约好的返程车,一切是那样的轻松顺利完满。父亲明显是开心愉悦的,背着满满一包还没有开吃的药,但是精神头明显好很多,病也好了一大半似的。我一直以为,西安是一座好玩浪漫的城市,没想到,我与父亲一起,不仅感受到浪漫好玩,还硬生生的感受到陪伴的温暖,闲适的安逸和满当的幸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