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向军的头像

王向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0
分享

我的路遥世界

“就是这一溜溜沟沟,就是这一道道坎坎。就是这一片片黄土,就是这一座座秃山。就是这一星星绿,就是这一滴滴泉。就是这一眼眼风沙,就是这一声声嘶喊……”,每听孙国庆的《就恋这把土》,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沟壑纵横的陕北大地,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田润叶、王满银这些与我们生活中很贴近的人,也会想到已经离开我们有32个年头的路遥先生。

沟沟峁峁,山山梁梁,用亘古的沧桑,树立起陕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丰碑。作家路遥,一生以笔为器,为黄土地的凄苦而书写,为陕北人的坚韧而呼唤。为亿万万读者的成长,给予心灵上的慰藉,给与精神上的支撑。路遥这个陕北汉子,是我文学世界里的一宗大神,也是我最为崇拜的偶像,对他的崇拜就像他对柳青的感情是一样。

我出生在毛乌素沙漠腹地一个偏僻农村,小时候里看书的机会不多,但是总想着办法找着课外书抽空抓闲地读完。记得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姐姐》,以后才知道作者就是路遥,故事的情节记忆犹新。我理解姐姐对高立民的深爱及遭遇不公平对待后伤心落寞,想到这么完美的姐姐竟会遭人抛弃的不可思议,很为姐姐的爱打抱不平,当时真不懂得“门当户对”这个意思,但记得父亲的“土地是不会嫌弃我们的”是那样的感人朴实。以后也看过《人生》等篇章,记述内容就像身边发生的事情,印象很深。最让我对路遥刻骨铭心的喜欢是在路遥去世两年后的1994年盛夏。高考在即,烈阳炙烤着大地,我们这些考生在遭受着考试前的煎熬和焦虑,成功意味着鲤鱼跳龙门,端上铁饭碗;落榜收拾行头回家过着祖袭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或找个算体面的生产工人营生。《平凡的世界》里说“人的一生中关键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上世纪90年代,高考对于我们脱胎换骨是相当重要和关键了,所以这一步就是头悬梁锥刺股也要拼一把的。在那个没日没夜扎在试卷堆里的时候,呼市自费上学的同学发琪回来学校和我挤床,想给他的学校招几个和他一样的落榜自费生,从中抽上几百块钱贴补开销。挤床的过程中,发现他的包里装着三本绿皮《平凡的世界》,无意间翻动竟难以释手。我经历过书中那个年代,熟悉着陕北那方土地,深谙那里人情世故,我仔细地咀嚼着故事体会着感动,切身感受着少安润叶两小无猜后的无奈相离、少平晓霞唯美爱情过的撕心永别、少安秀莲勤劳奋斗中的简单幸福……一场场、一幕幕,在眼前如电影般地闪过,在心中久久难以平静。在那个滴汗冒油争分夺秒学习的时间里,我竟然看完了小说自信地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为了心中的那份文学热爱,我开始了三十年崇拜路遥及以后更长的历程:我看了他写的作品和写他的作品,从书里了解他熟悉他;对他及作品的一种信仰膜拜,我去过延安大学文汇山路遥墓前进行过祭拜;去过他的出生地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去过《平凡的世界》原西县拍摄地高家堡镇;去过榆林补浪河女子民兵连他曾创作体验的宿舍……高建群评价路遥:“另一位以柳青弟子自居的路遥似乎驾驭长篇的能力更强一些……不过路遥的创作,文字不太讲究。我常说,你的作品是陕北农民的粗放式耕作”,在这点上我可能受先生的影响很大,在写作过程中有点随意与粗放,喜欢漫不经心地在文字间游离。前几天有位老师和我谈起对我的文章印象,他说文字朴实无华,读着就像面对面地谈话。

看着路遥那心底里涌出带着感情的蓬勃文字,思想着先生在一路辛勤过往中经历的人间真情和世态炎凉。路遥生命时光虽然短暂但作品影响巨大,让我们慢慢地欣赏着他那铺满荆棘且成果丰硕的路,寻找着那一串串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坚实足迹。

路遥深深地爱着陕北这片土地。他不止一次地对别人说起对家乡的那般热爱,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杏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他曾在自己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写到:“所有少年时期经历过的一草一木,在任何时候都会亲切地保留在一个人的记忆中,并且一想起来就叫人甜蜜得鼻子发酸”,足见路遥对于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感情。

路遥经历过充满着心酸的童年。 路遥从小命运多舛,由于家中姊妹多生活压力大,于是他在七岁时候和父亲走了很远的路,来到了延川为无儿无女的大伯“顶门”。顶门在我们这也叫“为儿”,就是过继给同门近亲长辈为儿以续烟火。想想一个人在懂事后彻底离开去了本不熟悉的新家那也是何其的痛苦,但是路遥为了生活为了上学,他在父亲哄他后离开大伯家,直到看不到父亲时才将含着的那滴泪掉出来,继而号啕大哭起来,抹着眼泪往回走。因为他已经明白,父亲把他过继给伯父了,从此这里就是他的家,再也回不到那个日子过得恓惶但有一群兄弟姐妹的家。

路遥在贫穷饥饿中完成了学业。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困难食不果腹,在陕北这些山沟里能过上好生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日后坦言,他在梁家河当支书时的愿望就是让群众能吃上肉。虽然缺衣少吃但路遥坚持着把书念下来了,为他以后的人生之路开启了智慧之门,宽厚老实的大伯大妈为了路遥节衣缩食甚至乞讨着供其读书,生活景象就像《人生》《平凡的世界》和《惊心动魄的日子》里描述的那样,主人公高加林和孙少平身上就有他的贫困影子。

路遥在艰难困苦中完成了写作。他在写作中基本是时间颠倒黑白,生活勉强度日,只有手中那支香烟缭绕出的丝丝缕缕烟雾是他最忠实的伴侣。在吴起、甘泉、陈家山煤矿、延安宾馆、榆林宾馆的每次写作时,都是不分昼夜没有时间概念,才有了《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发表。有文章说路遥因夜晚创作,早上起来晚。一天的饭菜很是简单,没有蔬菜和鸡蛋,有时甚至连豆腐也很难吃到。去看过路遥的朋友大都回忆桌上放着简单的食品,地面上满是零乱的烟头,再有印象就是写作使他身体虚脱,出现了浮肿。就在这样艰苦单调的环境里,路遥用六年时间写出百万余字的宏篇巨著。有人说过,一个人一旦被文学所绑架,他就注定了一生是悲剧性的命运。路遥就是被文学所绑架的人,超体力的透支让其过早地躺倒了。我看到他的许多朋友描述在医院里难食难眠痛不欲生的折磨场面,那是何等的悲戚痛苦。当在病床上和弟弟王天笑强装笑颜合影时,那个皮包骨头的他很难与图片中魁梧健朗的路遥重叠成一个人。他就这样离开了他不舍的亲人朋友和那片为之发疯的土地,让其再难以维续“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路遥在短暂生命中创造完美的人生。宽厚老实的大伯大妈为了路遥节衣缩食甚至乞讨着供其读书,当邻居孩子告诉了路遥去世的消息时,老人霎时被这可怕消息击倒,她是不相信自己健康的、引以为傲的儿子会突然离开这块他曾热爱的土地和亲人,大妈的“我的心从那会儿就被掏走了”这句从心底出来的无奈痛心的苦话,让人们对这个可怜的老人心生怜惜并揪扯得心疼,路遥享受到了大伯大妈对他独到的爱。跟随着陕军文学东征,路遥也成为了一颗在中国文坛上的夺目升起的璀璨明星。贾平凹曾回忆当年路遥与他说:“我弄长篇呀,你给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关”。一语即是约定,两颗璀璨的明星早出三秦耀眼华夏了。路遥的作品为后人带来深远的影响,统计表明大学校园和军营中,路遥的文章仍是阅读量最多的书目。现在这代人是没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的苦难生活与艰辛历程,但他们仍能喜欢路遥作品,说明独特的魅力仍影响感染着后人。人生不满百,能创造如此伟大的作品并且让世人如此铭记,其实路遥人生已经很圆满了。前些天与贾平凹老师相见,告诉平凹老师我喜欢他、路遥和陈忠实这些陕西作家的文章。老师说挺好的,路遥是个伟大的作家。

先生已逝卅余载,作品传世源远长。我们记得陈忠实先生的悼词:“⼀颗璀璨的星从中国文学的天宇殒落了!⼀颗智慧的头颅中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这是他身边朋友和无数读者共同发出的无奈哀悼,大家思念路遥,没读够路遥那接地连心的文章。路遥先生,带着“先走为神,死者为大”的世人祝福,用自己年仅42岁的生命为后人倾力奉献出恢弘的巨著,留下了一笔可贵不朽的精神财富,路遥这个名字也将被喜爱他作品的人永远铭记和仰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