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仁爽的头像

王仁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3
分享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文/王仁爽

今日恰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我们这儿啊,有这么个说法:“三天十五,半月年。”这一天过去,也就意味着年味儿渐渐淡去,年,算是真的过去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闹”字可是精髓所在。所谓闹元宵,图的就是那份热闹,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过这个节。

想我小时候,那元宵佳节的“闹”,可真是体会得淋漓尽致。那是一种热热闹闹、打打闹闹、大闹特闹的欢腾景象。

如今回味起来,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仿佛就在昨日,近在眼前……

我们那儿闹元宵的活动颇为丰富,像划旱船、踩高跷、扮大头人、推花车等等,那可真是花样繁多。

划旱船的演员在人群中左右穿梭,那灵动的姿态仿佛真的在水上行船一般。他们时不时地做出些诙谐的动作,常常逗得小媳妇们羞红了脸,恰似那春日里盛开的桃花,透着一抹娇羞。

踩高跷可就不简单喽,人要站在足有一米高的木棒上扭动前行。这可是个考验技术的活儿,难度可不小,一般人还真玩不转。踩高跷的人头上还套着一个大头娃娃,一颠一颠地走着,那模样滑稽极了,引得小孩子们嘎嘎直笑,清脆的笑声仿佛能穿透云霄。

再说说大头人,通常是由十几岁的孩子来扮演。他们戴着大大的假头,头像那可是丰富多彩,有猪八戒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有可爱的大头娃娃,还有老实巴交的沙僧等等。这些大头人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活像一个个从神话故事里走出来的小精灵。

花车就比较常见啦,几个人推着一个装饰得五彩斑斓的花车扭动前行,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这扮相可就丰富多样了,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有喜气洋洋的媒婆,还有邋遢老婆,那裤子似乎总是掉着半截,这模样可把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在闹元宵的队伍里,最多的要数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们了。她们脸上涂着大红脸蛋,就像熟透的苹果,头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就像一个个移动的花仙子。随着音乐的节奏,她们重复着那经典的四步扭,也就是秧歌步。有些秧歌队还穿着特别夸张的“戏服”,那模样,扭得老人们眯缝着眼睛直捋胡子,仿佛在回忆着往昔的岁月。

正月十五闹元宵,基本上就用那一个音乐。“咚掐,咚咚掐,咚恰咚恰咚咚掐。”简单的旋律却是最经典的,就这一个音乐,一个伴奏,就足以让整个场面变得热火朝天。

闹元宵啊,主要体现在演员们那无厘头的表演上。就拿媒婆的扮相来说,脸上点着一个黑痦子,表情略显木讷,动作却夸张地扭动着身体,活脱脱就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人物。邋遢老婆呢,大多是由男人们扮演,常常是扭着扭着就把裤子掉了,有时候啊,还有些调皮的看客故意去把演员的裤子脱掉。这体现的可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那浓浓的闹意,是一种欢乐到极致的放纵。

闹元宵不仅仅体现在演员的闹上,还体现在看客的参与上。

看客和演员是挤在一起的,没有什么看台,大家就这么人挤人。这人挤人啊,挤出的可不只是热闹,还挤出了人情味儿,挤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挤出了那种暖暖的情谊。

那时的闹元宵,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挤人的混闹,是一种肆无忌惮的狂欢。

正月十五闹元宵,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就是观灯。

看完踩高跷、扭秧歌之后,人们往往还意犹未尽,就会三三两两结伴去观灯。

观灯的时候,就没有那锣鼓喧天的喧闹了,更多的是一种宁静中的欣赏。

小时候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每到十五这天,吃过晚饭,大人、小孩儿就像一群归巢的鸟儿,一窝蜂地涌上街头。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星海广场上观看燃放雷花。那时候啊,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广场,就发现场地周围早已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了。稍微来晚一点的人,根本就挤不进去。

其实啊,后来才明白,看放雷花最好是离燃放地点远一点。因为这“雷花”不同于普通的“烟花”。雷花是用炮筒(有点像“六零炮”)射向天空的,在几十米的高空中绽放,瞬间形成各种各样绚丽的图案,那景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仿佛是夜空中盛开的梦幻之花。

那时啊,不但有雷花可看,各大公园也都有花灯供游人参观。有庄严肃穆的“宫灯”,那灯身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有大气磅礴的“纱灯”,灯光透过薄纱,晕出柔和的光晕;还有做成各种动物形状的“走马灯”,那些动物仿佛在灯光下活了过来,栩栩如生。花灯的品种繁多,简直数不胜数。

灯啊,有着很多的文化内涵。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各种灯的精美造型,还可以去文化宫、劳动宫参加猜灯谜活动。

那些灯谜爱好者们啊,就像执着的寻宝者,驻足在灯谜前,仰着脖子、眯缝着眼睛,苦苦思索着答案。几个小时下来,脖子都变得有点僵硬了,可那专注的神情却丝毫不减。

还有一些人们啊,翘首期盼着站在主干道两旁,等待着耍龙灯的队伍经过。每当那排列整齐的队伍威风凛凛地走过,都能引起一阵阵欢呼雀跃。

龙灯队伍大多是由一个地方的许多人组成的。最前面的是写着地名的牌楼灯,就像队伍的旗帜一样,后面跟着的是杂灯。这些杂灯多半是大人扎给孩子玩的,常见的有兔子灯,那兔子灯就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还有莲花灯,宛如一朵盛开在夜色中的莲花。有时候啊,也会有蚌壳灯,里面有漂亮的女孩子化着浓妆,两瓣蚌壳绑在手臂上,一张一合,就像真的蚌壳在开合一样。或者有花船,大多是浓妆的中年妇女,双手提着打扮成船型的花灯,旁边一定会有个白胡子老头打扮的艄公拿着桨儿做着划船的动作,那场景真是活灵活现。

然而,如今的景象却大不相同了。出去外面闹花灯的人啊,是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啊,都不屑于冒着严寒出门闹花灯了,他们更愿意猫在家里,忙着玩手机,打游戏。老一辈儿呢,也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隔着窗户看看街上的风景。

虽然现在五彩斑斓的彩灯花灯在街道上、公园里随处可见,路旁的树上彩灯整夜闪烁,可又有几个人去欣赏呢?

现在的元宵节啊,也开始变味了。龙灯队开始向商家要红包和烟了,甚至不到初十或者白天就有龙灯队、秧歌队去到一家家的商铺索要红包了……

今天是正月十五,这个传统中国节日里的第二大节日,可是啊,却寂静无声,一点闹元宵的意味都没有了。

真的好怀念那时候的天空、那时候的大地、那时候的人们、那时的正月十五啊。不经意间的回想,才惊觉自己原来已经老了,已经活在了回忆之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