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一江穿云来,
地张一门入峡去。
山朗水秀润长卷,
五月瞿塘任噫吁。
长江,格外溺爱巴渝山水。她飘飘洒洒穿行巴蜀盆地,突夔门雄关,奔瞿塘天险 ,唱一曲瞿塘秀,才欣然东归。她用韧性和执着,锻造的瞿塘画廊,在岁月的四季里,任清风涂抹,随阳光润色。
然而,春天的瞿塘,风冷了些,雾慵懒了些,雨勤了些。夏天的瞿塘,阳光过于火热。而秋天的瞿塘,两岸如火似霞的红叶,又太招摇了。冬天呢,北岸的赤甲山过于冷峻,南岸的白盐山又过于消沉。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那年的江水性急了点吧,也许是想以白帝城边的风波留住诗仙。如今唯有五月,这五月的瞿塘峡 ,是一幅柔和清爽的画,是一首清新的诗,更是一支激扬的歌。
早有诗人以“画图”来描拟瞿塘美景,“峡雨濛濛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五月的瞿塘,风暖云淡。蔚蓝的天,青翠的山,碧绿的水,让自然的神笔,调绘出一幅绝美的图画。你可以趁着五月阳光的明媚,乘上瞿塘画舫,蹭一把五一畅游的热度,真真实实把自己置于瞿塘十里画廊。于是,这十里画廊,顿时生动起来。立于画舫的任何位置,你的长巾就会带动你的心情飘起来。靠近船舷一俯身 ,身下沉静的江水,把一年里酿成的绿,全都晒出来。瞬间,你如品了一口母亲酿制的米酒,一个劲地向上,向上飞升。这满江醉人的绿,是这般厚重,这般温润,这般绵长。这醉人的绿,是从两岸的青山上流泻下来的吧。你的猜想,撩动你的视线,看上去吧。两岸山脊高耸,勾画出一绺蓝天,澄碧而高远,恰似给这十里画廊开了一扇天窗。山上呢,“瞿塘深窈窕,翠气晓空濛”。那翠气空濛,就是满坡的绿意,就是五月瞿塘的醉姿。那翠气,由上而下,由淡渐浓,直至滑落下来,散如一江,又融入两岸。这瞿塘的醉姿 与你的彩妆和长裙是绝配 。拍吧,你会美爆朋友圈的。于是,瞿塘清新的画卷,就印染在你的记忆里。
很多人说,三峡最美在瞿塘,你来了实觉一点儿不虚妄。可自古瞿塘呈现给诗人的却是另一番风骨。“人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杜甫眼里的瞿塘,凸显的是高大险峻,却又是石色一般的灰暗,甚至云朵,甚至江水。也许是因为,杜甫遭遇了一个灰暗的时代吧。“万古瞿塘峡,犹存禹凿痕”,宋代的张嵲呢,却多了几分对瞿塘悠古神秘的好奇和猜测。而这五月的瞿塘,早已褪去了灰暗,着上了新颜,把时代的跳跃和进取,隐喻在蓝天峭峰,和奔腾不息的江流里。一首清新的诗,便由五月的清风来低唱浅吟。诗的意境在你的朋友圈里,在你迷人的笑容里。
要看全瞿塘景致,你还得换个角度,登上瞿塘峡北岸的三峡之巅。“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登临的急切和快意,诗仙的诗已极尽妙绝。是的,这里就是三峡绝顶。极目远眺,长江入门而来,穿峡而去,从容飘逸。如一T台佳丽,着翠绿拖地长裙,缓缓走过瞿塘华丽的展台。清丽的姿容,雅致的气韵,让神女去模仿,让青山去发呆,让山顶这些弄潮达人去尖叫和惊叹。江心的大小游船,圣徒一般,三步两叩首,对自然的膜拜和虔诚,正从仰视的目光里升华。
此刻,谁都想扯开喉咙放声歌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歌声是否过于低沉。“伙计们 开船哪哈,嘿,夔门险呢,蜀道难呐,提起脑壳塞,快上船啰……”飘荡在悬崖古栈道上的瞿塘号子,又过于悲壮。
“夔门那个天下雄,锁住千山几万重。
一江碧水入门来,瞿塘画廊醉徘徊。
赤甲白盐两相望,赤城银辉放光芒。
白帝城头彩云飘,几朝英雄胜天骄。
大山大水天赐我,我辈高歌云飞扬。”
这浑厚有力的歌声,回旋在瞿塘峡,萦绕在青山外。是你在唱,是我在唱,是我们这个和谐的时代在唱。
五月瞿塘任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