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缪文中的头像

缪文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15
分享

秋 入 盛 家 坑

秋天的气息,只有深入大自然才能体会得更全面。

盛家坑,算是离市区较近的徒步健身和赏秋好去处。应好友之约,我参加了徒步盛家坑活动。

我们一行八人于早上八点半在光明水库坝集合。来到库坝时,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已经在恭候我们了。

放眼望去,水库的四周,层林已被青黛赭黄等多种颜色交相晕染,群山像是穿上了一套靓丽的“迷彩服”;山脊线条分明,蜿蜒起伏向周边蔓延。近处,发黄的草丛中,几朵紫色的小花伸出脑袋向外张望;岸边的柿子树上,零星挂着一盏盏红灯笼......所谓“造化钟神秀”,这是秋姑娘奉献给我们的一幅杰作。

今年秋旱时间长,泉水已经断流,水库的水位很低。“潦水静而寒潭清”,在裸露于四周的白色砂石映衬下,湖水显得更加澄澈,宛如盛在白玉盘中的一颗绿宝石。

沿着水库边小路向山里进发,山路弯弯,七高八低,崎岖难行。在库尾,我们走上了义永古道。这条义乌通往永康的古道,我曾来过好几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走在古道上,片片落叶在身边飞舞,指引着我们继续向前,沙沙的脚步声在寂静的丛林中回响。沿途,枫叶抢眼,桂香醉人,洋溢着秋的气息和味道。

或许是很久没有来户外运动了。走过一段长上坡,还未到达分水岭,我已是汗流浃背,胸闷气喘,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抬头望山山不语,低头问石石无声,只好几步一停坚持向上攀爬。又龟步蜗行了一刻钟,终于坚持不住,在路边的一块巨石旁停下来休息。一阵清风拂来,吹干了额头的汗渍,片刻后,我站起来耸了耸肩,猛吸了一口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气,只觉劳疲顿消,神清气爽,于是继续爬坡。

翻过分水岭,下坡来到八岭寺遗址,我们坐下来补充了一点能量。当我们准备上路时,刚好两位白发老者进来休息。于是坐下来向两位前辈取经。

从两位前辈口中得知,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里有一座小庙,庙旁有个凉亭,是供经过这里的行人躲风避雨和休憩的,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面对遗迹,听着老者的讲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先人挑柴出山的艰辛,耳边隐隐传来古道上的马蹄声、脚步声和叹息声......

踏着先人的足迹继续前行,经过一段田塍路后,来到溪边岔路口,路标告诉我们,往左是盛家坑,往右是八岭坑。

到达盛家坑已是午饭时间。我们借用农家餐桌,把各自带来的食物进行全面展示,旭连的满满一盒烤饺、王瑛的炒牛肉和腊肠、保镖的提子和红美人、雪娇的橘子和饼干、小英的榨菜和干吃面,松玉的蜜枣和腰果、桂芳的苹果和石榴组成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我打开新鲜的杨梅酒,就着盛家坑的清新空气,连饮了三杯。这正是:秋色正好,微风不燥,美女怡情,美景入框,情景交融,快乐共享。

都说生活的节奏和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挽着秋色,保镖当着大家的面调侃我:“师兄是诗人,今天七位美女伴游盛家坑,感觉像掉进蜜罐里了吧?兴致盎然,岂能无诗?请来一首!”

我毫无思想准备,一下子被保镖的突然袭击弄懵了,尴尬之余不敢回应。而头顶的乌桕叶,却红着脸朝我笑,丝毫不在乎我的感受。

此时,林间传来鸟雀欢快的歌声,它们似乎在劝导我,静听秋风语,莫为落花伤。我顿有所悟,拿出手机,吟一阕昨天填的《西江月•秋》加以搪塞,词曰:

秋至别离炎暑,晨风顿觉清凉。

路边银杏叶微黄,片片回头南望。

善变白云潇逸,南归客雁匆忙。

入天松影剪熙阳,忽听钟声几响。

午餐后,我们计划从八岭坑方向绕回去。从盛家坑到八岭坑要翻过几座山峰,沿途山高路滑,坡陡崖险,沟壑纵横,荆棘丛生,十分难走。经过一番艰难跋涉,我们成功登顶。

站在山顶远眺,山峦连绵起伏,蜿蜒回旋,蓝天和白云打起了太极,电塔站在山峰之间互相对峙,历经千年风雨的岩石不知在为谁默默守候?只有四周的青松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眼前的景色让我的视觉瞬间破防。恍惚间,和煦的阳光亲吻着我的脸颊,紫色的野花缠着我的裤脚。于是,我在一株古松旁坐下,静心鸟雀唱歌,看树叶跳舞,试着跟白云牵手,请清风传话,放飞思绪,放飞心情。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见流水总多情,流水馈我鸣琴韵”,看着大自然所迸发的生机和活力,我觉得自己尘俗的积垢被涤荡了不少。

“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路是一条被雨水冲刷出来的羊肠小道,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到,可谓惊险连连,险象环生。我们充分发扬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安全到达八岭坑村。

盛家坑到八岭坑这段山路的经历让我难以忘怀。行成于思,人生也是如此。虽然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尽相同,但是路上的坎坷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只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就充满希望,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从八岭坑返回光明水库,我们走回了义永古道。平坦舒适的路况使我们原先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美女们边走边唱,唱得芒萁笑弯了腰,唱得毛竹竖起了耳,唱得枫叶想跟我们回家......对着镜头,她们托腮翘腿,POSS摆得有型有款,十分逗人。在拱桥上合影,在竹林里摆拍,在岩石上耍酷,在古道上嬉闹......摘一朵紫花插耳上,扒一张竹叶作鬼脸,折一根芦花撩你的颈......嘻嘻哈哈,相互追逐,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忽然,几颗皂果一起向我袭来。不知是受谁指使,她们把目标对准了我。我抱头鼠窜,引得她们一阵哄笑。

曾几何时,我醉迷于到古典诗词的无边风月中寻找灵感。当王瑛美女说起古典诗词,谈到苏轼辛弃疾时,引起了我的共鸣,于笑谈指顾之间,感觉大广见闻,受益匪浅。或许,这正是唐代诗人窦庠所说的“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文秀典雅的旭连见多识广。一路上能叫出很多我们不认识的植物名来,斑地锦、苍耳、石栎(俗称择子)、芒萁、栀子、黄精、紫藤、菖蒲等等。看见路旁的石蒜时,她感慨地说:“这种植物有个特性,就是花叶永不相见,叶绿花未开,花开叶已落,因此人们说她情生彼岸,爱属流离,就叫她彼岸花。”

“它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她补充道。

听了她的介绍,我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在植物园里见到石蒜花开时的热烈场景,也曾为石蒜赋过一首诗,诗云:

竹林深处遇红霞,却是一丛彼岸花。

青叶不知何处去,凤姿无限莫能加。

甘陪落叶分秋色,愿与西风闯际涯。

途短且能生密码,让人无意梦浮槎。

至于那些寄予石蒜的凄美爱情故事,我认为,那是人们的一种臆想,因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它产生的偏见罢了。

保镖是这次活动的领队,不仅贤惠能干,体能也相当不错,而且幽默风趣。因师出同门,我们谈论的很多,包括家庭、教育、健康等话题和一些社会现象。现把曾触动我内心的几句摘录于此:

之一,“时下,很多有钱人喜欢自己种菜,自给自足,丰衣足食,陶冶情操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这叫返璞归真”。

之二,“现在的很多人都喜欢穿布鞋,因为布鞋舒适”。

之三,“开新能源汽车的,很可能就是一个企业家”。

的确,我们义乌目前已有95%的家庭步入小康,消费观念也趋向成熟。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他观念也在而发生改变,从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变为探求精神的修养,在注重生活品质的同时崇尚养身。这一切,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走过古桥,我们看见桥边的田里,一群山羊正在吃草。

“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看见羊群如此悠闲惬意,温婉贤淑的雪娇说出了她内心的期盼。

“高踏万阶虽辛苦,我心愉悦似得金”。我在秋天的画卷里走了一趟,把盛家坑留在了心里。

草于2022年10月14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