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庵》共有三个版本,这里只选其一。此诗有点伤心悟道,却又难免颓废或者超脱有如济公了。其实即便济公再被神话有如孙悟空,也只是一种对无奈之人的安慰。但仅凭“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二句也能略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虽然那“花酒”二字在今天很不讨人喜欢,但也足见他宁死不愿事权贵或想事权贵也轮不上因而不得不犯犟的倔傲之气。这种倔傲之气从史书上着实令人敬佩,但在现实中却是从古到今只能被边缘化的情状之一了。他年少之际确曾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虽然他的才华确实堪称江南第一,他的命运却偏偏要他出乖露丑,以致他越是聪明越痛苦,便只好难得糊涂地沉湎于酒精,何况他父亲就是开酒店的,他对此最能接受。
此诗名为《桃花庵》,并非实指某座开满桃花的尼姑庵,而是唐伯虎已然结庐在人境不想车马暄的栖身之地,也是他好不容易走出高考失败的阴影,并决心靠着卖字卖画终于再度成家立业并同时开启了与沈九娘二十年还算稳定和谐的夫妻生活的见证。再以“庵”字猜测,他应是遵从沈九娘之意在此隐居以便修身养性等于出家了。他还在此生了一个名叫唐桃笙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小楷书法大家王宠之子王阳(字玄静,太学生,当时的国立大学学生)。那个沈九娘曾经也是弘治年间多才多艺的苏州名妓,只因性情温婉才让唐伯虎得以归心,再因名中带有一个“九”字,便被好事者将她当着秋香并视为唐伯虎的第九个妻子,并锦上添花如他所愿似的给他打造成了一个完美无缺实至名归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形象。再说唐伯虎最擅长的也就是画美女,比如《九美图》,至于一般的山水人物画与同为苏州才子的仇英风格相近水平却不比仇英高。唐伯虎要说风流或者幸福,也就是娶了这个沈九娘。沈九娘从良之后就一直藏在唐伯虎的背后,很少抛头露面。也可能她是妓女见多识广,除了会伺候各种男人,也更能识别唐伯虎这个男人最有情有义有才华而且正处落魄之际。便像世界股神沃伦·巴菲特买股票似的,一旦看见某老总和他的公司品质本是人间最优秀却被人过于诋毁以至股价跌到有如废纸丢在地上都无人肯捡,便以人弃我取的战略性眼光全力买入并长期持有,终于获得百分之九千九百九的大回报。也就像爱尔兰小妓女诺拉只等詹姆斯·乔伊斯一开口,就迫不及待地跟着那个穷愁潦倒的天才小子私奔了,终于博得与乔伊斯流芳千古的美名。虽然她事前只知他有才华,却不知他那才华竟有那么大。而明初四杰之一有着中国凡高之称的徐渭徐文长却是好不容易讨了一个所谓的良家妇女而且没文化,本想可以从此不用太烦神地整天忙着著书写字作画赚钱过日子了,谁知那良家妇女却整天忙着花枝招展地偷人养汉并且倒贴还要到处说他坏话,以为徐渭就是个傻子,还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以致徐渭是可忍孰不可忍地手拿利斧将其开了瓢,自己也乐得只求一死。后因有两个状元一个大学士为其讨保,结果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一生自杀九次而未果,只落得天天头痛不已,终于疯癫入骨,无药可治,晚景凄凉无比。可以断定,那些被自己老公砍死的女人大多不是好货,包括被做官通匪的宋江砍死的阎婆惜。但如果身为人妻都像沈九娘一样的温婉可人,男人即便有精神病也会被体贴好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般男人怎肯随便杀妻还要搭上自己性命?回头再说,如果说唐伯虎身为大文豪居然纳妓为妻,就是风流浪荡,倒不如说唐伯虎可能是因见过不少妓女,才终于认出这个妓女远胜一般良家妇女。再说文人肯纳妓为妻,除了那妓女貌美心善,肯定还比一般良家妇女有着更高的文艺性灵,可以红花配绿叶,相辅相成。这么说,还不仅限于文人,比如蔡锷与小凤仙;孙临与葛嫩娘,官商们恐怕更多。且不说天下妓女有多少,又有多少男人讨了妓女而未知,只说国外大画家凡高也曾与另一个大画家高更一起吃喝嫖赌,并讨得一个带有孩子的妓女做老婆。谁知那妓女整天喝酒抽烟不干活,凡高还不敢说她半句,否则就别想上床。但那妓女只等把凡高吃光喝光之后,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地跑了。这到底是苦难还是笑话?或者苦难就是笑话!唐伯虎就是另一个和凡高异曲同工的苦难者笑话!
此诗中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实际就是《红楼梦》开头的那两个一疯一癫半妖半仙不合时宜或者太合时宜的僧道正在走出洪荒古道开始游说或者蛊惑人间了。活佛济公也曾在电视剧中将此二句当成了自己的口头禅。唐伯虎写此诗之时虽然有妻有女,但儿子早亡,女儿嫁人生子却必须随人姓,就殚精竭血地和弟弟唐申合力培养继子也即唐申之子唐兆民实现他未实现的功名梦,以便光宗耀祖。不想唐兆民未及成年就弃世而去,唐伯虎又一度陷入绝望,加之从宁王朱宸濠处死里逃生,差不多只剩下半条人命,实在怄不过便写出:不炼仙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可见他那传说中的风流外表下有着何等的悲情与耿直,好在他即便想使人间造孽钱也没那条件,因为他既非官商而且坐过牢。再说坐过牢尚能卖字画赚钱,虽然并不妨人,却难免惹人妒嫉。世上没有比文艺才华更让人妒嫉的事情了。苏州再人文荟萃,有才华的也都是少数,少数人有才华且又不精明,就必须成为过街老鼠,有史以来概不例外。
唐伯虎平生最大的错误不是风流浪荡,而是从未学会谦慎,加上他父亲本就是个一般的酒店老板,没多少文化修养,更不知教导他文人之间尚有比商人之间更险恶而且不顾利益只要出气的斗争,便毫无约束随时随地地显示他那非凡的才华,以致想害他的人远比爱慕他的人多得多。甚至他被取消终身会试资格后,还有人恨不得要放鞭炮庆祝才好呢。再说他初考秀才时,不肯认真备课,而是几次与那比他还小两岁的邻居兼同学张灵光着屁股在考场中的大水池里潜水玩闹还居然双双得中,若不是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托人出面求情,都要被取消秀才资格了。还有比他大十岁且早有文名的祝允明前来结交,他却傲然不见,然后还写信讥其唐突。没想到祝允明也是天人异相,他有六根手指,所以才自号枝山,不是琴魔,就是书画天才。好在祝允明回信婉转谦和,他又去信讥讽,便一来一往斗文比字地被对方的才学所迷,才终于结交并且终生不渝。要知祝允明可比唐伯虎精明强干得多。祝允明是一朝中榜上任广东梅州,没几天就捉拿了当地四百多名悍匪,除少数人杀头以外,大多数人经过坐牢,都被他恩威并用地改邪归正了,从而一改当地无法无天无人可以驾驭的蛮荒局面,一时震惊朝野,让所有讥笑他妄谈政治的书呆子们心服口服,他也才能大气磅礴地写出仅次于颠张醉素,可比王铎、徐渭的狂草。
好在唐伯虎再怎么不肖,都比那比他小两岁就中秀才而且老是喜欢恶作剧地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装着叫花跪地乞食的张灵强。张灵总是会跟人说:你若出上联,我能立马对出下联,就请我喝酒如何?人家只要一答应,他就会对答如流地让人惊为神仙下凡,日久也就引人讨厌。虽然张灵也有《蓬莱阆苑》等少数几幅品位极高的诗书画传世,却因唐伯虎落第受辱,他又过于家贫,便被吓得不敢进京会考,抑或都拿不出进京的路费——莫非他才是天才盖世因而不敢久留人世的真人!以致他后来的名声还得由唐伯虎附带而出。张灵是早年亡妻,却没等再娶就投胎去了。不过,与其说他天才胜过唐伯虎,不如说他更因爱过被宁王朱宸濠选中并送给明武宗的十大美才女之一的崔莹而让人扼腕唏嘘不止。只可惜他见崔莹被送给皇帝,而皇帝比他还年轻,就绝望而死,足见这个一直俏皮捣蛋玩世不恭的人原本不是没正经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俏皮捣蛋也不是冥顽不化而是过于纯洁天真以至脆弱。没想明武帝因知朱宸濠居心不良,就将美女们一一发还。崔莹乐得有如出笼之鸟,就想和张灵百年好合吧,谁知回头却只见到了张灵的坟墓,就干脆一头撞死于墓碑之上。以致明末清初的黄周星为此写了一部《十美图》和《补张灵崔莹合传》,成就了一部可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媲美的真爱悲剧,可惜后来无人改编再造。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祝英台与梁山伯互相殉情本是假的。梁山伯是在死后掘墓时,掘到了八百年前祝英台的墓穴,因从墓碑上得知祝英台本是和梁山伯一样才貌双全的短命书生,就惭愧有加成人之美地将二人合葬,再请人写戏作曲以求平安,终于演绎出一段感动千古的爱情故事。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人比今年老。
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
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花下酌酒歌》除了受李白的《月下独酌》影响外,更多的是受了唐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影响所致,而《代悲白头翁》的前部分又是受东汉宋子候的乐府诗歌《董娇娆》影响所致。好在这诗也是千古名诗,不妨将其诗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此诗后部分应是反写《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白头吟》,相传是卓文君所作,但无从考证,可见其历史渊源很深了,也不妨将《白头吟》摘录如下: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再将刘希夷原诗《代悲白头翁》摘录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惜颜色 一作:好颜色)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月下饮孙氏知月楼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落花诗全文
1: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
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
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2: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
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
倾盆恠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恠是怪的别字)
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
3: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
新酒快倾杯上绿,衰颜已改镜中朱。
绝缨不见偷香椽,堕溷翻成逐臭夫。
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
4:时节蚕忙擘黑时,花枝堪赋比红儿。
看来寒食春无主,飞过邻家蝶有私。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
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飏鬓丝。
5:坐看芳菲了闷中,曲教遮护屏展风。
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湿补红。
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
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
6:崔徽空写镜中真,洛水难传赋里神。
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
已无锦帐围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尘。
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7:天涯晻溘碧云横,社日园林紫燕轻。
桃叶参差谁问渡,杏花零落忆题名。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
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
8: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
三月寻芳骑凤侣,一时齐唱踏莎行。
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
莫问东君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
9:春朝何事默凭阑,庭草惊看露已团。
花并泪丝飞点点,絮飘眼缬望漫漫。
书当无意开孤愤,带有何心绾合欢。
且喜残丛犹有在,好随修竹报平安。
10: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
11: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
周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12:杨柳楼头月半规,笙歌院里夜深时。
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肯迟。
金串袖笼新藕滑,翠眉奁映小蜼垂。
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
13:李态樊香忆旧游,蓬飞萍转不胜愁。
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
爱惜难将穷袴赠,凋零似把睡鞋留。
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14:杏瓣桃须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
蛤蜊上市惊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
忍唱骊歌送春去,悔将羯鼓彻明催。
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年来可烂开?
15:丽色堪餐莫谩夸,一朝衰飒看伊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自锁,大堤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犬蛙。
16:满堂欢笑强相陪,别有愁肠日九回。
时节又惊梁燕乳,铅华无奈隙驹催。
香消衣带伤腰瘦,梦断辽阳没信来。
门掩黄昏花落尽,牛酥且荐掌中杯。
17:亚字城边糜鹿台,春深情况转悠哉。
襞衣玉貌乘风去,对酒蓬窗带雨推。
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
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
18: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
陌上新蒭曲尘暗,墙头圆月玉盘倾。
青帘巷陌无行迹,绣褶腰肢觉瘦生。
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
19:簇簇双攒出蠒眉,淹淹独倚曲栏时。
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赋诗。
香逐马蹄归蚁垤,影和虫臂罥蛛丝。
寻芳了却新年债,又见成阴子满枝。
20:芳菲又谢一年新,能赋今无八斗陈。
情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
杜鹃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树底春。
色即是空空是色,欲从调御忏贪嗔。
21:貌娇命薄两难全,莺老花残谢世缘。
年长卢姬悲晚嫁,日高黄鸟唤春眠。
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
痛惜秾纤又迟暮,好烧银烛覆觥船。
22: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腊,柴车从此不须巾。
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23:催耕声里短柴门,煠兰香中雉草园。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
春凤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
拾得残红忍抛却,也教粘向阿咸旙。
24:蕉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
可怜窗外风鸣树,辜负尊前月满轩。
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
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
25: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
鸟唤春休背人去,雨妆花作向隅啼。
绿阴茂苑收弦管,白日长门锁婢傒。
蛱蝶翻翻残梦里,曲栏纤手忆同携。
26:青鞋布袜谢同游,粉蝶黄蜂各自愁。
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胶洁日月无长策,酒酹荼蘼有近忧。
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红楼。
27: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
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
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
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28:呜呜晓角起春城,巧作东风撼地声。
灯照檐花开且落,鸦栖庭树集还惊。
红颜不为琴心老,绿酒休辞盏面盈。
默对镜奁闲自较,鬃丝又是一年嬴。
29:春梦三更雁影边,香泥一尺马蹄前。
难将灰酒灌新爱,只有香囊报可怜。
深院料应花似霰,长门愁锁日如年。
凭谁对却闲桃李,说与悲欢石上缘。
30: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
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
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他因爱苏东坡,便将与苏东坡同为四川眉山县的另一位与苏东坡才华命运十分相似、生辰八字也带有两个寅字便叫唐寅、字伯虎的字号作为己名。命理学有言,寅虎卯兔。就是说如果属虎者生于寅时,属兔者生于卯时即可成大功,如此类推。可能唐寅还不曾知晓,汉语诗歌老祖屈原也是命带三寅,并据说此命需要一个花甲才有一次,四寅就更少见了。由此推断,屈原可能也属虎,所以屈父为此欣喜不已,并且:名余名正则兮,字余曰为灵均。就是说他的名字叫正,而正就是平,至于他的名字叫平而非正,不知是后来改的,还是原诗有误,抑或是后人搞错了?字为灵,灵就是神,也就是说他是神仙下凡或神仙派来的;均就是说他生来就是要为人类主持公正的。可能屈原命带三寅,反而成就了一生的苦命,唐伯虎也就别想走出老祖宗早已注定的魔圈覆辙。也或许各种命理学加起来虽是汗牛充栋博大精深,却因当初的建构本就牵强附会不太科学,或者这三寅之命已经是造化得不能再造化,即便屈原最终自沉汨罗江,都是最好的归宿了。毕竟自古不知有多少比屈原更伟大得多的英雄,怕还死而不为人知,或知也被当作人渣呢。反正唐伯虎后来为这三寅之命明显地感到困惑甚至害怕,便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他当然不知像他这样的命带三寅者要是出仕为官,反而不会流芳千古,甚至更惨。可惜他只知出仕为官才是正道,吟诗作赋只能徒有虚名,一般人更是卜而未知,虽然他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更是当时的吴中四子之首。沈周曾回答同行中人提问唐伯虎的画比你差,为什么名气和销路都比你大时说,可能他读书比我多吧!却不料他二十九岁进京会试,竟背得一口终身解除不了的紧箍咒般的大黑锅。后半生也曾一度春风得意地被宁王朱宸濠招为幕僚,不料那朱宸濠根本没安好心只得激流勇退,免除了李白式的杀身之祸。李白曾为永王李璘出谋划策,估计是认为唐肃宗李浚趁唐玄宗之危强行登基属于非法,便要替天行道,后来兵败被俘,幸亏郭子仪出面求情才得生还,却从此虽生犹死,再也无人理睬,最终生计无着,便跳江自尽或病死,甚至祸及孙儿孙女都无钱上学,竟落到拿锄头种田的地步,再后几代恐怕都不知李白是谁了。
朱宸濠是宋太祖朱元璋六世孙,远比当时的同胞兄弟明武宗朱厚照有才有德,但他前半生没被立为太子,后半生再想逆天改命就属非法尚且功亏一篑,便成了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实例之一了。朱宸濠起兵只从南昌宁王府到九江一战成功后,再出师安庆就被大风折了旗杆翻了船,死了许多士兵不说,还死了好几个文臣武将。而那王守仁先生偏偏带兵不打安庆只打守备空虚的南昌,便只能叫苦不迭地痛骂王守仁你个书呆子怎么可以这么打?有本事就来与我决一死战。结果四十三天就被彻底瓦解,成就了王守仁先生有如颜真卿般的文武全才之名。当时的明武宗分明见着朱宸濠已被捕,还要让自己的武士们身披战甲,再与之决战,直到自己亲手生擒已无缚鸡之力的朱宸濠才得以满足,还惹得后代许多将士们纷纷效仿。没料班师回朝之际,他却先于宁王失足落水而死,享年只有三十一岁,就好像他生而为帝就是玩了一场儿戏。
唐伯虎为了提前逃出生天,曾极尽丢人现眼地吃猪屎吞马粪,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竟手握性器追逐妇女再加胡言乱语才被朱宸濠骂为疯子并逐出王府。其时他已身无分文,靠着乞食步行两千多里才逃回苏州老家。不想此后爱妻沈九娘也卒,国家的命运也不好,他更因装疯卖傻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和肺病,画也卖不到几个小钱。虽然当时看画买画者依然很多,却都不肯掏钱,收入少之又少。何况他本就不善营生,加上不断酗酒,便只有一天又一天地走向死亡了。尽管沈九娘去世后,他还活了十二年,却已无心再娶。他最窘迫的时候,还曾向徐祯卿借过钱,徐祯卿回信说他虽为京官,却非常失意,又体弱多病,根本没有存钱。徐氏曾受唐伯虎帮助才进士及第,但也因出身过于贫苦又过于用功,三十三岁就英年早逝,所以在吴中四子之中虽有若无,可以用张灵或仇英代替。文徵明虽是好不容易才被人破格举荐进京当了几年小官,但也非常失望地只想早点回家,可见当官绝非仅有文才的人可行的。王安石就曾竭力反对只会诗词文赋者参政,善书会画者更要靠边站,既想当官就得经学致用——此话应是很有道理的。当文徵明终于回家之时,唐伯虎已经去世三年。
《落花诗》同题诗最早出自唐人元稹。元稹的《落花诗》很短,全文如下:落花逐流水,各自东西飞。借问落花逐水流,何如君心似我心?君心若比花流水,早作鸳鸯莫更飞。可见元稹就像擦了一根火柴,唐伯虎却火遍了世界,并且连诗带字,在美国拍到了13亿美元的天价,远比凡高单幅作品值钱多了。他甚至连最不上眼的字画也在美国卖到了66万美元,要说天下第一,应该无可厚非。可惜大艺术家们往往生前生活无着,死后却让许多不相干的人大发其财。又可惜中国人只爱老外凡高,不作兴先贤唐伯虎。可惜我对画一窍不通,而且很不看好古人画,总以为他们连起码的人体七等份都不懂,所以画中的人头往往大得离谱,所以只能谈他的诗与字,并以为若非《落花诗》是诗配字且是大字行书,其书艺本身并不比文徵明的小楷《落花诗》出色,何况小楷《落花诗》还不一定就是文徵明的最高境界。文徵明那从未超过五毫米大小的蝇头小楷堪称千古第一,无人可比。这也可能因为文氏虽是文豪之子,却自知没有唐氏天才,并且九试不中,所以十分刻苦自律,并一直稳步上进到九十岁,最终还是死于为人撰写墓碑之际,以致最终就像杜甫虽无李白天才,成就却不比李白差。
《落花诗》本因明朝第一画家沈周最喜爱的天才儿子沈云鸿死于弱冠之际,几乎悲痛欲绝,可能极大地触动了唐伯虎那早已前途无望的心灵,且吴中四子皆与沈周有联系,加之唐伯虎带头,以至一时的江南才子们全都为之同题写诗作画题字。而唐伯虎追悼沈云鸿更像是在提前追悼自己,并且一口气写了30首之多,加之各位才子诗经过筛选还存47首。于是,这些哀感顽艳而又货真价实的悲情诗再配上好字,就达到了冠绝古今的效果,以致美国人可能都不由得惊叹世上也许只有中国人才有这么真挚的亲情友谊吧,所以才拍到了如此天价。确实,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出色的悼亡诗,可惜都未配上好字,更无人编辑出书,我想编,却又没那搜索古今剔罗筢抉披沙拣金的能耐。苏东坡和陆游的悼亡诗至今感人至深,杜甫的悼李白也是情深义重。但那多是骨肉亲友之情,可沈周之子与唐伯虎的交情还远不及张灵。唐伯虎是在十几岁时,因被家父看他画画特聪明,就带他去拜沈周为师。沈周欣然同意,不久却发现他很狂妄,就叫他另请高明。他就拜在了周臣门下,并跟周臣以及周臣的那位宫廷退休画师的老师程暹也学了不少本事,终于自觉还是沈周更厉害,人也就踏实了不少,功课也大为长进。可他既与沈云鸿交情不太深,怎么就能为其如此百回千转迥肠荡气锥心泣血长歌当哭到都能令人气绝的地步呢?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莫非他真是一个绝顶天才,有时只要有一点火花碰撞,就能恰到好处地激发自己心中所有的情和事,再随便挑选一个意象就能造出一个全新而丰富的艺术世界。雨果也曾只因见到巴黎圣母院的内墙上刻有“命运”二字,就写出了一大部震惊世界的名著;大仲马也只到基督山岛上一游,就写出了百万字的《基督山伯爵》。也因此可见,唐伯虎的《落花诗》就是出乎自己意料的神来之作了。此种作品当然不可多得,文徵明的小楷《落花诗》也就没法比了。《落花诗》以及以上所录之诗还有一件历史大功,就是直接催生了曹雪芹的《葬花辞》,比如“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需论厕茵”和林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是一个意思。欲把曹霑比唐寅,花酒诗心总相宜。可能一般人都以为曹雪芹就是个实在悲苦有如老杜的人,但谁都清楚,贾宝玉可是个有点浪荡的花花公子。如果贾宝玉是曹雪芹的自传,或是从自身分离切割出来的另一个自己,那么就很像传说中的只管拈花惹草的唐伯虎了。再从唐伯虎反观曹雪芹,也就更能理解《红楼梦》,理解《红楼梦》也就更能理解唐伯虎了。甚至可以说,唐伯虎的富贵功名花酒诗,正是曹雪芹《红楼梦》梦中的那有若游丝飘荡的精魂。这精魂没有改天换地的法术,只能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曹雪芹的《好了歌》把世人过于看重功名以及富贵娇妻儿孙的心态统统视为无意义。这么说,他虽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却与西方那个戏仿《白雪公主》并写过《气球》的后现代主义者唐纳德·巴塞尔姆之流很接近了。或者说,曹雪芹以为的人生无意义和巴塞尔姆的怀疑人生,恐怕在几千几万年以前,就是人类曾经有过甚至都泛滥成灾过的意识形态之一种。只不过,现代人将其扒出来洗一洗,就成了现代或后现代主义。再说曹雪芹也多有风花雪月的描写,也就是很有浪漫主义成分。只是一个人再怎么浪漫都要被现实所围困,也就要被迫成为现实主义者,除非一个人只管浪漫够了就一了百了。因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总是分不开甚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像一个人既有家室还想在外有个小二小三一样。现实主义就是站在地上不能展翅高飞的事实,浪漫主义就是拎着头发想上天的幻想。当一个人连幻想都不能继续,对现实也就心灰意冷,屈原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曹雪芹的《好了歌》与唐伯虎的《闲中歌》也是一脉相承:人生七十闲中有,处世谁能得长久,光阴真是过隙驹,绿髩看看成皓首(“髩”与“鬢”同音同义)。积金到斗都是闲,几人买断鬼门关。不将樽酒送歌舞,徒把铅汞烧金丹。当然,古代的劝世铭文也大多有此意蕴在的。现代的理想主义,恐怕他们也都曾有过,最终都是被他们所不屑的。
还有《叹世》一首也是这样了无希望地自宽自解:荣华富贵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有伸脚处需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曹雪芹深受唐伯虎的影响,唐伯虎也深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影响。张若虚总是围着“春江花月夜”五字打转,唐伯虎更是跟蜜蜂一样绕着“花酒”飞,并采用了最便于飞转的连珠体。曹雪芹除了对美词佳句风花雪月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人生以及功名利禄感同身受的灰心。毕竟花虽美却十分短暂难留,可以喻为人生,更可喻为功名富贵和爱情。唐伯虎本可连中三元,就是秀才第一,举人第一,进士第一,却未至发榜时就被主考官除名,包括江阴举人徐经(徐霞客的曾祖父,一个从小足不出户的书虫子),还经受了一番牢狱之灾,回家才知后妻早已摔门改嫁而去了。这感情无伤他人,当事者却不亚于五雷轰顶天塌地陷。当朝武宗皇帝也知唐伯虎纯是冤枉,因为唐父只是个开酒店的小老板,且早在几年前就已亡故,不久母亲也亡,隔年妻与子也都不治而去,妹妹出嫁未久就已自杀,家业早已败光。除此,他还在进京途中受人蛊惑欠下了一大笔无法偿还的赌债,不得不将自己收藏多年的沈周名画给徐经做了抵押,而且终生都无钱回赎,一路经费还多是徐经垫的,实在无钱行贿。明武宗虽然不太糊涂,但也绝非雄才大略之主,且要习惯性地搬教条以儆效尤,再说唐伯虎也不该和徐经过于亲近,所以才学再高也只能含冤到底了。徐经之所以也这么倒霉,一是他本就是个书呆子,二是他出生于江阴的大富豪之家,有的是钱,只因慕唐伯虎的才名,才特来邀伴进京,并提前给当时还没担任主考官的安徽休宁大学士同时兼任帝王师的程敏政送了拜师礼,并重金聘请了另一位后来担任副考官的湖南长沙大学士李东阳为祖父撰写碑文。徐的祖父本已去世多年,根本没必要在那节骨眼上在京城请人撰写碑文。主考官程敏政眼看家童不慎泄露考题,就将先前拟好的关于《退斋记》一文出处的考题作废,并将所有因此得分者一律除名,但还是不免罢官休业,第四天就因背心毒疽发作而亡。按道理,那拜师礼送在还没选定考官之前,也可不算犯法。再说仅是那一道考题不管是否真的泄露,都照样有人得分,谁知偏偏有那吴中同行学子都穆作了举报。这也因为考过并能稳中头榜的唐伯虎竟在酒后傻乎乎地对都穆说徐经事前给考官送了礼,虽然也只说给了都穆一人。明武宗也没认真调查取证,甚至也没问清举报者何许人也,因何举报,更没有后来的崇祯皇帝那样力排非议地为吴梅村亲自阅卷,并御批榜眼,只一任所有好事者不断地搅屎捅漏,终于搞出一裤裆屎搭一裤裆尿。甚至副考官李东阳也趁机大动干戈兴风作浪,只想立功受奖进爵。最终只好将那一期会考全都作废,以至于唐伯虎和徐经的孙子甚至曾孙都在为此鸣冤叫屈。而这个始作俑者虽不能绝对肯定就是都穆,但也八九不离十了。都穆是当然地矢口抵赖,包括他有可能无意中跟另一人说过都一口否定。不过,也有可能是徐经自己酒后不慎走漏了风声,虽然徐经是个口风很紧不爱多嘴的人。但无论如何,都穆却是从此一举登高及第当了官的。唐伯虎不得不扮演了一个冤大头的角色,以后居然还与都穆有来往,甚至有些字画还让他题了跋。都穆当然愿为唐伯虎捧场,大凡唐伯虎鉴定过的字画,他都要凑上几笔,除了可以抬高自己,还能显得他从没做过亏心事似的高风亮节。徐经后来因武宗早逝且无子,其弟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继位,他虽已年过天命,还想进京再考,不想命限已到,未及取得会试资格便客死京城了。好在唐伯虎回家还能卖字卖画,不像曹雪芹只会写诗作文,且不用犯法就随同父亲被剥夺了终身政治权,别说会考,就是一个大活人别被尿憋死都算好事了。再后来的鲁迅父亲周伯宜(字用吉)就更惨了,他除了被剥夺终身高考权,爷爷周福清(字介孚、梅仙等)虽是可以呼风唤雨的朝廷三品,也被判斩监候(死缓,后改判八年),便整日酗酒,很快酿成了无药可治的胃病肺病,三十五岁就一命呜呼,致使长子鲁迅过早地饱受世态炎凉但也脑洞大开,以致对任何人事好像一睁眼就能看清本质,也就比一般人多了一层负担,甚至对传统中医都有了很深的偏见与反感。也可见坏人坏事好做,好人与天才是绝对不好当的,不说话不惹人,都能无中生有地得罪人,而且没完没了,要是没人保护,就得早早弃世登天而去。
综上所述,足见唐伯虎更多的不是风流浪荡,而是可怜!真要说风流浪荡,他还远远比不上李白,因为他没有身为大富豪的生父和高官的岳父支持。我自生病以来,就老是对有史以来所有的大冤者都耿耿于怀,尤其对三大冤君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与其说他们是自杀、他杀或病死,倒不如说是被后来居上的只管为自己朝政服务的大伟人们冤死的,否则,那些大伟人就名不正言不顺。就像是一个大恶人杀了人家,夺了人家妻子和财产,还要说自己是替天行道,人家是恶贯满盈罪有应得,还形成了历代君王都要诬蔑前人的恶习,除非前人是自己的父兄,根本不管自己的成就还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甚至政策法规都一律继承没得更新。所谓秦汉、隋唐都是由两个朝代连在一起才好说事的,没有秦哪有汉,没有隋哪有唐?好在唐伯虎不是开疆拓土劳命丧财的帝王,也就轮不上被那些圣主明君冤枉,但也有可能比李白、苏东坡更憋屈了。李白若不是经常醉酒更搞不好人事关系让皇帝担心;苏东坡若不是刚中榜眼就反对王安石新政且没啥心机也差点当上大官。但至少李、苏都曾是皇帝座上客,唐伯虎可是连皇上面都没见过。也可以说李、苏之冤世人皆知,唐伯虎之冤却被人当作笑话。
秋香虽是实有其人,却比唐伯虎大了20岁。所谓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笑话,至少在当代都是周星驰根据冯梦龙《唐解元一笑点秋香》的小说所致,虽然冯梦龙也是根据元代乔吉的戏曲《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以及后来的戏剧牵强附会而成。《金钱记》中有个京城府尹王辅要杀亲生女儿柳眉儿,因为她居然在自家的后花园约会了一个不上套的穷小子韩翊还偷送给他御赐家藏的开通元宝,并要治韩翊之罪,引得白发老宰相贺知章出面求情才算了事。后又因那穷小子韩翊高中状元,便张灯结彩地要招他为婿,谁知韩翊因恶其太过分而坚辞不受,也不管曾与柳眉儿约会后花园的情分。王辅又要发难,贺知章劝解无效,李白又来劝解并请唐玄宗出面作媒,才使那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在后来的戏曲中,那柳眉儿却显得不是看上那穷小子韩翊,而是一个和韩翊同桌吃饭且更有名的大才子帅哥,她只因一时躲在屏风后只见背心没见面,就让丫环送去一块写过字的小手帕,约好正月十五在后花园见面并有大礼相赠。可惜那才子帅哥喝醉了酒,便被同来的穷小子加丑鬼韩翊偷了那手帕前去约会成功,闹了一个天大的喜剧笑话。再后来在唐伯虎身后的戏曲和笔记小说中,柳眉儿又被现实中的秋香取代,沈九娘也被附在了秋香身上,韩翊也被改成了唐伯虎,冯梦龙的一笑也变成了三笑,却没人顾及秋香也是冤大头。秋香本是李清照一般的达官贵族出身,原名林奴儿,又名金兰,艺名秋香。她从小聪敏过人貌美如花,更有一定家学功底,只因父亲早逝,家业无计,舅父便将她卖为官妓,并派人教她勤习才艺读书上进,只等家境好转,就赎身从良。等到唐伯虎上学之时,她就已经赎身从良了。从良后据说还有祝允明等人登门求爱,她一见祝允明竟是比她小十岁的小屁孩,就自书一诗挂于门前,其诗曰: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显然,小说、戏剧和电影是不能当正史看的,尽管司马光都把那专事诬蔑隋炀帝的宋人笔记小说写进了《资治通鉴》,以示自己学富五车遍览古今,害人哪!
注:此文关于屈原生世一段参见黄晓丹《九诗心(屈原:时间的焦虑)》,大多参见沙爽《桃花庵主:唐寅传》,其余是在网上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