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小桃园
我这里所说的“桃园”不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中寻之千百度的桃园;也不是李白“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诗中如梦如幻的桃园,而是珍藏在金陵十二钗之城中挹江门附近的小桃园。这是看得见,摸得着,闻着香,看着美的桃园。
这座桃园紧贴着挹江门的明城墙,与之西则的迎担湖相向向南延伸。
比明城墙年龄还大的多的迎担湖,一湾湖水,清澈流淌。据《南徐州记》载,东晋元帝 司马睿 南渡时曾在附近登岸,“客主相迎,负担于湖侧,至今名迎担湖。”晋咸和二年(327年), 苏峻举兵于石头, 陶侃督李阳临阵斩峻于白石陂,故此处又称苏峻湖。
小桃园与迎担湖相向走到了小桃园泵站,明城墙在这里拐弯向东,而小桃园停止了前进的步伐;湖水经泵站穿越公路地下通道,通向外秦淮河,并随着外秦淮河一起与长江相吻,全长约2公里。
小桃园的春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家就住在小桃园的对面的居民小区,几乎每天都要去走一走,风雪雨天,隔着小区的栅栏也要看看对岸小桃园的风景或者看看就在小区边上的迎担湖。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 宋代一位诗人盛赞腊梅在严冬之际勇敢地绽放,为世人带来春天的信息,是美的化身。诗人告诉我们:当腊梅绽放之时,春天已经悄悄开始了。
寒冬,或者一场大雪之后,你从小桃园北门进入,百步远第一个弯道左拐,贴着明城墙,淡淡的清香就会向你袭来,那是腊梅在严寒的冬季里,在风雪中展现她的英姿。这儿有几十株腊梅,平时就在这个拐角默默地生长。由于腊梅树身材矮小,叶儿也很普通,还没进入冬季就掉光了,可以说,春夏秋三季里,腊梅一点也不引人注目,如果你不去认真地识别她,你很难将她与斗雪傲霜的腊梅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进入秋季,掉光叶子的腊梅与普通杂树无异。但是,一旦进入严寒的冬季,当万物凋零的时候,腊梅即展示出她那娇美的身影。在雪中,她那金色的花朵捧起洁白的雪花以独有的姿态,特有的清香耸立在人间。向人们展示,春天已经开始萌动。
腊梅还没有谢场,梅花就粉墨登台,在花团锦簇零散在小桃园里的梅花陆续开放。从北门进入小桃园两旁夹插在桃树中的梅花率先开放迎接春天的到来。
我曾在2022年一个漫天飞雪的早晨在小桃园拍到一朵捧雪红梅,形象特别的美,该片在热河路盒马客厅大屏幕展示近3个月,观者喜欢之情跃然脸上,我内心也生出几分美美的惬意。
无论是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还是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认为总不及伟人毛泽东咏梅诗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那样写出了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以此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战胜困难。
梅花盛开之时,虽然天气还很寒冷,距明媚的春天还有一段时间,然而,春天已经悄悄地萌动,迎担河沿岸的垂柳开始由干瘪转而饱满,由枯色变成鹅黄,在风中摇曳时已有垂坠感,如果,你已身在此境,必感到“吹面不寒杨柳风”。
此时已进入早春二月。早春二月的小桃园,腊梅已经完全谢幕,梅花当上了“主角”灿灿地开放。
小桃园里的梅花有好多个品种,红的、白的、红白相间、白里透红,红里夹白,我尤其喜欢那种全红的,红的像火焰,像朝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每当我听到这道昂扬激起,脍炙人口的红歌时,就仿佛看到红梅在冰天雪地中盛开的壮观景象。
“兰开二月报春花,荡紫飘云织锦霞。”很难确认二月兰是什么时候露出地面的,看到她时,满眼都是“荡紫锦霞”般出现在你的眼前。树下、河边、墙脚跟,一簇一簇地、一片一片地,甚至是零零落落的,在这儿,她几乎不占“地利”,兴许,在小桃园,她不是“A角”,也不是“B角”甚至连“C角”都挨不上,所以,她在自己相应的位置上,一点也不碍人碍事。但是,很显眼,只要你的目光能够到她,她就将美丽紫色身影展现在你的眼前。真是:“春来漫地二月兰,山坡树脚都开遍。”、“房前篱下漫坡野,如何叫人不爱她。”在钓鱼台东水边岸坡上,二月兰是最美的风景之一。
咏一湖春水,品四季花卉。二月兰给迎担湖增添了几分姿色,又妆点了几分妖娆。常年与迎担湖相伴的有白鹭、黑水鸡,“小野鸭”。白鹭不仅在这儿觅食,还时时成双结对地翩飞在迎担湖上,给人特别清朗和愉悦的视觉。
黑水鸡除了嘴巴是红色的,其身子几乎全黑。好象不会飞,最多贴着水面“奔跑”。它们总是成双结对,个头大点儿,体长不会超过30公分,另一个个头小点儿。他俩几乎形影不离,应该是一雄一雌。紧贴姜家园小学边上栈桥旁有一处由荷花、蒲邦和杂草组成水草丛,每到荷花盛开之时,黑水鸡夫妇就在这儿养育儿女,已经连续了好几年。去年,荷花盛开时,一对黑水鸡夫妇竟然养育了7只雏鸡,雏鸡只有乒乓球那样大。每天,这对夫妇带着7个小宝贝白天悠闲外出觅食,晚上归巢。他们甜蜜的家庭生活引起了过往行人和附近居民的特别关注,人们近距离地观看黑水鸡尽心尽责地养育儿女,快乐地生活的情景,感慨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小野鸭,是我对它的称呼,因为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子,问了路人,查了资料,找不到与其相配的名子,因其形状像鸭子,但是身子特别小,大的只有我们成年男子拳头那样大。小野鸭水性特别好,是扎猛子高手。除了嬉戏外,整天就在水中扎猛子。一个猛子下去,数秒钟,甚至更长时间,距离长短不一,有时从原点到露出水面有数丈远。顽皮的儿童在家人的陪同下驾着电动游船见到小野鸭会追逐,那小野鸭见到游船,兴许见多了,不慌不忙,当游船靠近时一个猛子下去,玩迷藏式地出现在你的前后左右,儿童见状惊呼不已。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感受到雨中的迎担湖别具一格,烟雨朦胧。朦胧中可见明城墙边上的八字山。从“礼仪廉耻,信义和平”演义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不仅标注了八字山的由来,也诠释了八字山的演变,更是时代的变迁。
紧贴小桃园北门的挹江门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日寇屠杀我30万同胞,曾从这里将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赶往江边,沿路烧杀抢虐,血染长江。前世之师,后师不忘,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踏过挹江门占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人民政权的诞生,那是小桃园最美的春天。
眺望近在眼前的狮子山巅阅江楼雄伟俊美,气势巍峨,这座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但明太祖朱元璋欲修未成,仅建有阅江楼地基后停工。1999年2月续建;2001年9月,阅江楼竣工。因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撰《阅江楼记》而闻名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和“江南第一楼”之称的阅江楼给小桃园增添无限的魅力和卓越的风采。
海棠花、玉兰花在一场蒙蒙细雨中相续绽放,此时,小桃园主题花——桃花经过一冬的酝酿,再也耐不住寂寞,争芳斗艳,唱响小桃园的主题歌,满园的桃花将小桃园装点得格外迷人。
开放时像菊花,名子叫菊花桃;“撑”起来像把伞,叫垂枝桃……桃花有近百个品种。小桃园就有20多个品种,主要有水蜜桃,花重瓣,红色;干瓣白桃,花重瓣,白色;碧桃,花重瓣,色淡红;降桃,重瓣,色深红;垂枝桃,花深红,形状像伞。还有花单瓣,红白都有,总体以红为主。
古人歌咏桃花的诗句特别的美,我尤其喜欢这样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伟人毛泽东以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歌咏桃花的诗句才是我们当代人对桃花的品鉴。
桃花艳丽,成林的桃花更是艳压群芳,与此同时开放的海棠花、樱花也只能当配角。这不仅仅因为桃花是小桃园的主题花,不仅仅因为桃花是数量上的优势,而是桃花本身自带的那种特有的气势,用姹紫嫣红来形容她一点不为过,同时,还得加上妖艳来偏正。不过,如果单棵对比,就不那么显眼了。从摄影角度来考虑,单枝甚至单朵,桃花与樱花、海棠花一样很不上镜,难以构成一幅气势俱佳的画面。不像梅花,无论是单棵、单枝都能成画,尤其是单朵,棱角分明,气度非凡。“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在桃花、樱花、海棠花簇围中的儿童乐园才是欢乐的海洋。这儿不仅环境好,项目多,且免费的游乐场是孩子们展示天性的舞台,是与春天一起欢腾的“剧场”。
儿童乐园游乐器械不仅设计时尚,质量一流,还科学地增加了有助于儿童成长科幻因素,比如:滑滑梯增添了一道“黑障”这道黑障由不锈钢管组成,儿童滑下时,通过这道黑障会产生一种神秘感,从而增加快乐的因子。有的儿童因初次滑,当出了黑障,会坐在原地楞一会儿,仅片刻,他会立即重新再滑,以便再次通过黑障的体验。
过去式翘翘板是双人才可玩耍,但是,小桃园儿童乐园里的翘翘板座底不再是空心,而是弹簧,这就使得单人也可以玩耍。沙坑是学龄前儿童的最爱,他们从家里带来工具,在那个大沙坑里筑房屋、砌长城、挖地道……秋千有单人,双人,还有圆盘式。大龄儿童是秋千的主角,他们轮番“坐庄”。他们欢快地荡啊荡,荡得自己飞起来,飞向天空,飞向云端。他们飞着、唱着: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儿童们将春天从山林里拉进了小桃园。(2025年4月5日晚于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