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邵北晶的头像

邵北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9
分享

又是一年麦黄时

 

                 邵北晶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一首风吹麦浪,唤醒了儿时一年一度的麦收场景。

眼下正是麦黄时节,快要进入收割期。麦收,对我们农村人来讲,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它既是农忙的开始,又是收获的开始。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

我已经多年没有收割过记忆里的麦子了,可是我身体里永远流淌着农民儿子的血液,深深知道山里人务农的艰辛和麦收的不易。在餐桌间和生活里总是不经意的向孩子叨嘘着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特别是在吃饭时,把自己碗里的饭菜要吃干净。

小满节气一过,家乡的田野快活鸟,在外地也叫“算黄鸟”的叫声中一天黄似一天,空气中也弥漫着清新、收获的麦黄气息。每在这个时候,儿时的麦黄景象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麦子从播种、发芽、抽穗、麦黄、收割,我见证了它的全部过程。

说起快活鸟,它有这样一段刻骨而又勤于农事、谨守农时的故事。快活鸟叫声山里的人们会意为:一种是个个快活;一种是

插秧割禾等版本。故事讲的是,有一对不是怎么勤快的夫妻,俩人干农活总是拖拖拉拉,没有按照农事节点规律耕种,每每一到收获时,粮食等作物减产,时日一长,他们家的口粮不够吃,久而久之妻子就这样饿死了。传说妻子死后非常后悔,她不希望丈夫重蹈覆辙,就变成一只快活鸟,每到农忙季节她就飞回家乡,用“插秧割禾”“割麦插禾”的叫声,催着丈夫早点干活,做好准备,确保粮食丰收,吃个饱饭。就这样,故事将勤劳的观念深深地根植在农村孩子的心田里了。

昨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组名为麦田的守望图片,拍的是罗霍洲大桥下一片金黄的麦子,好一派丰收景象。感到非常亲切,迎频而来的是孕育了冬、春、夏的饱满果实,用勤劳与汗水换来的收成,仿佛散发出了麦的清香,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和舒服感。这种乡愁般的亲切,随着,画面油然而生。

欣赏着美图,回想着大山里的麦田,感触着麦芒的锐利。父母和乡亲们拿着磨好的镰刀、戴着草帽、草绳和冲担去割麦,老人在家做饭,小孩忙着送饭、送水的情景历历在目。

割麦,收麦是很辛苦的。乡亲们从天蒙蒙亮,到太阳越升越高,天气越来越热,衣服是干了露水,又湿了汗水。为了不被麦芒扎伤,只好忍着酷热的天气,个个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的。只有割到地头,大家才撑起酸疼的腰稍事休息一下,抢着喝几口水,把前面割好的麦子用草绳捆起来,挑到打麦场堆成麦垛后,再进行集中用石磙碾压或者机械脱粒。

一年一度的小麦又快成熟了。放眼整个山村全部是一片麦的海洋,金色丰收的景象。正如“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儿时的麦收情景又回来了,仿佛闻到了用新麦粉做的老面粑的味道。

 

一年又一年,又是家乡麦黄时。

 

注:2020年6月6日,原发《黄冈日报》。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感谢编辑老师支持!麦收 儿时的记忆,满满的乡愁!

邵北晶   2020-06-21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