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无畏的头像

张无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0
分享

一把拇指琴

新学期,我调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教音乐,遇到了一个难题:学校缺少像笛子、风琴之类的乐器。虽然多媒体设备可以辅助教学,但缺憾依然无法弥补。在迷茫之中,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把琴来——一米见长,琴键闪耀着金属光泽,一只彩凤盘旋在宝石蓝的漆面上。

这把琴,是40多年前父亲为10岁的我买的。

那是个绿树阴浓的夏日,有次上音乐课,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以后自备一件乐器带来上课,条件不好的可以除外,他要教我们吹拉弹唱。放学一回到家,我就把老师的要求告诉了父亲。刚从生产队收工回来、带着赶场碾场的麦香和一脸倦色的父亲,听了我的述说,仅仅回应了短短一句“嗯,知道了”。我有点隐忧,因为我隐约觉得买乐器的要求确乎有些奢侈,在那个年代。

两三天后,放学回家的我竟然惊喜地发现父亲手里托着一件崭新的乐器在迎接我:宝石蓝色光泽莹润,像猫的眼睛,琴身绘有一只彩凤,似要一飞冲天,金属琴键色泽高贵。父亲黑红的脸上汗珠莹莹,映衬出难掩的欣喜。

母亲告诉我,这是父亲走了10里地,在公社所在地一家乐器店买的,花了5元钱。这可是父母一个月的工分价值啊!那么,这宝贝叫啥名字呢?父亲说店家告知是拇指琴,非洲乐器。拇-指-琴?我念叨着这个新奇的名字,温情地抚摸着美丽的琴身,感到无边的幸福像潮水般涌来淹没了我……

晚上,我将它置于枕边,欣然入梦。

第二天音乐课上,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件乐器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大家好奇地围上来端详,摩挲,并发出一阵艳羡之声。我好不得意。这时,音乐老师来到教室,他注意到我带来的乐器,颇有兴趣地把琴端在手上,仔细审视,却出人意料地说道:“同学,知道吗?你的琴是哄小孩的玩具,不是用来上课的。”

听到这话,我的心情旋即冰火两重天,只得默默地收起琴,散学后背回了家,并对父母解释说,琴放在教室怕别人损坏。

后来我把它放置在窗台上,天天看,夜夜望。心想:这么精美的乐器,咋能跟玩具沾上边儿呢!尽管老师的话使我不悦,但我对这琴的珍爱之情并没有因之减少,因为它承载了一位挣扎在生活底层的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希冀。

大约过了两年,有一天,我背着书包回家,在门口听到里屋传来一串串溪流似的美妙乐音,原来是一个漂亮的知青阿姨在用我的琴弹奏。

她听我母亲说我家有乐器,学过音乐的她喜出望外,几乎每天晚上都来我家弹琴。我问她,玩具琴怎么能奏出这么悦耳的旋律?她以坚定的眼神和不可否认的语气告诉我,这是一把好琴,外国的,只是多数人不懂得识别而已。

在这之后,屈于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我鲜有机会再触碰这把琴,只能将其珍藏于心。即使生活乌云蔽日,我的内心依然阳光灿烂,因为在很早的时候,父亲交给我一把琴,它教我纵使人生波涛汹涌,也当弹奏出欢乐的歌。

这是我心中的琴,永远的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