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辽阔的新疆大地,点缀着片片绿洲。在昆仑山北、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在蜿蜒近千公里的叶尔羌河畔,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新疆第一大县——莎车,这里物产丰富、文化深厚、各族人民勤劳朴实,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正上演着一出出乡村振兴的精彩剧目。
米夏镇夏马勒巴格村,有900多户村民,种植着1200余亩樱桃,并在樱桃树下发展游乐、餐饮、夜市、民宿,能为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成为众多村镇中的佼佼者,被人们甜甜地称为“樱桃村”。
近年来,“樱桃村”由于春天可以赏花,夏天提供采摘,秋冬进行养殖,村民以“樱桃为媒介,文化搭戏台,旅游迎宾客”,一年能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仅旅游收入就接近8000万元。为了让人民更好地享受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带来的红利,“访惠聚”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不仅让村民,也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体验到了文化润疆的丰硕成果,以及和平稳定带来的欢乐祥和。
“樱桃村”村民通过“樱桃+”模式,以“赏美景、摘鲜果、品美味”为亮点,打造了“樱桃花节”、“樱桃采摘节”等旅游品牌,实现特色林果业和乡村旅游相融合,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政策保障。
目前,“樱桃村”的“米夏红”樱桃已经走出新疆,走向全国,千余亩“小樱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由于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成果丰硕,“樱桃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这绿意盎然,又色彩斑斓的村镇,是莎车县乃至全国村镇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情到深处枝头红
夜晚的米夏镇“樱桃村”,樱桃园内一排排已经挂果的樱桃树,在柔和的月光中,安静的伫立着。樱桃园边,是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路,道路两旁的粗壮白杨,高大挺拔,多像一列披着绿盔甲的卫士,忠诚地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环顾樱桃园,绿的气势恢宏,又恬静秀美。村民向挑花绣朵似的,把樱桃园装扮得像一个待嫁的新娘。在节假日,或者天气晴朗的日子,人们带着老人或者孩子,沿着樱桃园边延绵几公里的现代化娱乐设施和丰富多彩的画展、摄影展、歌舞节目以及特色美食、边走边看,边看边玩,随着那滋滋冒油的焦香烤肉味道,以及各个美食摊的吆喝声,“樱桃村”就沸腾啦!
樱桃采摘园对面是一排排红顶黄墙的村民住房,村民家中有自来水、太阳能等设施,与城里生活区别不大。这些颇具特色的农家院落门前,搭建了绿色的凉棚,凉棚下的榻榻米炕上铺着花色地毯,或摆放刻有雕花的桌椅,这就是农民自发做起的农家乐。凉棚外有一条灌溉樱桃园、麦田的水渠,清澈的流水上,家家户户架上了精致的雕花小桥,村民跨过小桥,穿梭在樱桃园和农家乐之间。目前,“樱桃村”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14家、餐饮摊位也从无到有,增加到50多个,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400余人就业。“樱桃村”儿童游乐园、采摘园、农家乐已成当地网红景点。
游人流连忘返其间。在樱桃采摘园内,我见到了米夏镇“樱桃村”村民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小伙子个头不高,三十岁出头,穿一件浅色的短袖体血衫和一条深色裤子,白皙的脸庞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看不出来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平时和父母住一起。大儿子7岁,上小学一年级;小儿子3岁,在幼儿园。
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平时和爸爸一起管理樱桃园。我们沉浸在这绿色的海洋,边走边聊,才知眼前的樱桃树株株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原来,“樱桃村”相比米夏镇其他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8亩,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一直到2010年,年人均纯收入也才只有4220元。
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说,你别看现在的“樱桃村”村民家家都种樱桃,已经有1200多亩。20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当时900多户村民谁也没有见过樱桃树,樱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啊,老人孩子也只是吃过又酸又小的当地紫色樱桃。那时的村民对村委会干部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地里种麦子,种蔬菜,你们让我们种植樱桃,我们吃什么?
“那时的农户也不知道还有网络,更不会上网查。”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抬起头腼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又大又红又甜的樱桃从来没有见过。”“那时你爸爸种的是什么?”“白杨树苗。”我立即指指樱桃园边的高大白杨说:“哦,这些白杨树一定是你父亲那代人栽种的。”“是的,当时一亩白杨树苗只能卖2-3千元,全家的收入一年也不过2万左右。”说起过去的收入,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心里一沉。
生活的艰难让年幼的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懂得体谅父母,并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感恩。高中一年级时因母亲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腿也时常疼痛,他主动休学跟着父亲种植樱桃。
如今,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家6亩地也全部种植了樱桃。他家是第二批种植樱桃的农户,第一批种植始于2002年,两批之间相差一年。“你别看现在的樱桃又红又大,又好卖,游客也多。刚开始种植樱桃时,村民是不接受的,感觉种植樱桃没有前景,村干部将树苗送到田里也不去载种。在当时的书记刘鹤带领下,6名党员以及村干部顶着压力率先种植,村民才有了今天的樱桃园。”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说,“如今的‘樱桃村’,只要有农业技术人员前来答疑解惑,村民会围个里三层外三层,问上一天直说得技术人员口干舌燥也不停歇。”
在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的叙述中,好像20年前的刘鹤书记为了村民能够脱贫致富,在田埂上徘徊,顶着巨大的心里压力,冒着风险,最后硬着头皮决定种植樱桃的场景慢慢回到了我的面前。
“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樱桃种植也一样。”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说:“2008年、2009年那阵子,樱桃也并不好卖,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村有樱桃,政府就想办法帮助。”“怎么帮助呢?”“做广告、投资搞旅游,到2013年的时候樱桃开始好卖了。现在我家的樱桃树,进入盛果期,亩产可以达到500-600公斤,通过游客采摘、农家乐销售一部分,再对外销售一部分,种樱桃能给家里带来10万元的收入呢。”
我很难想象,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为了帮助爸爸一起撑起这个贫穷的家,是怎样在十五六岁的年纪,用单薄的身体和一颗孝心挑起养家重担的。作为一个母亲,联想到他与我儿子年龄相仿,却境遇完全不同,我此时的心感到隐隐作痛,但更多的是一种怜爱和敬重。
看到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那平和自信而又满含幸福的神情,我追问到“那你现在一年能挣多少钱呢?”他似乎并不着急回答我,而是眼神柔和地转过头来说:“爸爸决定种樱桃的时候,我才三年级。当时,爸爸也是不会种。乡镇领导说樱桃今后一公斤能卖100-150元,村里每个农户都不相信,因为从来没见过樱桃。”我脱口而出:“现在樱桃上市了,可不就是一公斤100多元吗?”我是真心为村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呢!
“樱桃好吃树难栽嘛!刚开始我们不太懂,园内种植品种少,几年后樱桃成熟挂果也很少,后来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我们穿插着种植不同品种、成熟期也不同的樱桃,产量也就越来越多,樱桃也长得又大又甜。”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说,“现在樱桃有10多个品种呢!早熟的有早红、黑珍珠、美国红,一个品种和一个品种之间有的间隔5天,有的间隔10天,陆陆续续一直有樱桃上市。晚熟的有俄罗斯8号,樱桃王,黄樱桃。集中在每年5月至7月上旬上市。为了保鲜,三队新建有保鲜库,这样可以延长樱桃销售期,还可以远途运销。我家的樱桃疆内的已经销售到阿克苏、库尔勒、乌鲁木齐,疆外的远销到上海了。”
“销售我不愁,樱桃园管理也不麻烦。”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抚摸着一颗樱桃树,幸福的神情溢于言表。“2-3月间进行嫁接,3月份施农家肥、这些事情樱桃合作社都会统一进行管理、现在我也会修剪、嫁接、浇水,每年樱桃成熟时我们自己采摘销售,在销售方面有困难时由合作社进行填补,通过电商线上线下进行销售。”
我想,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一定是“亲眼看变化”的村民之一,他见证了樱桃园从无到有,见证了游客人数不断增多,见证了村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因为贫穷没能上成大学,他是不幸的;又因为赶上好时代,靠勤劳致富他是幸运的。
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和我聊起他的收入很是自豪。卖樱桃、农家乐都有一部分收入。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他的农家乐。
原来,村民农家乐的房子都是安居房改造的,这些房子以前是村里的最后一排。村干部带领村民种植樱桃后,为了更好招待游客,后排变前排,农家乐就这样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开起来了。
如今,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家的农家乐有几十张桌椅,可以容纳近百人同时用餐。穿着一身黑色蕾丝裙,扎着一条马尾辫的妻子,此时正在进进出出忙碌着,见到我们只是微笑。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说:“这部分年收入有5万元,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是政府帮助的。”“樱桃村”的农家乐大多带有民宿,还有的带音乐餐厅,来吃饭的人也可以边吃边舞,享受其中的乐趣。是啊,现在条件这么好,他们怎能不弹琴歌唱自己的幸福生活呢?!
在农忙过后,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就去开出租车,这一部分也能带来5万元收入,全年家庭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比起2002年前,爸爸的6亩杨树苗收入,增加了10多倍呢!看到我羡慕的眼神,他说,村里像他一样的人很多,他的收入算是中上等。
如今的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拥有2部车子,一个农家乐,不仅管理着自家的6亩樱桃园,还承包其他村民的30亩樱桃树。他还代销其他村民的樱桃呢!我称赞他:“你虽然没有上成大学,还挺厉害的!如果有机会会不会去上大学?”“会去呢”。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依然微笑着。
我开始喜欢这个年轻人了。问他都去过哪些地方?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轻声说:“去过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去过内地吗?”“还没有。”“今后想去吗?”“想去。”看得出他对内地的向往。“今后会让孩子去内地上大学吗?”“去呀!”像是自己就要去内地上大学一样,他眼里充满憧憬。
可以想象到,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当年决定休学和爸爸一起种植樱桃,一定与刘鹤书记决定在村里种植樱桃时经历了一样的艰难选择。刘鹤书记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为了乡村振兴,为了村民过上稳定、富裕的日子,豁出去了;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则是为了母亲的身体,为了家庭的幸福,小小少年下了一个富有自我牺牲的、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他当时一定没有想到,刘鹤书记的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
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见我在思考着什么,笑着说,我们拥有这样一大片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不荒凉。我们要让游客品尝到“莎车大樱桃”的可口,体会到美丽新疆的味道。
“在樱桃成熟季节过后,村民就进行林下养殖。”这时,年轻的米夏镇副镇长朱东辉从樱桃园边走过来,向我介绍到。从他热情地、如数家珍似的介绍中,我似乎看到了刘鹤书记的影子。
目前“樱桃村”已经有2万5千只“樱桃鸡”,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合作社牵头负责销售、管理,并且专门雇用两名畜牧站专业人员负责畜牧防疫工作。
米夏镇“樱桃村”的村民,通过一产,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从贫穷、文化底子薄转变成富裕、有见识;所走过的道路正是莎车村镇各族人民在党的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缩影。
樱桃园的晨光
迎着初升的太阳,我们是在晨光中到达莎车县城边的米夏镇“樱桃村”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父亲那代人种植的高大白杨树以及被白杨护佑的樱桃精品采摘园。
樱桃园内浓密的树叶,在晨光中闪烁着,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染绿了广袤的大地。那一株株挂满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樱桃树,摇曳着;一阵阵清香,把空气都微醺成淡淡的甜味;这片绿色的海洋,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宝石,是“樱桃村”村民用奋斗者的姿态,留下的幸福印迹。
随着太阳的升起,静静的樱桃园活跃起来了,我仿佛看见阿不都热孜克·阿不都拉7岁的儿子和一群孩子们,正欢闹着、背着书包奔向上学的路上;村民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忙碌了,他们正在靠着勤劳的双手,迎接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那一张张笑脸在晨光中是那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