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公的头像

刘公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22
分享

《温馨的枣红色手套》

《小说月刊》2025年第5期发刘公小说《温馨的枣红色手套》


温馨的枣红色手套

刘公

夜寂静得让人有点发怵,积雪饥饿的眼神从窗外窥进小屋,全顺患冻疮的小手又疼又痒,加上三九天的寒冷,冻得睡不着觉。他光着脊梁把椅子上的棉袄棉裤搭在被子上,一骨碌又钻进了被窝。

堂屋的父母亲都在煤油灯下干活,母亲纳着鞋底,父亲劈着竹条。母亲叹着气说:“盐罐又露底了,明天做饭都没盐了。”父亲说:“明天把我这编好的筐子卖了,可以换二两盐。”

全顺摸了下过年恩兵哥给他的两角压岁钱,想着自己的心事:教室里实在太冷了,他真想跟有的同学一样有一双线手套,让冻伤的手慢慢好起来。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还没亮,母亲就叫他起床上学。平时只一小碗稀饭,今天母亲特意加了一个荷包蛋。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快吃吧。”

稀饭,全顺几口就喝完了。荷包蛋,全顺只咬了两小口就放下了,“妈,剩下的留给妹妹吃吧。”全顺知道鸡蛋的金贵。鸡蛋可以换铅笔,可以换作业本,还可以换糖果吃。

教室跟露天地里一样冷,好不容易熬到放学,松针上的冰棱把阳光扎得粉碎,全顺在杂货铺门前徘徊。棉袄袖口露出的手腕,肿得像发酵过头的馒头,手背溃烂的冻疮渗出了脓水,全顺丝丝地吸着疼痛,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玻璃柜台里的枣红色手套再次黏住了全顺的眼球,他不知看了多少回了。店主是位老人,只见他少一节无名指的右手,在缺了角的算盘上拨动着珠子,全顺迟疑了一下,还是掏出了皱巴巴的两角钱,对老人说:“爷爷,我买一双手套。”老人接过两角钱,慢慢展开,问全顺:“就这两角钱?”全顺说:“这还是我过年的压岁钱。”老人看着全顺红肿的小手,摇了摇头说:“可怜的孩子!这手套五角钱一双,你只有两角钱,一半都不够,但爷爷看你的手冻得让人心疼,先卖给你一只吧。”随即递给全顺一只枣红色手套。“那另一只啥时候卖给我?”全顺问。“另一只,等你自己挣到三角钱,再来买。”

有一只手套换着戴,全顺的小手温暖了许多。如何把另一只手套买回来,老人“等你自己挣”的话语一直响在全顺耳畔。他苦思冥想了好几天,自己只要六岁,到哪里挣钱呢?想来想去,唯一的挣钱办法,就是给学校食堂送柴火。

做饭的大伯说:“一斤柴火三厘钱,三斤多柴火可以卖到一分钱,还必须是干柴。”

放学的路上,全顺拐到不远处的一个小窑厂,问老板收柴火的价格,回答也是一斤三厘钱。

从这天起,全顺就开始在山坡树林里捡干柴。雪地里的松塔像冻僵的刺猬,稍微不注意,就会拌上一跤。不远处发现一根枯枝的芽头,全顺高兴地用脚后跟磕开冰壳,抽出了整条树枝。

连续一个月,全顺天天如此,捡够十斤左右,就捆成一小捆,上学顺带背到学校食堂,做饭的大伯过称后,给全顺三分钱钢币,全顺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还伸手摸摸底部,生怕夹到书本里,不小心弄丢了。

路两边的干树枝越来越少,全顺不得不到更远的树林里寻觅。有一次,看到一个土坑里有好几根干柴探头探脑,全顺激动地跳了进去,从雪堆里抽了一大把,这是全顺捡柴火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但也是最糟糕的一次。全顺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雪坑超过他的个头,四壁陡峭,爬上去异常很难。他试了三次都滑下来了,天色渐渐灰暗,气温也在降低,如果不脱离雪坑,夜里就会冻死在坑里。

等待就是死路一条。求生的本能激发了全顺的智慧,他不顾有冻疮的小手钻心地痛,一小捧一小捧地垒起积雪,雪堆在一点点长高,终于长到了他的膝盖处。他把柴火扔到坑外,借助雪堆的高度,使出吃奶的劲,总算爬出了雪坑。

全顺数十次的捡柴,十多次的卖柴,虽说一次比一次艰难,但他从来没叫一声苦,特别是最后一次,枯枝划破耳垂,血珠滚进领口,凝成暗红色的琥珀。卖柴换来的二十多个钢币被他的体温焐得发烫,这满共三角二分钱,挣得太不容易了。

杂货铺到了,全顺双手捧着二十多枚硬币递给了老人,老人接钱时,残留的指头上爬着蜈蚣似的伤疤。全顺盯着老人颤巍巍地取出另一只枣红色手套,看到手套下面定价9角的纸条,他心里咯噔一下,还差四角钱啊!这可咋办啊?老人把纸条翻了过去,并没有觉察到全顺眼神的异样。全顺庆幸老人没有发现手套的定价,让自己终于有了另一只手套。

时光荏苒,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全顺后来参了军,三年回去探亲时,特意去了趟杂货铺,老人见到全顺,拄着拐杖站了起来,全顺给老人敬了个礼,问道:“爷爷还记得我吗?”

“记得记得,当时你的小手冻得流脓流血,看不下去啊!你当兵后又冻伤了没有?”老人只要几颗牙了,说话只漏风。

“爷爷,北方比我们这冷多了,刚去的时候,我的手、耳朵、脚都冻烂了,不过,现在适应了。”全顺轻松地说着,从军衣兜里掏出十块钱递给老人,老人惊讶地问:“你能来看我,我已经很高兴了。你给我钱干啥?”

“爷爷,当年您那双小手套是九角钱,您五角钱卖给了我,我一直记在心里。您让我自己挣三角钱,教我学会了自立。这十块钱是我近两个月的津贴,虽然不多,但是我的一点心意,谢谢爷爷!”全顺把钱塞进了老人的手里。

如今,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全顺没有忘记老人。每次回老家,全顺都要去老人的坟前烧纸、拜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