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国玺的头像

陈国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1
分享

西安钟楼

踏入西安,仿若一脚迈进历史的悠悠长卷,扑面而来的厚重感瞬间将人紧紧笼罩。而钟楼,无疑是这座城市极具感染力的文化符号。它静静伫立,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历史的深沉。当我亲眼目睹钟楼的那一刻,内心的震撼难以自已,灵魂仿佛被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深深触动。于是,我当即挥笔,将满心感慨凝于笔端,写下这首五律:《五律•西安钟楼》(新韵)“斜日西风起,深秋北雁翔。正阳门里面,十字路中央。铎语声千载,楼台座四方。古钟名久远,天下更无双。”

这首诗发表在大众论坛大众文苑后,页面点击量超万次,下方还附有我录制的视频。在视频中,我从鼓楼走向钟楼,路程约300米。虽是深秋时节,路边翠绿松枝下,红花绿草格外惹眼,它们蓬勃生长,洋溢着生命的坚韧与活力,为这座古老城市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仿佛奏响了一曲古老与新生和谐交融的乐章。途中,两位身着唐装的美女袅袅婷婷地从我身旁走过,一红一绿的服饰,恰似从历史画卷中翩然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回想起初到西安,第一眼望见钟楼时内心的震撼,那种直击心灵的触动仍历历在目,这般强烈的情感如汹涌浪潮,猛烈冲击着我,驱使我再次提笔,写下《七律•西安钟楼》(平水韵):“巍峨雄立古城中,画栋雕梁映碧空。钟响千秋传逸韵,楼瞻四海傲清风。霓虹璀璨繁星伴,鼓乐铿锵瑞霭融。岁月留痕书伟绩,辉煌胜景意无穷。”这首诗不仅是我彼时心境的真实写照,更是对钟楼雄伟风姿与深厚底蕴的由衷礼赞。

在华夏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西安宛如一颗被历史深情凝视的明珠,镶嵌在古老与现代交织的版图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这座承载千年历史沧桑的城市,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往昔的辉煌,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骆宾王笔下“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寥寥数语,古都长安的雄浑壮阔便跃然眼前。西安,这座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底蕴,成为无数人魂牵梦萦的文化圣地。而在城市的心脏地带,钟楼拔地擎天,傲然屹立,宛如一位坚毅的守望者,穿越岁月风烟,默默见证着朝代更迭、时代变迁,以及历史长河中无数中无数或波澜壮阔,奏响时代激昂最强音;或温婉细腻,诉说人间烟火温情的故事,它们共同编织成城市记忆长卷,成为城市发展历程中最生动的注脚。

“巍峨雄立古城中,画栋雕梁映碧空。”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最初静立于西大街广济街口,与鼓楼遥相呼应,共同守护着古城安宁。那时,它是时间的忠实守护者,每日准时敲响的钟声,宛如城市的脉搏,引领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启与结束一天的劳作和休憩。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不断发展,城门改建,城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明万历十年(1582年),在巡抚御史龚懋贤精心策划下,钟楼经历了一次堪称奇迹的整体迁移。工匠们凭借非凡智慧和精湛技艺,巧妙运用力学原理与高超搭建工艺,凭借惊人毅力与紧密团队协作,突破重重艰难险阻,以智慧和汗水诠释工匠精神,将这座木质结构建筑完整搬迁至现址,使其成为连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轴心。从此,钟楼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以坚定之姿承载着时间的厚重,以无声却震撼人心的方式,持续扮演着时间守护者的关键角色。这一壮举,无疑在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钟楼愈发熠熠生辉,成为城市不朽的地标。

钟楼的建筑风格巧妙融合多个朝代的建筑艺术精华,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卓越典范。它采用砖木结构,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气势恢宏,庄重典雅。基座为正方形,由青砖和白灰砌筑而成,坚实稳固,高8.6米,宽35.5米,四面正中各设券形门洞,与四条大街相通,既方便行人车马通行,又兼具美观与实用,彰显着古人对生活与美学的深刻理解。基座之上,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环绕,楼内贴金彩绘,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每一处细节都尽显古人匠心独运。值得一提的是钟楼上的木雕艺术,每一层门上都镶嵌着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如“木兰从军”“嫦娥奔月”“西厢听琴”等,这些雕刻构图精妙,工艺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若将古老时光缓缓铺展成一幅绚丽多彩、饱含深情的历史画卷,在悠悠岁月里,以细腻笔触诉说着那些动人传说,让历史的温度透过指尖的木纹传递而来。它们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让后人得以透过这些精美雕刻,真切窥探古代丰富多元的文化风貌,深切感受古人细腻深邃的精神世界与独特审美意趣,触摸那跨越千年、一脉相承的文化脉络,体悟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怀,汲取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让古老文化在现代语境中延续生命,成为当代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窗口。

登上钟楼,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悬挂在钟楼西北角的仿制景云钟。抬眼北望,便能看到张过所题对联“钟号景云鸣彩凤;楼雄川口锁金鳌”。此联以精妙之笔,将钟楼与景云钟的元素巧妙融合,字里行间尽显古韵,为这座古老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钟响千秋传逸韵,楼瞻四海傲清风。”真品景云钟铸造于唐代景云二年(711年),相传唐睿宗李旦巡游周至时,夜宿行宫,梦到霞光满天、祥云缭绕,认为是吉兆,于是下令铸钟以作纪念。景云钟重约6吨,高247厘米,口径169厘米,由铜和锡的合金青铜铸造而成。钟身自上而下分为三层,每层都装饰有祥云和蔓草图案的突出线条,分成六格,共十八格。除下部中格铸有铭文外,其余格内分别铸有飞天、腾龙、翔鹤、走狮、朱雀、凤凰、牛等图案,四个角上各有4朵祥云,使钟显得生动别致。钟顶端坐一蹲兽,名为“蒲牢”,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喜好音律,善于嘶鸣,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在古代,景云钟的悠扬钟声传遍整个城市,精准地为人们传递时间信息,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串联起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明万历十年钟楼搬迁后,景云钟不再发出往日的洪亮声响,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如今,真品景云钟被珍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供后人瞻仰欣赏。而仿制景云钟悬挂在钟楼的西北角,虽不再承担报时重任,但每逢重大节日,那熟悉的钟声依旧穿透岁月的重重尘埃,悠悠然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唤醒人们心底深处对历史的记忆,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诚挚祝福,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延续着城市的历史心跳。

在历史长河中,西安钟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它见证了朝代更迭,承载了无数故事与传说。明初,钟楼的建设选址与元代奉元城的钟楼格局紧密相关,体现了历史的传承延续。时光流转至清代嘉庆年间,钟楼被赋予新的文化意义,成为祭祀文昌帝君的场所,在那个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寄托着人们对学问和智慧的热切向往,承载着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也成为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精神寄托之所,承载着整个民族对文化兴盛的美好祈愿,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精神象征,凝聚着民族的文化向心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文化的繁荣而不懈努力,在历史舞台上续写文化传承的篇章。民国时期,钟楼遭受战火洗礼,1939年被日军轰炸,西门正中部位损毁严重,但很快得到修复。在那段动荡岁月里,钟楼宛如一位坚毅的卫士,坚守岗位,守护着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它目睹战争的残酷,见证人们的苦难,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钟楼进行多次大规模全面维修保护,使其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展示。如今,西安钟楼已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旅游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他们在此感受历史的厚重,领略建筑的魅力,聆听钟声的悠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古老繁华的时代。在当下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西安钟楼作为重要的文化IP,不断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如钟楼造型的手工艺品、文化书籍等,进一步传播了西安的历史文化,也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夜幕降临,西安钟楼在灯光映照下,更显璀璨夺目。“霓虹璀璨繁星伴,鼓乐铿锵瑞霭融。”华灯初上,柔和灯光为这座古老建筑勾勒出如梦似幻的轮廓,使其散发出迷人魅力。周边鼓乐齐鸣,激昂鼓点与悠扬旋律交织,将古老历史与现代活力完美交融。此刻的钟楼,不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切领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在这灯火辉煌的夜晚,钟楼宛如一颗镶嵌在夜空中的明珠,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成为城市中最亮丽的风景线。人们在此拍照留念,记录下美好的瞬间,也将钟楼的美丽与魅力深深印刻在心中,让这份记忆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鲜活载体。

西安钟楼,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的古老建筑,以其不朽的传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西安乃至中国的瑰宝。它见证了城市的兴衰荣辱,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站在钟楼下,仰望高耸的建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岁月的流转。每一块砖、每一根木梁,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而每一次钟声的响起,都是对历史的致敬,对未来的期许。“岁月留痕书伟绩,辉煌胜景意无穷。”西安钟楼,将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成为永恒的传奇。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古老的建筑能够继续闪耀光芒,为更多人带来历史的启迪和文化的滋养。让西安钟楼,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文化的桥梁,永远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是西安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与智慧,以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西安钟楼宛如一座闪耀着历史光辉的不朽丰碑。它是我们回溯历史、触摸往昔的珍贵窗口,更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奋楫扬帆、开拓创新的强劲动力源泉。它时刻警醒着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时代洪流中坚守初心、创新进取的坚实底气。值此蛇年新春,万象更新之际,我们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把西安钟楼当作砥砺奋进的精神灯塔,从其深厚历史记忆和独特文化价值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我们立志以传承为基,筑牢文化自信之基;以创新为翼,助力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期待西安钟楼持续跨越时空界限,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坚固桥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历史沧桑巨变与时代风云变幻,始终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愿这座古老建筑永远屹立在岁月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鲜明旗帜,全方位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让每一位走近它的人,都能被其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让钟楼的故事在时光流转中代代相传,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它将像一座明亮灯塔,照亮我们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漫漫征途,在时代演进中不断焕发生机,紧密连接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人们,让世界清晰聆听中国历史的雄浑回响,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