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迭,时光流转,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恰似一幅浓墨重彩的工笔画卷,于华夏历史的悠悠长河中徐徐铺陈开来。这一承载着千年欢庆与团圆情愫的传统节日,每至此时,总会在我心中激起一股难以言表的热爱与感动。正是这份深情,促使我挥毫泼墨,创作了《七绝·闹元宵》(新韵),并有幸发表在中国作家网上。诗中描绘:“贺元艳舞元宵夜,瑞雪纷飞雪打灯。百姓安居人乐业,九州祥和客倾城。”简短诗句,饱含着我对元宵夜热闹祥和景象的深深眷恋,也为这传承千年的节日增添了一抹别具一格的韵味。
小时候在农村,正月十五总是被温馨与欢乐的氛围紧紧簇拥,那些场景即便在记忆中已有些许朦胧,却依然无比珍贵。夜幕降临,奶奶便开始忙碌起来,着手准备独特的胡萝卜灯碗。她熟练地用谷草棒和棉花搓成灯芯,小心翼翼地将灯芯一节一节地嵌入一个个灯碗,再添满豆油。月亮从东边天空缓缓升起,奶奶在院子里敬天的桌上,神色庄重地燃起三根香,在桌前地面插一根香,随后将六盏灯摆放在桌上,香炉后整齐排列五盏,还有一盏置于桌前地面。一切布置妥当,全家人对着天空磕头敬天,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与此同时,奶奶会在灶台、大门口和各个房间都放上一盏灯,让温暖的灯光照亮家中的每一个角落,让家被温馨与安宁所笼罩。
送灯去林地,是父亲带着我和几个男孩的“使命”。林地在村西头,出村口有好几条岔路,沿着左边的路向左一拐,便能望见一大片林地。我家的林地在南头,靠近东西大路,这里是家族的老林,散布着八九个坟头。最前边的坟有个大方碑,碑前有石长桌,后面众多石碑中,三个龙头碑尤为醒目。到了林地,大人们在碑前摆灯、点香燃纸,完成一系列庄重的祭祀仪式。最后,父亲点上一挂鞭炮,再放几个起火,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我们似乎能真切感受到祖先们的庇佑,这份庇佑之感也在心底悄然扎根。
从林地回到家,奶奶早已备好面页,每人喝上一碗,那热乎乎的面页,暖在胃里,更甜在心里。随后,便是我们小孩子最欢乐的时光。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街上,手里拿着花炮,看着大孩子们放鞭炮,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刹那间将整个夜幕点亮,美丽极了。街头巷尾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我们穿梭其中,尽情感受着节日的热闹氛围。同族的一位老爷,每年正月十五晚都会做一个特别的转灯。那灯的外皮是用纸精心糊制而成,灯里边的“战将”是用纸片仔细彩绘后剪制而成,有的骑着矫健的骏马,有的手持锋利的大刀,栩栩如生。当里面的灯火燃起,上边的风车呼呼转动,带动着里面的“战将”仿佛真的驰骋厮杀起来,像是在演绎一场激烈的古代战争,有趣极了。
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写道:“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这般热闹的场景,正是我小时候农村正月十五的生动写照,它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传统的民俗文化,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后来,我来到城市,每至元宵,儿时农村的热闹场景总会涌上心头,与如今城市的繁华盛景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更加动人的元宵图景。
夜幕降临,城市的天空被五彩斑斓的灯光照亮,华灯初绽,宛如繁星纷纷落入凡尘。正如我写下的《七律·元宵盛景》(平水韵)所描绘:“花灯满市彩风飘,社火秧歌挤巷潮。锣鼓铿锵传吉瑞,焰光璀璨映重霄。童儿笑闹猜文虎,翁妪清谈忆旧谣。举族同欢逢此夜,柔声悦色贺元宵。”这正是城市元宵盛景的生动写照。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不夜天。广场上,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舞者,随着欢快的旋律轻盈起舞,身姿婀娜,宛如画中仙子,每一个动作都灵动优雅,尽显风情万种,在这元宵之夜绽放出独一无二的魅力。那五彩斑斓的服饰,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将整个夜色装点得如梦如幻。孩童们也被这欢乐的氛围深深感染,手持各式各样的花灯,在人群中嬉笑穿梭。那些花灯形态各异,有的似展翅欲飞的蝴蝶,有的如翩翩起舞的孔雀,还有的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孩子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回荡在夜空,为这热闹的节日更添几分活泼与生机。
不知何时,天空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它们轻盈飘落,宛如灵动的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瑞雪纷飞雪打灯”,这一景象为元宵夜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浪漫与诗意。雪花落在红灯笼上,仿佛为其披上一层洁白的纱衣。被雪覆盖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暖黄的灯光透过积雪,与雪花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诉说着古老而美好的故事。这一幕,让我仿佛穿越回童年,那时我也曾雪夜提灯,与伙伴们嬉戏玩耍,那份纯真与快乐,如同眼前的雪花一般纯净美好,在心底缓缓蔓延。
元宵之夜,阖家团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农村的小院,还是城市的高楼,家家户户围坐桌前,热气腾腾的元宵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那圆润的元宵,宛如一个个小小的祝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轻轻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馅料瞬间在口中化开,甜蜜的滋味不仅留在舌尖,更温暖了心底。老母亲面带微笑,为孩子们讲述着一个极为动人的元宵节传说:汉武帝时期,深居宫中的元宵姑娘因极度思念家人,满心悲戚,甚至产生投井自尽的念头。善良且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决定相助。他扮占卜师在长安城中为众人算出正月十五火神君将火烧长安城的卦象,百姓恐慌,消息传至汉武帝耳中。武帝求教对策,东方朔建议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同时让百姓在正月十五挂红灯笼、放鞭炮,伪装成大火燃烧的景象,以此瞒过玉帝。最终计划顺利实施,元宵与家人团聚。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延续这样的习俗,久而久之,正月十五就成为了如今象征团圆的元宵节。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的光芒。这些代代相传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智慧与情感的传承,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底蕴。
此刻的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祥和与欢乐的气息。城市中,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宛如一座座璀璨的灯塔,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商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挑选着节日的商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乡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升起,那是生活的烟火气息,也是乡村独有的韵味。邻里间相互走访,分享着节日的美食与欢乐,欢声笑语在村落间回荡。远方的游客也被这元宵盛景所吸引,奔赴各地名胜古迹,感受这独特的节日氛围。或是在古老城墙下欣赏花灯的璀璨夺目,或是在古街品尝特色小吃的美味可口,尽情沉醉在这难得的欢乐时光里。
正如我诗中所写:“百姓安居人乐业,九州祥和客倾城。”这一夜,九州大地沉浸在祥和之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被抛诸脑后。人们专注于眼前的美好与欢乐,尽情享受着团圆与幸福的时光。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幅温馨的画卷,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也看到了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元宵之夜,不仅是一个节日的庆典,更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时刻。它让忙碌的人们停下脚步,与家人团聚,与朋友欢笑。在这雪花纷飞、灯火璀璨的夜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温暖与力量,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也感受到了国家繁荣昌盛所带来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当我们抬头仰望那高悬夜空的明月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祝福。那明月宛如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着我们心中的梦想与希望。“举族同欢逢此夜,柔声悦色贺元宵。”愿生活如这元宵夜一般光明温暖、充满无尽的希望与美好;愿国家似这盛世华章一般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永远绽放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这雪与灯交织、舞与笑交融的元宵盛景啊,你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最难忘的回忆。你激励着我用文字去记录更多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去追寻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温暖与感动。愿我们都能在这元宵之夜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欢乐与幸福,让这份美好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