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花灯似繁星点点,将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明月高悬于广袤夜空,洒下银白的光辉。在这个处处洋溢着团圆与温馨的日子里,儿子、儿媳带着在济南读六年级的亿巍,一家三口满怀欣喜地从济南回到莱芜,与我们共度这美好的元宵节。
傍晚刚过,夜幕还未完全笼罩大地,天边仍残留着一抹绚丽的晚霞。亿巍就迫不及待地摆弄起他心爱的烟花,小小的身影在院子里欢快地穿梭。那兴奋的模样,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他的快乐所填满,快乐得如同一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饭后,妻子像往年一样,在院中石桌上点燃蜡烛,柔和的烛光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她虔诚地摆上供品汤圆,又燃起纸钱,橘红色的火光在微风中闪烁,映照着她满是祥和的脸庞,岁月的痕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却难掩她眼中的幸福光芒。
我点燃一支香烟,缓缓踱步到门口,看着亿巍在那里放烟花。那一朵朵烟花在夜空中绚丽绽放,如同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把元宵夜的天空装点得格外美丽。不经意间,我抬头望向东方楼头上方,一轮明月已悄然当空,亮亮的,散发着柔和的青辉,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这明月,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俯瞰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喜乐团圆。
我对亿巍说:“你呀,别光顾着放烟花,看看空中那轮明月,多美啊!”亿巍抬起头,看了看月亮,脱口而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课文里学的呢。”我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对呀,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收录在你们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里。李白可写了好多关于月亮的诗呢。”他那稚嫩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让我不禁感慨,这千古流传的诗句,在这元宵夜的月光下,更显韵味。
亿巍眼睛一亮,好奇地问:“爷爷,那李白还写过哪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呀?”我抬头看着那轮明月,缓缓说道:“你一年级上册的时候学过的《古朗月行》呀,还记得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亿巍歪着头想了想,然后大声背诵了出来。我接着说:“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儿童对月亮的天真想象,就像你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月亮,也会好奇地问这问那,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亿巍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三年级下册学的《竹里馆》,也是和月亮有关的诗,是王维写的。”我清了清嗓子,吟诵起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亿巍一脸专注地听着,问我:“爷爷,这诗是什么意思呀?”我耐心解释道:“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在这茂密的山林中,没有人知道他在这儿,只有天上的明月洒下银辉陪伴着他,描绘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让人感觉特别放松。”亿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好像能想象到那个画面,好美的感觉。”
“爷爷,还有吗?”亿巍追问道。我笑着说:“你四年级上册学的《宿建德江》,是孟浩然写的。”随后吟诵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亿巍皱着眉头,努力理解诗句的含义。我解释道:“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暮色给离家在外的他增添了新的忧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中,仿佛和人更加亲近。诗人借景抒情,把自己漂泊在外的愁绪都融入到这美丽又略带孤寂的景色里了。”亿巍听后,望向夜空的月亮,喃喃道:“原来月亮在古诗里能有这么多不一样的故事。”
“你六年级下册还学了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呢。”我接着说,然后抑扬顿挫地念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亿巍认真听完,问道:“爷爷,这里面的秋思是什么呀?”我回答:“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之夜,庭院地面好似被月光铺成了银白,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珠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在这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大家都在仰望,可谁也不知道这浓浓的秋思会落在谁的心头。诗人通过细腻描写庭院里的这些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亿巍默默点头,眼中透着思索。
稍许,我轻轻弹了弹烟灰,思绪飘远。我当教师近四十年,退休时,我把小学一至五年级语文课本订了两大本。济南小学是六年制,莱芜这边小学是五年制,我事先想着和亿巍一起学习研读。那些课本里藏着无数知识的珍宝,是孩子们成长的精神食粮,我本盼着能和亿巍一起,在那些文字里探寻奇妙的世界,从简单的拼音汉字,到优美的诗词文章,一路陪伴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启航。尤其是课本中那些经典的诗句,它们用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世间万象与人间至情,每一次诵读,都如同与古人对话,感受着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感共鸣。就像今晚这明月,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留下动人诗篇。
我对亿巍说:“亿巍啊,你看这月亮,千百年来,古人对着它抒发了多少情感,留下了无数的名句佳作。今天,我们也和古人一样,看到了这相同的月亮,是不是感觉很神奇?”亿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依然盯着天空中的明月,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的光芒。
我继续说道:“再看看这‘福’字和‘出门见喜’的贴饰,现在的社会多幸福啊,我们心中也充满了福气。就像你奶奶,天天忙于家务,出门买菜购物,回家洗衣做饭,却总是高高兴兴的。她把出门走走当作锻炼,任劳任怨,这就是生活中的小美好啊。”
回想这一下午,我自己也是忙忙碌碌。一会儿忙着给手机充电,一会儿又坐在电脑前,在家庭群和朋友群里发帖、回帖,偶尔还会动一动笔墨,写点豆腐块文章,发到大众论坛上。不知不觉,我在大众论坛已经干了将近二十年。从刚开始做GIF动画、视频录制,到后来研究诗画,在网页上发表诗作,再到一直坚持写散文,偶尔也尝试写点小说,这一路走来,仿佛就在昨天。
这一抬头望月,才发觉二十年如弹指一挥间。手中的香烟快烧到尽头,亿巍忽然一脸疑惑地看向我,问道:“爷爷,你不是不抽香烟的?”我微微一愣,随即笑着回答道:“今日高兴,也来上一支,添点烟火味儿,应应这团圆热闹的景儿。”说罢,我用烟头给亿巍点了一个起火。起火带着一道亮光,向着月亮的方向飞去,仿佛要穿越时空,去问问古人,是否也能看到今晚如此明亮的月亮,是否也会感叹今月与古月的异同。看着燃尽的香烟缓缓掉在地上,我心中满是感慨。
此时,烟花渐渐熄灭,夜也更深了些。亿巍说他要回济南了。我起身,准备送他们一家三口回去。走在送他们的路上,月光洒在我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一路上,亿巍还在兴奋地谈论着今晚的烟花和月亮,说他回去要写一篇作文,把今晚的美好都记录下来。儿子和儿媳也不时加入讨论,分享着他们的感受。儿子笑着说:“爸,你讲的那些古诗,我也好多都忘了,今晚听你一讲,感觉又重新学了一遍。”儿媳也点头说:“是啊,今晚的月亮好像特别有魔力,把我们都带回了童年。”
我微笑着听着,心中满是欣慰。这份代代传承的文化情怀,在这月光下愈发深沉;这种团圆相聚的温暖氛围,如同一坛陈酿的美酒,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香醇。我深知,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家的温暖和文化的传承永远不会改变。
送完他们,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元宵夜的街道,依旧灯火通明,偶尔还能听到几声鞭炮声。月光下的城市,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我不禁想起古人的那些赏月诗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这些诗句,在今晚的月光下,仿佛有了新的生命,它们不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而是穿越千年时空,与我此刻心境相呼应的情感共鸣。回到家中,妻子已经收拾好院子,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我走到她身边坐下,她微笑着问我:“送他们走啦?”我点点头,说:“嗯,今天这元宵夜,过得真不错。”妻子说:“是啊,一家人在一起,看看月亮,放放烟花,多好啊。”
是啊,元宵夜赏月,赏的不仅是那轮明月,更是一份团圆,一份亲情,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都在忙碌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但在这元宵佳节的夜晚,当我们抬头望向那轮明月时,仿佛一切都变得简单而纯粹。月光如水,洒在我们心间,洗去了疲惫和烦恼,留下的是温暖和宁静。愿往后的每一个元宵夜,都有这般澄澈的月光温柔相伴,家人的欢声笑语始终围绕身旁,让我们在这融融月色下,深深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愿这承载着千年情思的明月,如同明亮的启明星,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与希望,坚定迈向未来的岁岁年年。月色依旧温柔,夜色愈发深沉。我坐在沙发上,静静地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憧憬。这轮明月,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也见证了我们一家人的团圆与幸福。无论未来的日子如何,只要心中有爱,有家,有这轮明月,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和温暖。元宵夜的月光,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心灵的慰藉。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愿我们都能珍惜每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愿每一个元宵夜都能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夜已深,我缓缓起身,关上窗户,将这美好的元宵夜月色与回忆,小心珍藏在心底。带着这份温暖与满足,安然睡去,期待着下一次与家人共赏明月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