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月二的晨曦初露,我以笔墨为引,挥毫写下《七律·二月二龙抬头》(新韵):“清早雷鸣声贯耳,巨龙首起喜抬头。空中紫气连千里,云下甘霖泽九州。润土抽芽出绿意,踏犁遇雨憩黄牛。小田远岭藏青秀,老者舒心看水流。”此诗发表在大众论坛的“大众文苑”上,字里行间的蓬勃生机,带我穿越回温馨欢乐的童年,再次沉浸于二月二这一古老节日的独特韵味之中。
孩提时代,每逢二月二,家中便萦绕着庄重又欢快的氛围。奶奶总是轻声哼唱那首熟悉的童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她脸上绽放的笑容,恰似春日暖阳,又如温柔春风,暖遍家中每个角落,带来无尽暖意与希望。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下,我对二月二满怀憧憬与期待,那些充满仪式感的画面,如精美画卷,深深刻在我心中,成为记忆里最宝贵的财富。那时,哥哥12岁,我10岁,弟弟才4岁,我们小小的身影在这仪式感满满的节日里穿梭,为节日增添了不少童趣。
奶奶给我们小哥仨讲起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这故事在古老华夏大地流传已久,饱含丰富传奇色彩与深厚人文关怀。相传,玉皇大帝曾降下旨意,整整三年不许降雨,人间瞬间陷入绝境。土地干裂,仿若龟甲,一道道缝隙触目惊心,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在饥饿与干渴中苦苦挣扎,四处都是哀号之声。东海龙王的幼子,心怀悲悯,不忍见人间惨状,毅然违背玉帝谕令,私自播撒甘霖。玉帝得知后怒不可遏,将龙王幼子囚禁于大山之下,并立下石碑,刻着“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欲返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的严厉警示。百姓为拯救龙王幼子,四处奔波寻找让金豆开花的方法。终于,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一位智慧老者偶然发现炒黄豆时,豆子爆裂,宛如金豆开花。这一发现迅速传开,家家户户纷纷炒起黄豆、玉米供奉案前,玉帝无奈,只好赦免龙王幼子,让它重返天庭行云布雨。从此,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世代相传,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寄托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这个节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正如《诗经》所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份对富足生活的渴望,穿越千年风雨,在二月二的习俗中永恒延续。
在我的故乡,二月二的清晨格外热闹祥和。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母亲便悄然起身,准备“打粮囤”仪式。她小心翼翼端着簸箕,从灶台边轻轻舀出锅底草木灰,那专注虔诚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祭祀。随后,母亲走进院子,用草木灰精心绘制一个个圆圈,大圈套小圈,紧密相连,宛如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梦想之环。画完后,她还会在每个圆圈上巧妙添一个方形小口作为仓门,这仓门仿佛通往富足幸福的大门,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与此同时,还有“打簸箕”的习俗。父亲会围着自家墙根,用簸箕盛着草木灰仔细地撒一圈,那蜿蜒曲折的灰线,犹如传说中灵动的龙,所以又叫“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父亲也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一边用灰画圈,一边念叨:“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哥哥和我好奇地跟在旁边,有时也学着父母的样子,小心翼翼撒上一把灰,弟弟则在不远处摇摇晃晃地跑着,时不时凑过来瞧一瞧。等我起床,院子里早已布满这些承载丰收梦想的“粮囤”,我总会兴奋地穿梭其间,感受节日独有的热烈欢乐。有时,父母还会在每个“粮仓”里郑重撒上几粒小麦、大豆等粮食,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仓廪充实。
打粮囤结束后,母亲将簸箕平放在院子阳光下,这象征“二月二,打簸箕”,寓意新的一年,家中会像簸箕一样,将财富与好运“盛”得满满当当。这习俗虽简单朴素,却蕴含长辈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深切期盼。它让我从小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也让我懂得珍惜与感恩。在那个物质不算富裕的年代,人们用这些质朴又富有创意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随着打粮囤仪式结束,孩子们最期待的炒豆环节拉开序幕。二月二吃炒豆,民间传说能一年不被蝎子蜇。炒豆时,油不能放多,有些人家甚至直接干炒。煮过的豆子经烹炒外皮收缩,形成独特褶皱,吃起来咸香可口、外焦里嫩;没泡过的黄豆直接烘炒,表面金黄诱人、豆香四溢,嚼起来“嘎巴”作响,越嚼越有滋味。大人们总会反复叮嘱孩子们,吃了炒豆后不能马上喝凉水,否则会胀肚子。我和哥哥、弟弟兜里揣满炒豆,在大街小巷嬉笑玩耍,时不时摸出几颗放进嘴里细细品味,还会热情地相互交换、分享这份简单纯粹的快乐。炒豆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成为二月二这个节日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打粮囤和吃炒豆,二月二理发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老话说正月里不能理发,所以大家都满心期待二月二这天,去理发店剪去旧发,以崭新面貌迎接新开始。小时候,都是母亲为我理发。她手法虽不娴熟,但每一下都饱含无尽关爱与呵护。她会一边轻轻梳理我的头发,一边温柔叮嘱我坐好别动。如今,当我再次走进理发店,耳边回响的是电推子单调的嗡嗡声,却再也找不回儿时母亲理发时那种温暖安心的感觉。那份纯真的快乐与幸福,仿佛随岁月流逝渐行渐远。
然而,尽管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传统习俗在城市里逐渐简化甚至被遗忘,但在我心中,二月二的美好与温馨从未褪色。每到这一天,我总会想起故乡的那些场景:母亲端着簸箕画粮囤时的专注神情、父亲用铁锹勾勒希望之环的稳健身影、孩子们在院子里欢笑嬉闹的纯真笑脸、炒豆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的诱人味道……这些画面如精美画卷在我脑海缓缓展开,永远定格在记忆深处。
二月二龙抬头,不仅是一个节日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它让我们在忙碌喧嚣的生活中找到心灵归宿与精神寄托。愿这份美好的传统永远流传,愿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都能如二月二的龙一般昂首奋进、勇往直前;愿我们在岁月长河中珍惜并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二月二为起点,怀揣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携手共进、不懈奋斗;让我们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