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国玺的头像

陈国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7
分享

守望

春日,午后温柔的暖阳轻抚大地,我踏入隐匿于深山之中的龙泉村。这座因清泉得名的古朴村落,拥有上百间错落分布的明清风格房屋。村子四面环山,依地势而建,全村约四十几栋建筑、两百多间房屋,与四周山川林木相互映衬,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可如今,它却似一座被时光遗弃的孤岛,弥漫着令人揪心的寂静。是什么让往昔热闹非凡的村庄变得如此寂寥?又是什么致使村民们纷纷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房屋?怀揣着诸多疑问,我沿着蜿蜒小径,深入村子腹地。在一处崖下,一座小院映入眼帘,门口似有模糊身影伫立。

村民陆续搬离,背后是难以言说的无奈。孩子上学需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且充满危险,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量,家长们只能忍痛迁移。交通不便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让村子与世隔绝。许多老人终其一生都未能走出大山,一些青年因交通限制难以寻觅伴侣,只能孤独终老,或者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最终无奈离开这片故土。正因如此,龙泉村逐渐被时光遗忘,只剩下空落落的房子。门上锈锁斑驳,默默诉说着时光的沧桑变迁;杂草丛生,在房前屋后肆意蔓延;墙壁坍塌,残垣断壁见证着往昔的繁华与如今的破败;窗户紧闭,仿佛封存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街道冷冷清清,不见行人,唯有偶尔拂过的微风,带着丝丝落寞,让人徒增伤感。偶尔传来的犬吠声,不仅没有打破这份死寂,反而让人心生恐惧与荒凉之感。

沿着崎岖小路蜿蜒前行,我终于来到崖下的小院前。木门斑驳破旧,院中杂草稀疏。门口,老者拄着拐杖,阳光细细勾勒出他瘦弱孤单的轮廓,每一道皱纹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凝视着远方的山野,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牵挂,似乎那里藏着他一生的期盼。门前,一只小狗“汪汪”叫着,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打破了周遭的寂静。

我轻轻走上前去,和老者攀谈起来:“老人家,您好!这村里怎么人这么少呢?”老人缓缓转过头,眼中满是落寞,声音沙哑地说道:“唉,年轻人都去城里打拼了,这一片就剩我一个人守着喽。”我接着问:“那您一个人生活吗?”老人深深地叹了口气:“可不是嘛,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就剩下我们十几个老人守着这个村子。”此后我得知,他每天都会拄着拐杖来到门口,凝视着远方,盼望着有一天,那些离去的亲人能从那条蜿蜒的山路归来。偶尔,山风送来远处的犬吠声,他的眼睛会瞬间明亮起来,心跳也随之加快,满心期待着是亲人回来了。然而,每次满怀希望地望去,得到的却只是一场空欢喜,失落很快又会爬满他那布满皱纹的脸庞。

这时,隐隐约约,远处传来唢呐声,“嘀儿嗒,嘀儿嗒……”我好奇地问:“这村里,怎么还有唢呐声呢?”老汉眉头微皱,语气沉重地说:“崖下还有个村子。我最怕听到那边的唢呐声,每当那哀伤的唢呐声响起,就意味着又有人离开了。”这对话声,随着山间的微风悠悠飘荡,仿佛也融入了这寂静且充满故事的山村氛围之中。

在他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无数个日夜,他独自伫立在这里,任由长风在身边穿梭。夜晚,万籁俱寂,他却常常因思念难以入眠。岁月无情,霜鬓悄然爬上他的头顶,加速着他的衰老,可他心中的那份守望从未动摇。那若有若无的对话声,此刻似乎又在耳边响起,带着老汉对村子变迁的感慨,对故人离去的哀伤。

落日余晖渐渐洒下,将远处的山岭染成一片火红,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这让我想起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老者的守望,又何尝不是在与时间赛跑呢?他害怕在有生之年,再也见不到那些远去的亲人。此时,那与老汉的对话片段,如同一帧帧画面,在这美丽又略带忧伤的夕阳景色中闪现。

老者的生活简单而宁静。他伴着山间的清泉,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泉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清晨,他在鸟儿的欢唱中醒来,那清脆的鸟鸣声,宛如一首动听的晨曲,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他聆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心中的孤独似乎也减轻了许多。然而,偶尔,与老汉交谈时他那无奈的神情、感慨的话语,会毫无预兆地在这宁静美好的画面中浮现。

在这深山之中,老者的守望显得如此执着而坚定。他让我想起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坚守信念的人们。苏武牧羊北海边,十九年漫长岁月,他手持汉节,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那份守望,穿越时空,令人动容。而这位老者,他守望着亲情,守望着家园,同样值得我们敬重。在对老者深深敬意的思绪里,那若有若无的对话声,也成了对这份坚守与守望的别样注解。

随着天色渐晚,我告别了老者。在离开的路上,我忍不住回头望去,他依然站在门口,身影在夕阳余晖中愈发孤单。可他的守望,却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此时,之前与老汉的交谈,已然成为这段旅程中最深刻的记忆,在这离别的时刻,格外清晰。

回到喧嚣的城市后,那座深山里的小村落,那位守望的老者,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让我明白,守望不仅仅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根的眷恋。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或许都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想一想,那些我们曾经离开的地方,那些守望着我们的人。因为,在他们的守望中,藏着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和最温暖的归宿。就像那首古老的歌谣,无论我们走多远,它的旋律总会在心中响起,引领我们回到最初的地方。而那与老汉的对话,也成为了我理解这份守望的独特线索,永远留存在心间。

我将这份深沉的守望凝于笔端,化作一首《五排・守望》(新韵):“柱杖依门口,村头望野田。常闻归犬吠,不见远人还。只影来回过,孤身痛难眠。霜发催我老,一世有谁闲。落日烧红岭,夕阳化绿山。伴泉流岁月,听鸟唱家园。”几日后,这首诗发表于中国作家网,诗中的情景与眼前画面相互交织,我更深切地感悟到守望的深沉与珍贵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