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我文学之路的精神领袖
如果说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一直把孙少平当作自己少年的化身,倾注了太多的情感,那么在我眼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英年早逝的路遥无疑便是引我走向文学之路的精神领袖。
多年来,我与路遥结下不解之缘,当路遥的小说《人生》被拍成电影,受到社会普遍好评时,我就对这位优秀作家心向往之,把他当作人生路上的一个样板。一次休假,发现书店里摆着《平凡的世界》上中下三卷本时,我毫不犹豫将它收入囊中。路遥的创作后记:《早晨从中午开始》,让我感动不已,爱不释手,在他的自述中,我看到了一个文学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读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优秀作家的心路历程,折射了一个被现实折磨,贫困打压的苦难人生,展示的是一个不屈不挠,接地气,为民写作的坚强灵魂。
少年时代,我可以算作是一个文学迷。家中因父亲是教师的身份藏书不少,但那时,一个初中生,真正的文学启蒙来自于对学习的偏科,来自于对文字的钟爱。那时,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而自豪,满足了少年的虚荣心。闲暇之余,不管是放牛,割草,总忘不了带上一本书忙里偷闲,吸吮文学的芬芳。虽然,作为学生,读书是份内之事,但每当上数学课时,为避免坐土飞机云里雾里,便一心二用,在文字的世界里放飞自己,陶醉在书香里。有时冒着被老师发现的侥幸,将书桌刻上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偷看放在抽屉里的图书或小说。放学回家,宁愿每天借上几本小说,图书负重而行,也要冒着迟到的风险四处收回借出去的图书,小说。有时宁愿被人讥笑“文质彬彬”,烂秀才,也要旁若无人的大声念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时宁愿成言之有味,言中含香,也不愿随大流,自甘平庸。
十八岁那年,揣着英雄梦的我应征入伍来到条件艰苦,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在武警西藏总队那曲地区支队安多县中队服役。部队火热的生活让人耳目一新,有趣的故事不时发生。于是训练、学习、站岗之余,情不自禁的试着写感受,写家书,写文采飞扬的情书。还将一个入伍时是高中毕业的战友的学习摘抄本拿来反复看,反复读。无事就写,无事就练。为了扩大视野,还自费订阅了《黄金时代》《青年一代》《知音》等文学杂志。那时记性好,领悟快,精力旺盛,有的美词佳句看过一两遍便能倒背如流,甚至一些句子段落还被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写作欲望被点燃后,热情被一烧再烧,还自费参加了吉林省长春市《春风》文学讲习所函授,在战友的鼓励下,在编辑的点睛下,于88年10月试着将一篇仿写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的稿子《唐古拉小记》投给西藏日报雪莲花版副刊,不曾想,这篇稿子竟然一炮打响,被采用。当时的那份激动,喜形于色,无法言表。就这样,文学梦被完全点燃,我开始不停的写,不停的投,渐渐,我的多篇新闻稿,文学稿被西藏日报,西藏广播电台,西藏青年报和一些杂志所采用。从此,自我设计,文学路长,吾将上下求索。
笨鸟先飞有春天。同年12月,我有幸考进教导大队,完成白天忙碌的工作训练,一到晚上,静下心来,便开始将白天的所见所闻,心灵顿悟付之笔下,从那时起,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还以《朝花夕拾》为题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在同学中广为传看,评价尚好。后因搬家不慎丢失,至今成憾。
1991年,我休假在内地,由于有大把的时间,我翻出《平凡的人生》上中下三册再次细读,内心深深被这部小说大气磅礴的文学构架,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从内心更加敬仰这位优秀的作家,从情感上更加理解其平民情怀。同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普天同庆,路遥实至名归。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个优秀的好人,92年11月17日上午8:20分,这位享誉全国的知名作家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噩耗传来,青山郃首,绿水含悲,全国喜爱他作品和人物形象的读者悲从中来,扼腕叹息。
路遥的逝世,让我和全国许多喜爱他的文学青年一样,感到失去了一位精神领袖,心灵导师。对于他的怀念,无时不在,无处不至。只要有路遥的文字,路遥的介绍,路遥的文字自述,都免不了多读一遍,多收藏一些。博客里也不时为他写上一两篇悼念的文章,哀其不幸。希望以他为榜样,为文学献身,为文学立命。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对他的热爱却是与日剧增。
2006年,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到后来的团职自主择业, 20年,事业上提干,升职一路走来,倒也还算顺利,20年军营生活,弹指一挥间,因为文学,因为写作,五个三等功独揽在手,因为勤奋练笔,多次在《西藏日报》头版和副刊发表文学和通讯文章,让人自豪的是,《魂系羌塘》2003年获武警部队文艺创作散文二等奖。服役期间,先后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100余篇,首。推出全国个人先进典型6人。
2008年,自主择业的我,经过几年的休整,渡过心理适应期,为了解社会,检验自己,再次接受命运的挑战,到一家民企应聘,凭着一本厚厚的报刊用稿手册与4个应届本科毕业生竟聘,征服老板,成为其办公室的文字捉刀人。次年初,在一文学朋友的鼓励下,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诗意前行,沐浴文字的芬芳,在女儿的协助下又在百度博客安了家,隔三差五将一些文字陆续上传到博客,通过网络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互相学习,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在浩翰的文海面前,我学会了筛选金子,在多彩的世界里我学会了去伪存真,因为爱好,所以坚守,因为钟情,所以执著。
2010年,我凭着在百度博客的文字优势,凭着贼心不死——为了文学,那怕如飞蛾扑火,烧得焦头烂额,也在所不惜的决绝,感动一家国有平台老总,重新入职旧业重操,在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收留那些流浪的文字。自2015年以来,自己的文字多次变成铅字在一些省级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展示,让书香的生活一次一次诗意前行。2018年,还被西藏文联吸收为作协会员。被成都市作协和新津县吸收为会员。因为对文字的喜欢,人生观,价值观与众不同,文学世界,浩翰无边,沧海一粟,唯有前行。
而今,天命之年,不用扬鞭自奋蹄,分享路遥在颁奖典礼上的一句话温故知新,“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