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自农的头像

余自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4
分享

暮春的南旱河

谷雨节令的前几天,京西南旱河岸畔的刺槐树终于不再矜持了。仿佛一夜之间,花叶骤然同发开来。那一串串犹如白蝴蝶堆积的刺槐花,与黝黑皴裂的树干形成鲜明比照。青叶衬托着颤巍巍的嫩花,有如点睛之笔,使南旱河的春图,更加灵动起来。其实,还不如说是南旱河春图的收官之笔,以刺槐树开花生叶为标识,南旱河妥妥地进入了暮春时节,再也不见枯枝寂然的花树了。

是的,南旱河两岸的乔树,已全然葱葱茏茏的了。一些古老的榆树、桑葚树也是枝叶葳蕤的。有的恰似一张巨大的绿伞,一半覆盖到河道上,形成一个个天然取景镜框。透过这些镜框,陡增移步换景之妙觉,一幅幅南旱河暮春图画次第呈现。尤其是南旱河与永定引水渠交汇处名叫“幽廊听晚”的那幅景观,更让人仿若置身于江南水乡。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南北朝文学家丘迟的骈文名篇《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人据此化成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的隽永成语。丘迟的名句,虽是对江南春景的摹写,但此际的京西南旱河,也十分江南模样了。放目南旱河两岸,斜坡上的绿毯愈发五彩斑斓的了。诸葛菜的鲜紫花,蛇莓草的小黄花,棣棠的重瓣金黄花,白晶菊的素白花,一丛丛地点染在青青河边草间。仿佛有一双神秘的巧手,把江南春色悄悄地涂抹到了暮春的京西南旱河上。

南旱河的治理改造,应是进一步优化了河道的生态环境。行走到“花溪叠石”景观处,竟然发现一只甲鱼正在对岸堆石边上悠闲地晒着太阳。看得出,这里曾经是它们世世代代的栖息地。过去河道大部分时间处于干涸状态,而今四季水流不息,藻草丰盈,自然,它们更是怡然自得了。一群肥硕的野鸭徜徉在“静云堤”畔。有的埋头在绿草丛中寻食,有的安闲地用扁喙上下梳理着羽毛,好一幅南旱河暮春生态图景。

杨柳的飞絮快要吐尽了。偶有一片片随风轻落在缓缓流动的水面上,引来群鱼不时地聚拢过来探究一番。与杨絮一起纷落的还有丁香树的小碎花,似在暗示着流水落花春将去了。然而,在南旱河的浅湾处、栈道边,正游动着一群群小蝌蚪,分明昭示着新生命的勃发。不远处,不时传来忽高忽低、或急或缓的青蛙鸣叫声,似是在宣示着领地,或是在安抚着小蝌蚪,但更像是在合奏着迎夏的交响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