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的南旱河
习惯上,人们把立夏和小满之间的时段称作孟夏。此际,气温升高,雨水丰沛,万物盛发。以至于魏晋时的陶渊明在其《读山海经》诗中,脱口吟出“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的名句。立在“碧波桥”上,只见孟夏的南旱河夹岸,树荫遮蔽,一派葱茏。纵使是部分枝干枯朽的古柳树、老榆树,似也焕发了青春。密密匝匝的枝叶,编织出一张张绿油伞,绵延铺展成一道绿荫长廊。
孟夏的南旱河,水草自然更加丰茂了。黄花美人蕉出水一米多高,蕉叶间的大朵黄花愈发稠密和娇艳了。有“净化能手”美誉的千屈菜,此际也生发的蓬蓬勃勃的,与黄花美人蕉交互丛立在河沿边上。似是一条翠黄相间的天然拉链,忽然拉开,露出静静流淌的河水。恍惚间又觉得,那一丛丛的美人蕉有如笑盈盈的绿衣女孩;而一丛丛的千屈菜,则好似彬彬有礼的大男孩,一起迎迓着栈道上漫步的人们。
行走到“花溪叠石”景观处,让人不由得停下脚步来——北岸边坡上正漫开着“美丽月见草”花。一阵风过,草花尽显婀娜。俯身细看,那丝绸般质地的四枚粉红色花瓣,合围成一只只小彩碗,碗盏中央向上生出一丛金黄色的花蕊丝,颤颤巍巍的,十分讨人喜爱。美丽月见草与月见草同是一个类属,民间都称作“夜来香”。月见草因夜间开花,早晨凋谢而得名。而美丽月见草在春末夏初的某个夜晚开花后,花期要持续好几个月,自然是人们乐于待见的景观花卉了。
其实,孟夏的南旱河还有更清雅的夏花。细数起来,莫过于亭亭玉立的大滨菊了。其舌状花洁白如雪,环绕金黄色管状花芯。恍如一朵朵小向日葵,在蓝天、碧水、青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清丽脱俗。时有一对对白蝴蝶在花丛上追逐。不细看,很难分出是花朵在摇曳,还是蝴蝶在翻飞。放眼望去,连片的大滨菊丛,又仿佛是一条条哈达,从蓝天上款款飘下,轻轻落在孟夏的南旱河河滨。给夏阳下的游人,带来几许清凉与安恬。
随着气温的升高,河水表面的温度也在提升,刺激着浮萍植物快速滋长。行至“步莲桥”,桥下有一湾静水。难得一见的荇菜,几乎覆盖了整个水面。而今,荇菜多作净化水体和观赏之用,几乎不作食用了。然而,荇菜作为《诗经》首篇《周南·关雎》中的意象元素,却成为了国人永恒的文学记忆,“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此时,这跨越数千年的古歌调,仿佛又在耳畔响起。或许,孟夏也是古人“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