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对于茶,我总有若即若离的感觉。我长期肠胃薄弱,从不敢嗜茶如命,又舍不得那浓郁的茶香,泡茶时那宁静的韵味。在茶的大千世界里,曾经接触过安溪茶、潮州凤凰单丛茶、普洱茶、贵州都匀毛尖绿茶等等,就是那一款“浓、醇、甜、香”的英德红茶有时也只能浅尝辄止。
在故乡潮州,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套功夫茶具,或玻璃的,或不锈钢的,或陶瓷的,甚至还可以是紫砂的。潮州人,特别是退休的或自由职业的人员,几乎从清晨到深夜,好像无时无刻都在泡功夫茶,一边是热气腾腾的茶水,一边是天南地北慢慢地聊,故乡的人啊,就喜欢如此的慢生活。
一
幼时,我家阁楼高高的书架上就一直摆放着那么一套洁白如玉的陶瓷茶具,平常爸妈总是早出晚归,我们几个小孩每天来回四次,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全家人都无暇顾及这套茶具,久而久之,茶具有时会蒙上一层薄薄的灰尘。
总会有那么一天,亲戚或朋友到来,妈妈就急忙抱着茶具到水井边用清水冲洗,爸爸会从口袋里拿出那么八分钱,派我们中一个小孩到巷口小杂货店买下一小包称之为三级混合的茶叶,然后我们或趴在楼梯上,或远远地站着,静静地看着,爸爸揭开茶盖,把唯一的那一小包茶叶放进盖碗里,一会儿,当火炭炉上煮的水开始冒烟,水汽慢慢上升时,我们就知道可以泡茶了。
幼时的茶味只是一种模糊的声音,一种大人不停轻放茶杯与茶盘碰撞的声音,还有他们之间连续不断客气地说“食,食,食”(潮州话,意为“喝,喝,喝”)的声音。
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师范毕业后,我回到故乡原来上学的那所中学教书,那时,乡下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而且潮州闻名的凤凰单丛茶尚未流行,学校的办公场所,日常解渴提神的茶水大多数是购买福建的中、低档次的安溪茶。
同事们会在课余时间泡泡茶,备课、改作业时为了解渴提神,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学校里,人气最旺的当属保管室,其实那只是一间没挂上牌子的房子。当时的学校设备有些简陋,除了一套两房一厅的简单房子,里面一间是校长及他夫人的卧室,一间是财务室,大一点的客厅外面就挂上会议室之牌,大约其他有挂牌子的就是教室和图书馆。保管室里的老林兄,高高瘦瘦,专门负责保管老师办公用的备课簿、粉笔等用品。每天上课、下课,保管室几乎都是老师们必经之路,那时,课堂上用的粉笔都是科任老师自己去保管室领取,所以,几乎每隔一天,大家都得去保管室拿粉笔,老林兄他为人热情,总是泡茶款待每位到来拿粉笔、备课簿的老师。此时,终于弄明白以前作为学生的我一个疑惑:每次上图书馆,总是不知道为啥隔壁这个房间每天都是门庭若市。
每次我路过或者去取粉笔时,一看到那茶盘上三个茶杯,满满的,茶盘也是黑黄黑黄,三杯满满的安溪茶,黑得发亮,黑得像书桌上练书法用的一得阁墨水一样,老林兄总是客气地为我端上茶杯,告诉我“喝一杯,润润嗓子再去上课。”毕业后回到原来上学的学校上班,好多师长一下子变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我对他们依然是挺敬畏的,总是保持毕恭毕敬的态度。面对这杯茶,又浓又黑,心想着如果在北方天寒地冻之下,这黑“墨水”会不会凝结成墨条呢,记得学校数学组组长张老师曾一言中的地说每天这么喝茶就是每天在“药蛔虫”。面对这黑“墨水”,真是却之不恭,受之难受。多次推脱,感觉很对不起老林兄的好意,盛情难却之下,有一次,我很勇敢地喝下了这杯“墨水”,苦涩难以言喻,只得强行下咽。不料当天下班回家肠胃就开始折腾,胃疼得不行,晚饭后赶紧找乡里的郎中开个中药,回家妈妈帮忙煮中药,一碗中药拿上来,一眼看上去,似曾相识,跟早上那一杯“墨水”色泽浓度一样,大小不一样而已。
后来路过老林兄办公室,尤其是上午近十一点,肚子几乎是空空如也,我准备去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更加不敢接上老林兄这杯茶。需要取粉笔时,我只能拜托同事帮我顺带取些。
誊印室,其实也是没挂牌的,只是时间一久,大家就知道那是印刷试卷的一间房子,誊印室隔壁是老陈兄的办公场所,老陈兄,五十左右中等身高,最擅长写毛笔字,专门书写学校的宣传话语。大家私底下偷偷称他为“老古董”,或许因为他日常言谈喜欢用上“之乎者也”,或许因为那时的他是全学校唯一一个拥有一把紫砂壶的人,当然,大家也不知道那是真正的紫砂否,只记得老陈兄的紫砂壶半旧不新,用一条很陈旧的红绳索连着壶盖和把手,壶身出水处还有一处破损,但老陈兄一直宝贝着这把紫砂壶,把玩着这壶,几乎达到日日壶不离手,人壶同体。老陈兄也喜欢用这唯一的紫砂壶悠哉悠哉地泡着茶喝,更喜欢与同事们分享他的这份宁静与快乐。
每次路过他办公室,老陈兄总是热情招呼我们去喝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我喜欢听老陈兄对书法那些“横、竖、撇、捺”的讲解,但却对老陈兄那把紫砂壶及紫砂壶里面的东西望而生畏,印象中那把紫砂壶几乎就没有洗过一次,好像后来有人就此向老陈兄提出质疑,老陈兄回答那是养壶的秘诀。每次路过,为了避开那杯茶水,我不是绕道而行,就是假装有同事找我,疾步而过。因为我还偶尔看过老陈兄另一个养壶的经典秘诀,就是他手拿着那唯一的紫砂壶紧贴他的脸孔不停地摩擦着……
这时候的茶味是温暖的,也是苦涩的,值得回味。
三
本世纪初,故乡潮州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办公室里的茶叶也开始换上了家乡这种云生雾养的原生态凤凰单丛茶。同事中也不乏泡茶高手,娟妹妹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对茶道很有讲究。一次偶然机会我们外出调研,夜间回到旅社,娟妹妹直接从背包里拿出一套家乡的功夫茶具和家乡凤凰单丛茶,我们知道劳累奔波一天之后,又有功夫茶可以喝了,娟妹妹把传说中“白鹤沐浴,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那茶叶只是普通的潮州凤凰单丛茶,娟妹妹却能在朦胧的月色中泡出顶级茶叶——潮州东风红的韵味,我喝了一杯,既解渴,又清香甘甜无比。自此,再也找不到那时那茶清香甘甜的滋味。
身材高挑的林妹妹也是一位泡茶高手。课余时间,林妹妹一起身,长长的手指头,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套几天没动过的茶具洗得洁净如白玉般似的,然后她会说一声“下课啦,眼睛也该休息一会儿啦”。我们齐齐离开办公桌,还没到茶几旁边,一阵阵凤凰茶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看着茶几上茶盘里热气腾腾的三杯茶,真是诱人。有时感觉她泡的茶比茶展的专业人员泡的茶还香还甜。对于我这个不大敢喝茶的人来说,静静地看着林妹妹泡茶,闻一闻这茶香味也是挺享受的,有时会禁不住诱惑,多喝了几杯,倒是大家不停地提醒我,后来她们给我起了一个雅号“一杯庄”。
炎夏之时,上完一节课,回到办公室已是大汗淋漓,有时也难免贪杯,只是之后不得不多花时间照料我这折腾的胃了。多次之后,细心的英姐会在我下课的时候让我喝上刚刚好的一杯茶。记得一次,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刚好大家都在泡茶,我口渴难忍,正准备拿上茶杯解解渴,英姐不让我喝,她说再等等吧,起先我还以为那茶杯没洗呢,因为我回来时茶几边刚好三个人,习惯性一人认定一个杯,既省时也省水。我刚刚把教科书放下,英姐就招呼我过去,原来刚才那杯茶已是上泡茶接近尾声的茶水,太薄了。姐说虽然“茶薄人情厚”,但喝太薄的茶更容易伤胃,所以她又重新换了一泡茶叶,她还说第一冲茶也不能喝,要等第二冲茶,我有点蒙,有人笑着小声说“头过脚液,二过茶叶,三过什么人食黄着。”(潮州俗语,最后那个“三过浪屎人食黄着”是相当粗俗的,作为女教师,知识分子,我们会自动避开如此粗俗的话语的。)大家一听,大声笑起来,我也恍然大悟,深深为这姐妹情深所感动。
只是有时我这个“一杯庄”很难真正做到“一杯庄”,因为下课回办公室沿途会经过几个办公室,每经过一个办公室,偶遇大家在泡茶的时候,大家都会招呼“薇姐,来,一杯庄”,一路走来,回到自己办公室已经喝了好几杯茶了,最后只能为自己的任性和不善拒绝而买单。有一天,Caddie从背包里拿出一小包茶叶,告诉我这是“不用洗的红茶”,养胃护胃的,可以试着喝。
这时候的茶味既是清香的,也是甜美回味无穷的。
四
Caddie推荐的茶属于“浓、醇、甜、香”的英德红茶 。在茶叶的大千世界里,就是这款“唯茶一碗,心亦可清”的唯心红茶,让我的胃至今没有提出抗议。
“一生爱好是天然。”一直向往大自然,退休后,我们更有时间到户外活动。春至英德,茶山叠翠。去年,我们一家趁着春茶采摘时节,前往英德红旗茶厂参加采茶活动。一大清早,我们就自驾前往英德红旗茶厂,去“品世界高香红茶,游世界红茶之乡”。 告别雨纷纷的清明时节,天公也是挺给力的,一路上,春风微拂,暖阳高照。绿波茶海中,远远地望见一面金光闪闪标志的红旗在闪耀着,我们就知道,源自1957年的醇香英德红茶、沿着茶农的精湛手艺传承至今的红旗茶厂、中国红茶的发源地就在前面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富有特色的拱形建筑,弯弯门洞彰显出那时苏派建筑的特点,从这些社会主义红色墙绘和伟人头像,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在红茶历史长河中,红旗茶厂的厚重感。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在蓝天白云暖阳高照下,茶海中,采茶姑娘手指翻飞之间,一片片鲜嫩的茶芽收入竹篓中。此时,茶园里,到处弥漫着春茶特有的清冽甘甜气息,那就是春天的气息,我们一边观看了采茶姑娘的精彩表演,一边贪婪地吮吸着大自然赠与的一切美好。
接着,我们也学着采茶、制茶,还可以尝尝自己制作出来的红茶味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然成品看起来有点撇脚,但是看着茶叶在沸水中翻滚、舒展,宛若春天就在杯中苏醒起来,轻抿一口,茶香的滋味在舌尖慢慢散开,韵味悠长。
记得那年春天,我们跟团到英西峰林游玩,午后,恰好路过黄花镇,道路两旁的黄花风铃木正竟相绽放,团友们都被那一团团黄花惊艳到目瞪口呆,一边赶路,一边不忘拍照,在三十几度的炎炎烈日下,大家都能随时在路旁买到解渴的各色饮料,我却盼望着能喝到一杯英德红茶。到英德后,都说是好山好水出好茶,我多么希望能找个茶园,悠哉悠哉坐下来,我还在幻想处在一片茶海中,四处弥漫着茶叶的清香,在“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中,来一杯地道的英德红茶,品其型,观其色,闻其香,尝其味,那该是多么惬意呀!这时,路边岔口,有指向T三生态茶园的标志,我真想立马冲进去,只可惜,带队的说,时间不允许了,我们该起程回家了,我只能望园兴叹。此时,对于我来说,一杯英德红茶不仅仅是解渴的饮料,更是一滴滴暖心护胃的甘露。
旅游结束,刚回到家里,只见儿子从背包里拿出一盒唯心英红九号,送到我手中并告诉我红茶有暖胃护胃功能,原来儿子听说我喜欢也合适喝英德红茶,就网购了一盒唯心红茶给我。霎那间,一股暖流从心头涌起,临走时儿子还不忘半调侃半叮嘱,“红茶虽暖胃,可不要贪杯哦。”
这时候的茶味是护胃的,更是暖心的。
不同时期,不同茶叶,不同茶味,苦涩也好,甘甜也罢,各有温度。 茶叶,泡出来的不仅仅是茶水,更是温暖的情怀,时光的分量和岁月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