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沐浴爱河之中。是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比作鲜花。爱情就是一朵令人愉悦的鲜花,这一比喻历尽多少年了,永远不觉得过时。想来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短暂,匆匆不过百年,置于时间的长河之中,犹如风过耳畔,雨落眼前,须臾不见踪迹。世间草木一岁一枯荣,仿佛匆匆一瞥,绚丽而仓促,常常令人叹息。有情人相遇相知,正如花开有时,需要有人懂得欣赏、怜惜,有人珍爱,这才称得上是三生三世修来的缘分。
然而,相爱容易相处难。既要能够花前月下,甜蜜相依,还要能够共历艰辛,共度春秋,历尽风霜。试问天下之人,谁不爱繁花似锦的盛花时节?但毕竟花无百日红,繁花过后难免落红一片。而亲爱的恋人,既有青春年华如花般娇艳可人,也会有岁月流逝后形容枯槁,飘零凋谢。花开又花谢,是花之本性,是物候使然。美人迟暮,青春难再,亦是人类基因与自然造化所致。这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回避,无人能够逃脱。为此,你若是喜爱那繁花,也应料想到花期结束时,难免心生叹惋落红如雨的哀愁。
就像《红楼梦》中潇湘馆主人林黛玉,难得她能够懂花懂到了骨子里、心底里。她为了一丛凋谢的花而伤心不已,荷锄葬花于心底。这哪里葬的是花呢?葬的是她的一片终无结果的痴心,葬的是被他人辜负后的绝望,葬的是对于人世间的最后的留恋。她是降世于凡尘的爱情精灵,犹如世间最具灵性的一朵可人之花。她的生命、她的爱情、她的精神圣殿,随同这些凋谢的花儿,一同葬入了花之坟、爱之冢。
盛花时节,恰如热恋的时光。最欢欣的时刻,便是你炽热的目光不愿片刻离开爱人的脸。此时无声,却胜却千言万语。然而,最让人暗生忧愁的是,你阅尽了万紫千红,只是要将它拍摄在你青春的相册里,发送到朋友圈,作为廉价的物化影像,在你的亲朋好友面前炫耀,让它成为你光鲜亮丽的背景,让它成为满足你虚荣心的道具。而真正能够把花捂进了自己的心灵,感受到花的体温,感受到花的喜怨,就像林黛玉那样懂真情、知花意的玲珑女子,又有几人?那些被她伤心地葬于花冢的花儿,自然是物候节令所致,不幸凋零,但在诀别之时能得到如此知心女子的怜爱,却也不失为一种幸运,也不枉度花的一生。
生活,并不缺乏激情四溢的瞬间,但更多的是漫长而平淡的岁月,弥漫锅碗瓢盆交响的烟火气息。在平淡之中,我们能否品味出生活的真谛?一对相爱的人们,激情过后,更多的时候也许是寡淡如水——真水无香。此时的爱情好比是空谷幽兰,难免孤独清冷。而你是否能够忍耐一枝幽兰般的寂寞?让平淡的生活伴随爱情,好比幽兰拥抱的一曲溪流,叮咚作响,弹奏朝夕,用心去听懂其中的一片琴心?就怕你喜欢喧嚣的尘境,就怕你忙于追逐功名利禄,任由一片兰心孤独地枯守华堂一隅,黯然神伤,任其飘零。在重复的晨曦与落日中,以蛛丝为帐,尘土为被,草草了此一生。最后在荒废的花盆里,也留不住你一声叹息。
在我心目中,有情人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便是像并蒂莲、连理枝那样。既能共历繁华,又能共守平淡;既能各自盛开,又能相守相望,在各自的成长中,互相投去关注的目光,送去日夜的祝福。无需过多的言语,也不需要为了旁人的嫉妒而刻意安排浪漫的情节,更不需要那些金银珠宝等难以触及灵魂、却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容易变味串味的身外俗物。这样的灵魂伴侣、这样的心灵归宿,才是梦寐以求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真心相爱的一对人,即使某一天,走到生命的尽头,也要像相互守望的两朵花,此生最大的幸福,便是让自己先你而去,化作春泥更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