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你看到红彤的圆、听到了蓬勃、闻到了生机;你或许也看到了无边的光球、听到了呼唤、问到了死亡。它是生之源泉,亦是死之终宿,在天真的画作里,在苛刻的论刊上。而你,或许也只是看到了遥远的、渺小的、却又光辉无限的一颗叫做“日”的珠,在天上。你什么都可以看到、什么都可以听到、什么也都可以闻到,没有任何感官上的束缚,只是很自然、很纯粹的感觉,在你所处的现实世界里。
我知道,你或许想当初升之日,青春焕发;但也许,你所欣赏的,以及你所歌颂你所赞美的的对象,更多的,恐怕得是日坠落于无穷黑暗的前几刻——落日时分。
把落日时分放在人生的参考系中,垂暮之年。你是不仅不会歌颂赞美人之薄暮的;准确来说,你是逃避的:因为生,你知道,人,有且仅有这么一次。我猜测,你多么期望,期望自己可以拥有传说中,那猫的九命,再附上狐的九尾;你知道佛教是虚无的,毕竟佛教连它自己都承认,“空”,一字了之。但你,我相信,在垂暮,不,中年以前,你是不会相信不会有这种虚无的精神慰藉。可是,人过了半百,孔夫子说得好啊,“五十而知天命”。于是乎,也许在你心中,有了些许动摇:你所做的一切,成败与否,都归咎于“天”,认为是“前世”的因缘;而你意识到完成不了的,就把这摊子,托梦托给了“来世”。
为何?你恨,恨时日已经不多了。诗词是那样的美好: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人生呢?好好算算吧:真正被你内心所支配的时间,占了多少?或者说,你的自由,在你飘然而去前,活了多久?
不是才过了半百吗?试问世间活过百岁的有多少?你的器官,已经衰竭的越来越快了。七八十岁的你,与那晚秋的梧桐又差了多少?叶子越来越斑驳,从绿到黄绿交错,再到棕黄,直至蜷缩着的棕;引以为傲的树干,脱落、腐朽、留下残缺的洞,和饱满的瘤。我实在不忍心打击任何人,包括自己;可偏偏,这就是人的宿命,生老病死。
因而,你应是嫉妒的。日,就像女王,尤其像那“日不落帝国”的女王,管她伊丽莎白一世还是二世,从登基到退位,高贵、矜持,不减,甚至反倒更加有威慑力,无声地,宣告着,谁才有资格继承、谁才有资格做,这帝国的王;雄(野)心,似早已把整个世界主宰,在她们看来。
可现实却是:为其赞叹,也为其惋惜——总之日又不再是女王的形象了。
你矗在高楼层巅,伫在湖滨长堤,静静地,凝视着:炽红的落日,浸染了,整个天幕;血色,割裂了天,与地。有时,虽不壮阔,但也若那,翻了酒的罗裙,飘带几束,不停地旋转着,转啊转啊,转啊转啊,转啊,转啊……“善哉,善哉,善哉!”众宾喧闹,太宗也肆意地纵酒放笑,连连赞许着眼前人——唐宫华清池旁,《霓裳》一曲,回眸一笑,让那云与花儿也娇羞不得,更何况在座的诸位,心弦被挑逗着。不禁又梦回大唐了。是啊,无需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是转着,转到你分不清,天与地,与水。上下丹霞似流水,曲折、萦绕……泼墨也罢勾勒也罢,落日,携着晚霞,于这冗杂的人世间,镌刻独属于它的神话。“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
可,又是谁那遮天的巨人般的手,似拥有什么怪力,散发着红莲业火的气息,五指,张开、伸来、逼近;而那落日啊,是那手的独眼,越来越红,张开得越来越大,几近崩裂、渐渐入魔。而你,被震慑住了,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脚下的步子不禁迈开,眼神也愈发迷离……你无神地直勾勾地看着它,它疯了一样地也对你直勾勾地盯着……直到三目相对——除了对面的眼球,你的视网膜,再无他物可容。这是一颗比美杜莎还要懂得魅惑百倍、千倍、万倍的眼球……你不仅只是身体石化了,连血液都固结了,神经?呵,不用思考了,也没法思考了:你的大脑你的心脏也成石头了,甚至成了钢铁。
同时,漩涡,出现。你的一切都被吸进漩涡里了,挣扎的欲望都灰飞烟灭了。
漩涡里又有什么?天堂?地狱?你也无从知晓,因为你什么都看不到。直到一群黑影从你耳畔掠过,你的身体才“复活”过来。你看到那些黑影忽而停下了,开始四处飘荡,游来游去。出于好奇,你迫不及待地走过去,看清了那些影子,你惊异、你怔住、你愣在原地:那些“影子”,却正是你想着的人,在梦中,有你多年未见的好友,也有早已离你而去的、原以为再也见不到的、阴阳两隔的亲人……你刚伸出手想要触摸,想要再重温一下昔日的热度,可它们却纷纷逃走了,逃得飞快,不曾回头。正当你以为它们就此远去心灰意冷之时,“它们”转化为了“他们”,以上一次出现在你面前的模样,回头,向你挥了挥手。挥手过后,又变回了“它们”,飘走……不知过了多久,你“醒”来时,日已经从你的眼眶里消失了。落日的漩涡里,你所看到的“天堂”、“温柔乡”,终究是你臆想出来的。当日彻底消失于地平线上时,你的“3D游戏”就此“GAME OVER(游戏结束)”;而这游戏,并不会每天都为你开启,因为有“多云”、“阴”、“小/中/大雨”的“BUG(漏洞)”。
沉溺于落日的世界里,你完全不必感到羞愧,更不必自责,染上这样的瘾。世间谁不曾染过呢?说说我的一个往事吧。
2023还是2022的新年,那一个傍晚,我在无锡老家。我走、我跑、我骑路边的共享单车,掠过沁实小(无锡市沁园实验小学),掠过茂业,穿梭过市图书馆和中日友好园的中间,和太湖广场,终是来到了金匮桥桥脚。我在干嘛?追日,追落日。我是多么害怕尚未到达我自认为的最佳观赏点,那日已沉没于京杭运河了。幸而我赶上了,口中不断喘出的雾气挡不住它“最后的辉煌”。那是宇宙几十亿的产物与人类一千四百多年的产物的交融啊!(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准确表达出来)待我拿出手机记录时,才发觉手已经懂得通红了——没手套,在零下三四度(体感更冷)的天里。想着家里年夜饭也差不多备好了,便又匆匆骑车回去了。回去的路上,我总觉得它的余晖还紧紧拥抱着我。
如今回想起这件事,不禁有些后怕——都“上瘾”到如此程度了吗?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就这么追着日,正在落下的日。这或许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吧。
因此,你又为什么要感到羞愧呢?凭什么自责呢?落日会包容你的一切情绪,即使负面。这也是它自己遵守的原则。“黑夜是逃不掉的,因此也包容黑夜,包容我的宿命吧。”日对它自己说。“我听说黑夜也不是完全黑的,好像有比我更美丽的,叫做‘星星’的东西。可能是我自己无意间掉落下来的吧?管它从哪来的……嗯,很好……”日自言自语。
其实,上述这一切不过都是日的谎言,站在宇宙的角度来看。日大约是大多数人认知领域中最懂得“欺骗”的那个。你以为它很小,用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环,容下它绰绰有余,甚至有太多留白;你以为它很美,带来世间这万千景象;你以为它正义、充满正能量,以自己的光热,唤起无穷生机、无尽希望……而这些,仅存于地球。真正的它,彻彻底底的“潘多拉魔盒”,无情吞噬一切,不到毫秒。更别说什么“明月何皎皎”了,那都是借日借来的。至于落日,也是地球大气层的功劳,为它饰演一出又一出,瑰丽的戏剧。
是,落日是日对人们说过的最大的谎言,人们都被它欺骗了,不知多久。但,那又怎样?人不也常常欺骗吗?欺骗别人有一套,还有一套甚至能拿来欺骗自己。忏悔吧,觉悟吧,在落日时分。别把视角抬得那么高。越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就越应想想自己该怎么放大自己的成就。这不是让你自吹自擂——那样只会更加将你的无知暴露无遗。“把自己的价值能发挥多少就发挥多少吧!”这是落日对你再真诚不过的最后的忠告了。
夜幕降临,灯火阑珊;晚风柔抚,月色轻拢。我想,人是很有必要找到能容纳下自己情感的载体的。落日,也未尝不可作为其中一个;只要你看得开。
作于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