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次退稿后的反思和修改
随笔杂谈《生命是一场爱的接力——散文〈春落秋叶〉后记》于2024年12月20日原创首发于中国作家网。而这篇文章的初稿写成是在7月25日,并向中国作家网第一次投了稿。但首稿未被审核通过,被退回。这也是我自开始向中国作家网投稿发表文章以来,第二次被退稿(第一次是两首古体诗词被退稿,原因是“它们走错门了”——中国作家网不发表古诗词作品)。这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并找出退稿原因。
这一思考就是一个月,感觉还是没有一点头绪,并在暑假期间彻底放下了。直至12月,这才想起这篇文章需要再次思考。
这之前,已有10篇不同文体的原创文章被顺利通过发表,也曾有过喜悦和自信。但这一篇文章被退稿的原因出在哪里呢?是文章构思不合情理?还是语法有较多错误?抑或是缺乏思想深度?甚或有负面情绪价值或有禁忌的语句?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开始寻找原因。
先从文体上找原因。因为是对已发表并被精选为“重点推荐”阅读作品《春落秋叶》这一行文的回顾和感悟,所以文体为“随笔杂谈”是没有问题的。
再从行文构思上分析。这是我亲身体验有感而写,既是行文的心路历程,也是作品的诞生过程,是对“春落秋叶”生命意义的哲思。加上运用了合适的文章结构和比较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等等,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
最后,再看看题目。第一次行文题目为《写作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散文〈春落秋叶〉行文记》。这个题目,体现的是作者写作的心路历程。而对照全文内容和写作意图,就没有反映出《春落秋叶》中“春落秋叶”的生命意义和人生启迪所在。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赞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这才是行文的真实意图。显然,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也就是“题不对文”了。
当然,也应该还有一些词句需要仔细推敲,或者有几处段落需要重新斟酌,甚至有个别地方的标点符号也都有修改的必要。
所以,但凡被退稿,都是有原因的。中国作家网作为国内最权威的文学机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网站,对作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中国作家网的编辑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数以万计的会员作者们最好的老师。他们以扎实的文学创作功底和专业的编辑水平以及严谨的审稿态度,真心对待每一位作者,认真审核每一篇投稿文章,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呈现给读者,而不合要求的文章绝不允许登上神圣的文学大雅之堂。
不愧是中国作家网的编辑!这些编辑对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更是一视同仁,他们的“火眼金睛”和敬业精神让我们更加敬佩,也激励着我们更加热爱文学和认真对待写作。
于是,我开始着手修改。
不得不承认,写作是需要灵感的。而好的作品,更是修改出来的,并且不受时间限制。这一点,相信大多数写作者都有同感。就像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写这部长篇巨著耗时三年,而修改却用了十年。文章不厌百回改。可见修改对于一篇优秀的作品是多么的重要。
经过一番思考和多次细读原文,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最后把文章题目确定为《生命是一场爱的接力——散文〈春落秋叶〉后记》,并对原文中部分文字内容做了锤炼和修改。我发现,对文章的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对写作的崭新认识和质量的蜕变,作品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丰满,最后变成了让自己喜欢的样子。
几经修改,终于成文。再次向中国作家网投稿。
等待审核通过是一个煎熬和忐忑的过程。但经历了两次退稿的总结、反思以及修改后,我感觉胸有成竹。果然,投稿后第三天(中国作家网原创审稿周期原则上是7个工作日),该文终于被审核通过发表。认真修改后的文章获得了编辑的青睐。
犹如农民热爱土地和遵循春播秋收的大自然规律,写作也是一种耕种,只有精心构思,用情写作,并给予文学的雨露滋润,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不能急于求成。而文章的修改更是一个优秀的投稿过程。对于被退稿,不自卑,不抱怨,不气馁,首先要从自身上找问题,从构思里找原因,从行文中找瑕疵,对退稿进行一次字斟句酌式的全方位诊断,并反复思考和认真修改。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和普通的写作者,必须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构思,用情写作,认真修改,把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文字都打磨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可以投射出文学艺术才华的如夜空中星星般的闪耀光亮。中国作家网的编辑和我们身边的读者就需要有这样的作者和这样的好作品。
2025年已经悄悄地来了。站在新年的时光里,我虔诚地许下愿望:今年,要比去年多写作,多发表更加优秀的作品。“梦虽遥,追则能达。” 2025年,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