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旋律
“首长,还有50公尺!”
“还有20公尺”
“再近点”
“首长,同志们,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一声声嘶喊,一阵阵心惊;
一次次两拳紧握、热血喷涌、泪洒殷殷……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生产队来了县放映队。说的是晚上放电影。一听有电影,一听又是打仗片,甭提有多么高兴了。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几个月甚至多半年都轮不上放映一场电影,就是放映队到附近的村庄来放,我们都要三五成群,叫上村里的大小伙伴,跟随年龄不大的大人,徒步跑上三五十里去看。什么平原游击队、洪湖赤卫队、渡江侦察记、在烈火中永生,还有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等,都给我们留下十分美好的回味,常常和伙伴们一起模仿扮演其中的人物形象。县放映队如果来到这个队里,一庄人就像过年似的热闹喜庆,给放映员最好的款待,希望放映最好的影片。
傍晚时分早早地吃完饭,就来到队上牛圈旁的窑场里。这里早已是人头攒动了。大喇叭高高的绑架在高高的杆子上,优美的旋律在山沟里格外洪亮。两个高杆中间是宽大的白色布幕,倒片子的断片不时在上面闪现。随着天色越来越暗,人也越来越多。就连附近村里的老人小孩几乎都来了,人们扶老携幼,找好位置坐下来了。前面挤满了老汉老奶和小孩,后面站的是躁动的年轻人,也趁机偷摸女人的大腿,时不时传来打情骂俏地嬉闹声。
开始放映。先放一个科普片,讲的是如何给果树嫁接、预防及消灭害虫的。紧接着正式片在人们的期待中闪现出来,大喇叭也顿时响起激荡豪迈的乐曲来。屏幕一下子跳将闪现出“英雄儿女”四个大字,洒脱的书法在我幼小的心灵埋下深爱了的根苗。随着激越铿锵的音乐,跳将出来的是“毛主席语录”: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意志,与朝鲜人民军一道,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企图侵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进而侵入中国大陆的狂妄计划……那时候,生产队的照壁及最醒目的墙壁上几乎都有毛主席语录,白底红字,印刷的非常规范漂亮。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纪念张思德等很多篇目和语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都能背下几大段。
来不及多想,但见志愿军首长和朝鲜人民军首长握手告别,各自带领部队,要上前线。瘦高个王政委坐着吉普车飞一样奔向前去,扬起一道烟尘。但镜头一转,前面的公路已被敌机炸毁成坑,无法前行。于是王政委下车和朝鲜人民一起搬石头修路;英雄王成——当然这时我们还不知道将在他身上发生多么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军帽下露出纱带使人们联想到他定是伤未痊愈带伤归来,在支援前线的大部队中也跳下车来,和大家一起搬石修路。忽然敌机来袭,王成急忙不顾个人安危喊着让大家快散开隐蔽。这时隐蔽在树后的女战士王芳探头发现王成身处险境,也急忙高喊:“同志,你也快去隐蔽。”王成答应着跑去隐蔽时的一回头,猛然发现这女军人竟然是自己的妹妹王芳。亲人相见,格外高兴。远处炮声轰轰,仿佛为他们兄妹团聚而庆贺。王芳拿出父亲的照片,背面写满寄语,鼓励哥哥奋勇杀敌、保家卫国。隆隆炮声不断传来,前线战事吃紧。在战友地催促下,王成告别妹妹,随着大部队上前线去了。谁曾想,这短暂相会竟然是兄妹的最后一别。
转眼间,王政委来到前线,代表师党委慰问前线官兵并做动员讲话。王政委的讲话可谓贴切形象、简短有力、很有鼓舞力。王政委说“革命战士,活着就要像条龙,不能像条虫。”“你们这个团从来就是脚杆子绑大锣,走到哪响到那。”不远处亮光一闪,浓烟升起,敌人又在打炮了。王政委转头一看,更加有力地说道,“这一会要敲得更响!”
这个王政委实质上就是这部电影的线索人物。早在20多年前失散的一对儿女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在不同的岗位上冲锋陷阵不期得以团圆。所以小说原著叫《团圆》,后来拍成电影改名为《英雄儿女》。现在看来这个名字改得非常成功,更能突出英雄王成的形象,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王成终于归队,和所在团一起派去支援无名高地。无名高地的战斗异常残酷。4号阵地联系中断,王成要求去看。“好,注意敌人炮火。”得到命令,王成一个人左躲右闪,炮弹不断在身边爆炸。王成从这个弹坑跳到那个弹坑,从乱石中爬到4号高地的时候,最后一名战友报话员老李也中弹昏迷,快要牺牲了。王成接过报话机,背在身上,含恨送走老李。
“我是延安,我是延安。四号阵地还在我们手里。四号阵地就剩我一个人了。”
王成急忙拿起话筒,向6号、向首长报告情况后,一边将手榴弹摆在阵地前,做好战斗准备。
王成还没有喘口气,敌人又开始冲锋了。王成夹起报话机,对着话筒喊:
“我是延安,我是延安。向四号目标,开炮!”
一阵炮火,前沿阵地的敌人倒下一片。
王成看到,高兴地说“打得好,打得好。”
然而,近处的敌人已经冲上来了。
王成捡起手榴弹一边向敌人扔去,一边骂道“美国鬼子,你上来,我让你尝尝这个。”
部队首长分明感受到王成一个人在英勇战斗。
“王成、王成”
又听不见王成的声音了。
4号阵地已经是一片火海,王成从火海中跳出,一个人冲锋在阵地前。高高的六角天线随着他一弓一起而摇晃闪亮。王成顾不上回话,任凭话筒在胸前摆动。王成左冲右突,随手捡起地上的手榴弹,拉响、扔去,捡起、拉响、扔去。敌人打来的炮弹不断在身边炸响,滚滚浓烟不时团团升起,熊熊大火已经燃遍前前后后的草木。王成捡起一个爆破筒,拉响扔去。随着王成投弹地炸响,眼前的敌人一片一片倒下。王成急忙拿起话筒,继续喊:
“首长,再近点,50公尺。”
“再近一点,40公尺。”
“再近5公尺。”
“敌人把我包围了。”
这边首长们大为惊觉,紧张得喘不过气来;那边密密麻麻的大鼻子美国佬围了上来。王成又扔下几颗手榴弹,这边倒下一片,那边又密密麻麻上来了。敌人的子弹不断袭来,炮弹不断在身边爆炸。不料一发炮弹落在近后,王成不幸中弹倒下。敌人的手榴弹又在身边爆炸,碎石就要将王成掩埋。王成咬紧牙关,背靠战壕硬是撑起来了。王成一看,敌人密密麻麻上来了,不足10米了。王成使出全身力气,拿起话筒,高喊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王成看见不远处有一把转盘机枪,跑去捡起,哒哒哒,一顿猛扫,敌人倒下一片。子弹打光了,王成又拿起手榴弹扔去。
四面是隆隆的炮声枪声,脚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对面是凶残的敌人。负伤后的王成,身背报话机,身上的衣服几乎成碎片,仍然无比刚强地再一次撑住、站了起来。
这是屏幕上出现白色字幕,雄浑的歌声更加震撼人心,将英雄的王成血洒疆场的壮举再次展现:
脚踏着无边的大地,
背靠着半壁青天,
阵地是一片火海
背后是无敌险关。
王成随手拿起地上的手榴弹,不断扔去。又拿起机关枪,疯狂扫射。
这时,屏幕再次出现震撼人心的字幕,一个雄浑的男声朗诵:
烈火金刚,屹立人间。
英雄的赞歌,传遍了三千里江山
朗诵后接着是男女齐声歌唱:
将你这战斗的意志
筑成那忠心赤胆
这就是人民战士
让敌人彻底破产
弹药打完了,王成又举起身边的石头,一块块砸向敌阵。忽然,王成发现旁边乱石中露出的半截爆破筒。王成知道这可是个好东西,炸坦克用的,炸敌人可是一炸一大片。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跳过去,一把拔出。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敌人已从身后抱住了他。他猛地一摔,把敌人摔倒在地;又一个敌人上来了,又是惊心动魄地摔斗。摔倒几个敌人后,王成转眼一看,凶恶的敌人又上来了。字幕再次出现,男声雄浑有力:
风雷激——山野震荡
云水怒——海浪翻滚
看着敌人一个个冲了上来,王成拿起话筒,最后一次果决地喊道:
“亲爱的首长,同志们,王政委,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与此同时,男女齐唱着“用胜利保卫和平,筑成这钢铁战线”
王成卸下身上的报话机,伸出胳膊用破碎的衣袖擦去脸上的血汗,拿起爆破筒,跳上高处,怒目圆睁,怒视敌人。身后七彩霞光透过黑云放射着夺目的光芒,预示着黎明的曙光就要到来。美国鬼子抬头一看,被眼前的一幕吓得睁大了眼睛,张大嘴巴,啊啊啊地惊叫着向后退去。王成掀去后盖,拉响导火索。随着“哧——”地一声,王成纵身跳向敌阵。
一声吼叫震敌胆
一阵巨响天地崩,
一腔热血化彩虹
滚滚浓烟腾地起,
凶凶烈风扑面来,
英雄魂魄耀星空,
山河悲鸣日月昏。
——我们的英雄王成和敌人同归于尽。
随着电影画面悲壮低沉的“啊”地歌唱,牛圈旁边的我,早已是热血沸腾、泪流满面。我松开攥紧的小拳头,用手擦去泪水,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此英雄王成就成了我的灵魂。偶像,当时还没有这么一说,就是有也不足表达我对英雄的崇拜和景仰。“向我开炮”也成为勇敢担当、誓死捍卫的一句座右铭。
“要把王成的英雄事迹赶快报告给上级。”
英雄王成牺牲后,部队要把他的英雄事迹广泛宣传。在部队文工团的精心编制下,《英雄赞歌》便应运而生了。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是锦上添花,灵魂所在、经典至极: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这时,一名战士站出来朗诵:
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
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他的豪迈气概从哪里来
是他对朝鲜人民无限的爱
对侵略者切齿的恨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
有千千万万个王成
这就是我们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和光荣
多少年过去了,我常常反复咀嚼揣摩诗句的含义。有谁能告诉我,这是何等的精美经典啊。这些歌词,字字含金,言简意赅,和谐顺畅,情感饱满,高度浓缩着制作者、编辑们对祖国和英雄的无比景仰、崇拜和赞美,更充满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比爱戴。
英雄猛跳出战壕
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
天塌下来只手擎
两脚熊熊趟烈火
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又有谁能告诉我,是谁编谱出这么优美洒脱、铿锵振奋、酣畅淋漓的乐曲?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壮山河、魂贯长虹的情怀啊!
一声呼叫炮声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 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
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
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是说拍摄出这么震撼人心的画面呢?随着激越铿锵、壮美浓烈地歌唱,画面上再次浮现英雄王成英勇血战、拉响爆破筒屹立在烽火硝烟、电光闪闪的山头。这个画面,猛然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话:“我们的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比敌人所屈服。”黑白电影,硬生生地让我们感受到了七彩斑斓的星月般的耀眼光芒。
从那以后,放学的路上、暑假放牛的路上,我总要哼着“风烟滚滚唱英雄”,蹦蹦跳跳回家或干活。优美的旋律常常在嘴边吟唱,经典的画面总在脑海闪现。凡是生活上、特别是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句经典的话句,想起那个气壮山河、催人奋进的画面。在英雄王成的精神感染下,在老师的亲切关爱下,我顽强拼命学习,考上中师,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来通过自学函授不断进修提升,我也取得大学本科文凭。来到县城一所中学任教直到退休。在这40多年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常常给我的学生讲述英雄王成的故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放映《英雄儿女》电影。有几次学校在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我就组织我所代的两个班120多名学生,高举红旗,徒步10多公里,来到烈士墓前齐唱《英雄赞歌》,用英雄王成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的事迹,来栽培意识根苗、潜移思想言行,引导激励他们学习做人,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今年,我已年满花甲,光荣退休。学校组织了盛大的老教师退休欢送会。校长亲自献花、颁发纪念品,还特别制作了“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退休教师欢送会”微视频进行宣传报道。不曾想这个视频点击量非常大,天南地北的学生浏览后,有许多学生留下“时光易逝,恩师已老”的感慨。有一位学生留言说,“伤感啊,看到我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两鬓斑白,已经退休了,真说不出得伤感啊。记得当年给我们教唱“风烟滚滚”时还很年轻啊。”当了三年的班主任,讲了三年的语文课,但让学生一下子说起这位老师的时候,竟然是那次大合唱。可见当时排练的情景给孩子们留下多么深刻的记忆啊。那是我到县城带班的第一届。那年全校举行红歌合唱大比拼。我精心设计指导所带的班级,反复播放“烈火金刚屹立人间”英雄场面,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激发爱国情怀、凝聚向心魅力。在比赛的那个晚上,同学们更是个个憋足了劲,鼓圆了力,精神振奋、声音宏阔嘹亮,动作齐整有力,将齐唱、男女独唱、朗诵有力结合,高度再现了英雄王成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因而《英雄赞歌》大合唱在全校演唱后,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获得巨大成功,在全校4000多名学生的30多个节目中斩获第一名。
最近一段时间,翻看手机,什么快手、什么抖音,时不时刷到某某大朗或大狐在某大城市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营营勾勾地好似也作了几首不错的歌曲。但总激不起我思想的波澜,总感觉情调不高或有不足。著名作家铁凝说,文艺的高度是由思想境界决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每每听到人们传唱《英雄赞歌》的时候,总会心情激越、热血沸腾,总会想到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想到那高度浓缩着对英雄的万分敬仰和对祖国人民的千般之爱的英雄屹立着的七彩斑斓的经典画面。《英雄赞歌》之所以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而经久不衰青春不老,永远放射着时代的光芒成为永不消逝的旋律,我想,重要原因是源于前辈们对伟大领袖的热爱景仰,源于对祖国人民的赤胆忠心,源于对文艺事业至性至纯的深情厚谊。
向人民英雄致敬!
向制作经典的前辈们致敬!
无法消逝的旋律——已于南疙梁上2024.12.06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