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信息准能让你大跌眼镜,那就是五十五、六岁的小学毕业的农民保洁员张氏,持续保持着对学习的高度热情!当然,对于这把年纪的张氏来说,学习效果是猴子掰包谷式的,学这个,忘那个。
张氏对两件事拥有高度热情,一个是唱戏;一个是学习。这两个都是发自内心的,但驱动力的区别却是巨大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唱戏那是自然爱好,就像有些人特别喜欢喝酒、有些人喜欢抽烟一样,叫“就好这一口”,那是一种纯粹的享受。张氏尤其享受那在戏台上“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感觉,观众越多,唱着越起劲。
而学习则是不一样的。这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早些年别人对高中生能够识文断字的羡慕,这也是她不惜与父母断绝关系而执着于他的原因。这个时候在台上的是高中生,张氏则是不起眼的观众。这是一种缺啥要啥的极其复杂的心里。类似于暴发户羡慕文化人的文质彬彬、文化人羡慕当官的的威风凛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暗伤。二是来自刺激。张氏最初应聘保洁员,在培训后考核时,别人笔试,她口试。因为听别人读了几遍后就记住了,能背但不能写。
张氏的学习是随时随地的,工作时不管是屋顶墙面的广告牌、还是政府的橱窗标语,亦或是树身车前的野广告,只要有字就行。遇到不认识的,有熟人就地解决;实在不行就或抄或拍,回去请教高中生(张氐的老公)。在家则和孙子一块跟着动画学。为了加深记忆,会象小学生一样,一个字写一行,十几二十遍地写。当然,纸和笔是断不能花钱买的,拣就是了。对的,社会发展了,匡衡也不用凿壁偷光了,满大街都是。
张氏是个聪明人,边学边总结,她发现一个字会有几种读音;一个音会有好多字。她对“识字不识字,先认半边字”深有体会,左右结构的,通常读右半边,包围半包围的,通常读里边。字的意思,看到半个字也会理解个大概。但她也有纳闷的时候,“企业”和“企鹅”竟然是同一个“企”,“痉挛”的“挛”为什么与“手”和“拿”无关!
更加令人瞠目的是,张氏居然对英文字母也发生了兴趣。说她自己要认识新事物、赶上新潮流!但同事们认为她这是“扯洋蛋”。她不屑一顾!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为了读准英文字母,她会守在车场门口,听自动收款系统报“ 陕A•012B3…… ”!真是应了那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方便记忆,她就着手机拨号键,将字母抄下来,加到手机外壳里,随时照写照画。
但令张氏很烦恼的是,这字怎么学都学不完;这英文字母记这会儿住了,过一段又忘了。都不像那唱戏,喜欢的可以没完没了,一段生戏,听个把月就可以给别人做老师了,但这学习,她永远只能做学生。
值得欣慰的是,日常能见到的字,她基本都能认识。这英文字母除了她能读,在保洁员里能读的还真没几个。
用“挂一漏万”来形容的张氏的学习效果是恰当的,但是不管咋说挂总比不挂强。
是的,“挂一漏万”!毕竟是五十五、六岁的人了。而且经过契而不舍地“挂”,“一”的队伍在逐渐壮大,如小树在春天的生长;“万”的队伍在逐渐分化,像冰川在夏日的消融。
日常里,张氏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一如既往的拍照,向人请教,再带回去狂写几十、几百遍,在记忆逐渐变得坚硬的质地上,一遍一遍的刻出印记。随着字数越写越多、越记越多,竟然还给她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花了好些年的眼睛不那么花了!不知道是不是写字悄然改变了她的视距。
得寸进尺!是的,张氏是个得寸进尺的人!随着对字的掌握越来越多,另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又出现在了她的头脑中,她想把自己的一生用文字写下来,不为发表,不为扬名,只为让子孙看,让他们了解自己。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高中生,高中生很不屑。
她史无前例的谦虚、虔诚地向高中生请教该怎么写,高中生只是感到好笑:她连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都分不清,更不知道什么是文法、结构、技巧、修辞。她甚至连如何分段、一句话完了用什么符号都不会。噢!她甚至弄不清什么是符号!他离开学校已经40多年了呀,居然还要写文章!想想吧!7岁上学,12岁小学毕业,之后四十多年里都没摸过书(秦腔剧本除外),学的东西基本上都还给了老师,居然要写文章,居然要为自己著书立传!
但高中生是知道张氏的脾气的,想好了的事一定要去做,不计后果。当然,张氏会尽力将后果变做成果,不管大小。基于张氏那薄薄的底子,只能告诉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事情说明白就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氏拿起笔来,却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吃天的老虎,无处下爪,却不是那蜘蛛,更是无迹可寻,就像把她孤身一人放在了广袤的草原中,根本不知道往哪走。
高中生看着张氏茫然的样子,不由得心里有点过意不去。想着他们除了上班、吃饭,收拾这只有几个平米的出租屋,时间有的是,随她去吧!就告诉张氏:“先从写日记开始,把每天里感觉到有点意思的事情记下来,一点一点来吧!”
张氏眼前一亮,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那就写呗。可是提笔忘字,一个个熟悉的字儿,好像跟她捉迷藏,都藏到了记忆的黑暗处,让她找不到。气得牙痒痒,恨不得把他们揪出来打一顿!有时一下子却蹦出两个字,像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叫一声两个都答应,又弄不清该用哪一个!
张氏举棋不定,异常煎熬。看着烦躁的张氏,高中生心里想:“赶快别写了吧,受罪!”嘴里却说:“写吧!把一句话一件事先写出来,把不会的字儿空出来,完了再查再找给补进去。”张氏感觉有道理,先把四梁八柱建起来,漏风的地方补几个砖就好。就这样,在高中生的指导下,张氏才开始了自己的写作。
下面是张氏的一篇日记:
2023年5月2号 阴 有风
令(今)天休假,我回老家看妈妈,早上六点,我给妈妈打电话,讲我回来了,我妈就在家给我做好吃的,我见到妈以后,妈老了恨(很)多,我心恨(很)痛,我在心里计划,我得多看妈妈,妈在家就在,有妈真好,我爱我的妈妈。
日记写完后,张氏通常会很兴奋,她会把日记读给高中生听。高中生以往睡觉很慢,但听着张氏的日记,听不完就睡着了。
张氏心大,并不在意,心想,谁一口也吃不成个大胖子,自己会越写越好的!
张氏,虽然只是一个小学毕业的保洁员,虽然由于生育和长期的劳作使她的身体严重变了形,虽然上了年纪,青春不在,但都不影响她那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蓬勃朝气。人,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是要有目标的,都是要有所追求的,不然,“哪里黑了哪里歇”,没了精气神,就成了“一些等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