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长川的头像

陈长川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1/16
分享

聊聊“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威尼斯人的《马可波罗游记》或称《东方见闻录》,被认为是西方人认识中华的最早文字资料。历来有人对他是否真的到过中国存疑,不过我是基本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因为你读后直觉上就觉得靠谱,与你所了解的当时历史现状、风土人情基本吻合。当然人的记忆能力有限、视角各异,不可能说得绝对准确,作为见闻录,其价值已足够充分了,其丰富内容,至今读来仍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马可波罗(1254-1324)17岁离家,随珠宝商人的父亲和叔叔乘船从威尼斯出发旅行,一起前往东方忽必烈统治的中华大地(书中称契丹),因为他的父亲和叔叔认识忽必烈并为他做事。他们原本想从波斯湾沿阿拉伯-印度-中国航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中国,但因当时海上风急浪高,未找到坚固的商船可搭乘,就决定沿“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他们随商队穿过伊朗高原进入阿富汗,然后通过帕米尔高原的葱岭进入新疆的喀什,沿南路跨过沙漠到达敦煌,沿河西走廊东上,进入今内蒙古草原,1275年终于最后到达上都(蒙古行宫),见到忽必烈大汗,后随忽必烈回到元大都北京(书中称汗八里)。此时马可波罗21岁,深受56岁忽必烈喜欢,留他们在北京经商,马可波罗貌似成为宫内侍从,熟悉内宫生活可以见识很多皇家生活庆典和军中仪式等,还受忽必烈委派作为密使巡察或暗访处理地方和外交上的一些机密事宜,还在扬州做过3年地方官。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北京出发,经太原、郑州、西安,汉中翻秦岭从广元入川到成都,然后经雅安进入康巴藏区,后又转入云南大理昆明到缅甸,听闻一些孟加拉、泰国或及今柬埔寨老挝(交趾的内陆部分)趣事等,然后又从云南入境上行到宜宾回到成都。然后又向东行进到襄阳、九江、瓜州金山寺、镇江、常州、苏州、杭州、福州、南京、扬州一带,乘船沿大运河上行至济南回到北京。沿途风土人情尽收眼底,收入书中。因人际交往较少,多是议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性情是否淳朴或刁蛮或勇敢。在书中特别关注物产是否丰富,商业状况繁华程度、交通日程、使用货币是金银、贝壳、盐块或纸币?凡用元朝纸币的地方,都属中国。贸易上也通用威尼斯银币和波斯金币,与纸币有兑换比率。作为商人,书中未明确提及他们到底干什么工作,推测貌似他们一家3人是元朝政府忽必烈的商业采购顾问,向海上丝绸之路进来的阿拉伯和印度商人为皇家采购用品,当时应该主要是金银、铁器、宝石、染料等,向外推销输出香料、丝绸、药材、瓷器等。马可波罗深谙忽必烈大汗喜欢猎奇,所以他每到一处十分注意观察和收集奇闻轶事,博得大汗欢心。同时也为自己的游历经历留下了内容丰富的资料。就他书中记述的个人偏好上看,他比较注重城市建设、市场状况、商品税利,宗教信仰,军事外交以及新奇的东西等。

书中对当时的元朝社会稳定和秩序、物质丰富市场繁荣十分赞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多次提到有很多聂斯托利派基督徒(景教)、犹太人、萨拉森伊斯兰教徒、土库曼人等外国人(元朝时称色目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为大汗服务。忽必烈大汗是最伟大的众王之王,北京最繁华、人间天堂杭州最迷人、泉州最大港、长江上来往船只最繁忙、快捷的驿站制度、对宗教的宽容等等。书中提到的新疆腿肿大脖子病、青藏的牦牛、会燃烧的黑石(煤)、耐火越烧越白的布(石棉布)、法术巫术、麝香、流通的纸币、灾年的救济、永定河上的芦沟桥、壮丽的大城-成都和它的丝绸及安顺桥、杭州的西湖、拱桥石砖路、绸缎珠宝饰品手工商业和居民160万户等描述,尤其对国家军队体制(枢密院和中书省)、流通货币、市场肉禽类、食盐生产、皇家岁收和税收体制都有详细记述,都是真实的和西方闻所未闻的,没有亲身经历靠道听途说是写不出来的。当然,这对西方中心论无疑是一挑战,必然遭受质疑或嘲讽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学者是相信他到过中国,亲历书中的大部分,作为见闻录,有些道听途说不准确也在所难免,何况还有可能是其他旅行家后来添油加醋、狗尾续貂。

1291年马可波罗一行3人受忽必烈委托从泉州出发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伊儿汗国(波斯湾伊朗、阿富汗一带),大汗允许他们完成使命后回意大利威尼斯老家。3人经东南亚半岛沿岸港口、爪哇、马六甲海峡到锡兰(斯里兰卡)停留,沿印度海岸抵达波斯湾,历经两年多海上颠簸,随从死伤大半,终于不辱使命,把公主安全送到后,返回意大利。在华17年,他们带回大量丝绸和珍珠宝石,终成威尼斯的富人。后由于城邦战争,马可波罗被俘,在热那亚的监狱中讲述东方见闻,引起众狱友好奇,1298年由狱友用法文写在羊皮纸上记录下来。最初是流行的是法文和意大利文的手抄本,后又有拉丁文本,最初书名为《对世界的描述》,后来疑又有人补著,这也是饱受质疑的原因。

当时此书风靡欧洲,对欧洲中心论提出巨大挑战,几乎没人愿意相信东方中国会如此美丽富饶。可蒙古西征,四大汗国这些事实又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后来的探险家包括哥伦布都深受此书影响,出发探寻去往东方中国和印度的航线,甚至影响到当时世界地图的绘制,更有人认为此书是世界近代史的标志。事实上阿拉伯到印度、中国的航线早就存在,只是由于资讯不通限制了欧洲人的想象力。1477年游记的拉丁文印刷本问世,此书第一次让西方人认识了东方世界的中国印度等国。1913年中文版《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主要是关于往返中国途中见闻及在中国生活的经历。正如世界上有个“敦煌学”研究一样,当今世界上也有一个“《马可波罗游记》学”研究。以至于争论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游记本身记录的当时的事是基本真实的,它向当时的西方社会展示了东方大国-中国的存在,信不信由你!

无论如何,《马可波罗游记》客观上打开了西方了解东方世界的大门,把中国展示给西方社会,促成了当时的西方寻找东方航线向东看,包括罗马教廷向东方派传教士等。马可波罗名符其实地被称为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先行者。他的这本游记在中外交通史、地理史、亚洲历史、中意交流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