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好读书
因为换工作的缘故,冬天没到之前的一段时间,我骑电动车上下班。为此还特意又买了一台能跑得快一点的电动车,从家到学校30多公里,50分钟左右的车程。每天早上6点多从家出发,一路上北环大道辅道,虽然车不少,但也并不多,足够畅行无阻。听着音乐,看着路边一排排快速后退的风景,享受破风的刺激和凉爽的快感的同时,每个月还可以节约近两千的房租。
南方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的冬天那般寒冷,但早上的天也冷,尤其骑车时风也有些许刺骨,所以只好作罢。恰逢学校将早读时间往后推了10分钟,便让我有了坐地铁的机会。之前即使赶第一班地铁也赶不上早读,所以只好住学校。
从长龙地铁站出发,到校门口,一共21个站,在地铁上待的时间也是50分钟左右的路程。算上去地铁站的时间,一来一回每天通行的时间大概2小时左右。早上五点45准时起床,洗漱五分钟,赶紧出门先骑上电动车到地铁口,刚好赶上第一班地铁。又一次因为找东西稍微耽搁了一下,就错过了第一班地铁。第二班地铁间隔10分钟,错过第一班地铁,基本就等于上班要迟到。
早上第一班的地铁,虽然人也不少,但基本上都有位置可供休息。匆匆赶上地铁,又怕错过中转站,所以也并不像其他乘客一样闭眼休息。看书就成了一个消磨时间的方式。闲置了很久的小平板电脑和头戴式耳机终于又派上大用场。
戴上耳机,听着音乐,打开电纸书,静静的看,仿佛与全世界都隔绝开来。读书时的地铁,就好像是一个移动图书阅览室,而我的平板电脑则是一个可移动图书馆,我可以装下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本电子书。
有了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量也随之上来了。之前没空读或者没有下决心读完的一百多万字的长河小说《静静的顿河》,竟然也很快看完了。几个月下来,竟也读了十几本书。
有人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有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对我而言,读书是只有一个人的世界。在读书的世界里,身虽然不动,但心却可以熬游世间宇宙,可以遍览山川大海,可以穿越时空,与伟大的作家为伴,与孤独为伍,阅读并不需要带多少功利性目的,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