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落羽飞的头像

落羽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7
分享

孤独残想

我想,当一个人真正深刻地凝视过死亡和孤独,得知并承认了生存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局限是无法避免的,才能更加发自真心地从自己所能经历的一切中追求美好和热爱、体会幸福和快乐,才能拥有更加真挚的热情去认知自然和文明,并讴歌生命。

相零 在孤独里对话生命


那年还刚刚开春的时候,我常常骑车去离住处十多公里的一家咖啡馆写论文,这个距离既能让我得到足够的锻炼,又不至于太累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下午到晚上的写作,另外他家特制的蛋糕和咖啡的确是足够可以满足我的味蕾。戴上耳机,我常播放爱听的后摇音乐,旋律逐渐响起,我便全身心地沉浸到自己的思考中,心无旁骛地享受着一行一句地完成这篇只属于我的作品的过程,便别无所求。

那段时间,我不算是处于谷底,至少是不太顺利。努力经营了多年的爱情还是在对方决定去追求自己其他向往的目标后戛然而止。临近毕业,我还并没有把握是否能按时完成独立研究的全部内容并最终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而按时毕业。家人对我学业和生活的质疑、监视和插手干预,更是让原本就很大的压力雪上加霜。

我唯一深知的事情便是我是彻底孤独的,并不是没有人在我身旁,也不是没人关心我,而是科研的课题以及最后的论文只能完全凭借我独立的思考去完成,同时,如何去理解我生活的一切,如何去面对,如何从中找到价值,也只能彻彻底底通过我一个人的力量去得到答案,没人能够真正帮助我。就像我的导师虽然可以悉心给出指导并出于关心地催促和批评,但却不能替我找到我自己独立研究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一样;当你企图依赖他人去寻得生命的解答时,你会发现,再亲近的人也无法完完全全理解你、支持你,更不可能替你去体会和感悟你自己的生命。

于是我自己搬出来住,独自生活,同时也自己完成最后研究的工作。当你独立一个人面对一日三餐,打理生活琐琐碎碎时,反而不再那么在意那些所谓不如意的事情;同样,当你把论文当作自己的作品一样一心思考着怎么去解决研究问题并让内容充实逻辑清晰时,便不再顾忌毕业带来的压力。与其说不再在意,不如说不再想去在意,因为那时我只想沉浸在充实生活和研究探索的快乐中。

孤独让我逐渐忘记在这个时代里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赋予我的附加价值,而重新关注到生活的本身,学着从生活的本质出发去思考问题。


我想,一个人关于生命的真正彻悟,是不能通过外物或他人实现的,而只能是自己给予的,这便是孤独。


之前,去酒泉参观火箭发射,一辆越野车孤独地深入戈壁深处,漫漫的黄沙在道路的两旁无限地延伸,在视线消失的地方,企图与天的边际相接,就在那里,只隐隐约约的有一头骆驼在悠闲的散步。个人认为,航天是一个很残酷的事业,它让你清晰地理解到人类的渺小。人类动用了最高精尖的技术,也只是勉强克服了重力的束缚,轻轻对着宇宙一瞥。而此时此刻,在宇宙的某处,两个银河正在花费数亿年的时间碰撞、共舞和融合。在宇宙的尺度面前,人类的文明或许都不如弹指一瞬吧,那么,我们所谓的再宏伟的成就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果说航天的核心命题在于如何面对宇宙的无穷尽,那么生命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面对死亡的未曾知。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取得再多的利益与成就,或者满足再多的欲望和愿望,在死亡面前,这一切是否如人类文明之于宇宙一样渺小和脆弱呢?有时候,对于满足欲望和利益的执着也许只是对死亡给生命带来的无法磨灭的孤独感的逃避。但无论怎样努力,就像我们只能一个人进入梦乡一样,没人能够带着什么走入死亡。


我想,死亡也只是孤独的一种终极的表现形式,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却塑造了一个生命的真正形态。


轰!安静的天地间突然被巨大的声浪点燃,火箭腾着巨大的气浪拔地升空,随之而来的是欢呼声和欢笑声,泪水逐渐模糊了视线中垂直于天地相接的那条火光。那一刻,我清晰的感受到,航天,可能是人类从事的最浪漫的事业。它的浪漫或许不在于人类征服了多少宇宙的疆域,而是在于,我们深知自己的渺小,深知以自身生命的尺度永远无法触及宇宙和真理的边际,但我们仍然动用了最大的力量,向着重力的彼方出发。所以每当火箭发射,每当卫星载着人类的愿望又在宇宙里迈出了小小的一步,我们都会无比感动。

同样,生命也是如此,只有正视死亡和孤独,才能从生命本质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明明了解,人与人终将隔阂,心意无法天生就相通,才更加宽容地给予身边每一个生命以善意和热情,试图去感受和理解每一个呼吸的脉动并以己之力去温暖每一个不一样的心跳。明明知道死亡终会带走人所创造和拥有的一切,才能将一切所经历的当作最有价值最该珍惜的;懂得了我们以为永恒或伟大的事物在宇宙尺度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才能放下执念,认真体会生命的点滴,在平凡中感受热爱。穷尽一生也无法看遍宇宙星尘的话,每一眼所看到的风景便都蕴含着宇宙的真谛。


我想,生命之所以被赞颂,不在于它永恒不灭,而在于它终将逝去,却依然向往美好;不只在于它成就伟大或顿悟真理,而更在于它终究渺小,但依然真挚如初。真正的价值,是就算终归于虚无,依然不懈追求和真挚热爱的精神。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是在麦当劳里随机采访来这里吃饭的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对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女孩的采访使我记忆犹新。她说:人是时时刻刻在活着的,不能为了月底拿到多少工资或者十年后成为怎样的人而忍受现在的生命的痛苦、虚无和死寂。

一直以来,我生活的准则,或是说我期望我能做到的,便是即便下一秒死去,也不会悔恨。这里的不后悔,不是指我实现了所有的目标和愿望,而是从每分每秒中都能感受生命的充实。这种生命的充实源自于真诚地热爱其本身。如果爱一个人,那么爱这个人的意义来自于两人的真情实感;如果热爱一件事,那么爱这件事的价值来自于全情投入地享受这件事。只有每一个现在都活得真挚、热烈,那么人生才将一直精彩。


我想,死亡只是为了督促我们学会珍惜每个现在,而孤独只是为了鼓励我们勇于奔赴每个热爱。


所以,我想,生命的参差,境遇的差距,只是让这个世界不那么单调,然而生命的真正价值体现于,在点点滴滴中去积极地认知宇宙和自然,虔诚地理解和感悟生命和文明,这与任何其他现实条件都毫不相关,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只能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和追求来实现。所以,就算坐在轮椅上数十年,只能在透析换血的间隙来思考的生命也熠熠生辉,激励无数后来人。就算现实的困境再无法战胜,也要坚定地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去珍惜生活。这就是,生命在残酷面前留下的最温暖有力的回答吧。


相一 从孤独中体会热爱


我喜欢那家咖啡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坐在那里,耳机外的白噪声就是生活百态。咖啡馆对面是一家博物馆,附近还有一家三甲医院,多走两步就是景点公园。来喝咖啡的人有些是焦急等着化验结果的病人或者家属,也有来进行工作研讨的医生或是博物馆的研究员,更多的是来旅游打卡的游客,也有来相亲的,线上面试的,当然,也有像我一样安静工作的。不同的人经历着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性格,在咖啡馆短暂地相遇又离开。论文写累了,我就摘下耳机,体会一下人来人往,这些熙熙攘攘的人流使小小的咖啡馆热闹起来,有了生机和活力,而我也在其中,想到这里心情就会渐渐放松下来。

这个地球大概也是一家小小的咖啡馆,来到这里的每个生命的基因不同,成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生存的境遇不同,所形成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也就不同。这也导致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坐标系里面去理解世界的,很难超脱自己的时代和经历。如人生一样,万事万物也同样是独特而局限的,具有自己的特质却无法摆脱自然规律和时代发展的限制。宇宙中一切的独特性和局限性都是一种孤独吧。

然而正是各种各样的孤独才给这个宇宙带来了缤纷的色彩。如果宇宙中万物都只有一种样貌,那么一切就都变得单调且死寂;同样,如果一个生命可以做到无其不有无所不能,那么任何东西终将在其面前失去鲜活的乐趣。所以,在孤独中我们才感受着世界的绚烂,才对美好的事物一次又一次产生向往,才天生就有爱与被爱的冲动。

以前我总想定义什么是热爱,热爱是隐忍,是迁就,是时间沉淀的一种经验或学识,还是满腔热情义无反顾的前仆后继?后来,我想开了,热爱是上述的一切,也可以不是上述的一切。热爱就是热爱,我不想再给其任何限制,既然孤独,就像是死亡,是任何生命不可避免的,那么我觉得,或者说我希望,热爱也是任何生命,哪怕它是城市中刚刚诞生嗷嗷待哺的婴儿或是草原上风烛残年独自等死的老羊,都可以拥有的。热爱,就是,只要还在呼吸,就会向往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的一种本能。


我想,如果说组成宇宙绚烂的任何一抹独特和局限就是孤独,那么享受生命美好的任何一种向往和热忱就已成热爱。


但,既然热爱不存在限制,那么它便可以是短暂的,或是转瞬即逝的。我们总想着热爱要长久或有个好的结果,我总觉得是一种苛求,一些热爱确实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变化或消失,但它确实存在过。同时,热爱也是充满杂质的,往往总是掺杂着冲突,私心,占有,甚至是伤害的,或者说,更多时候,后者是由前者衍生的。就像之前说的,我们对一些欲望的执着,往往是对死亡和孤独的逃避,其实也就是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

从小到大,我生活的家庭环境充斥着各样的矛盾,家里有人多疑猜忌,有人懒散将就,有人自私算计,也有人喜欢安排掌控别人,这么多“个性”齐聚一堂自然冲突不断。从小我总是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不那么固执,都能为了家庭改变自己的缺点,这个家很轻松就会变得更加美满和谐。但我认为的轻松的事情反而是最难的事情。我一直想当然地觉得,随着我自己的成长,我就能有力量去改变这些,然而给我最致命的打击便是,我越企图改变,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矛盾。

直到我开始一个人生活,我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以前认为把家庭按我的想象变得更好才是对这个家庭的爱护,但其实这也只是自己的私心和欲望罢了。家里的任何人都同我一样第一次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曾经被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塑造,又不得不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我发现猜忌的人其实也为家人殚精竭虑,看似将就的人也省吃俭用把好的留给家人,自私算计的人往往对生活有更大的期待,喜欢安排别人的人有时是希望一切按自己的想象往更好的地方发展。

独立的生活使我不再依赖于这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从经济到情感我都不再依靠家庭的支撑,同时我也不必再把自己自私的期望寄托在家庭之上。这使我从更加客观地角度重新面对家人的独特性和局限性,我开始愿意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想法,从中发现他们成为他们的原因,有人是因为职业,有人是因为童年就形成的习惯,有人是因为历尽一生经营日常慢慢产生的蜕变。于是,家人的性格和形象逐渐变得鲜活和立体,不再仅仅是优点和缺点的集合,而正因如此我才觉得他们的生命是丰富和可爱的。我不再强迫任何人成为我认为他们该成为的样子,而是开始尊重和欣赏在岁月的局限中他们按照自己意志成长出的独特的性格;我开始学着从别人的角度按别人接受的方式给予他以善意,同样感受交往中他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出的善意。

同理,生活中,我们总想让自己的朋友、爱人、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们也只愿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他们好;我们总想实现自己对生活、工作或这个社会乃至世界的愿望和期许,这些同样都是自己的私心罢了。万事万物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而这些独特性和局限性都是在岁月中逐渐演化形成,一个人不可能扮演上帝随心所欲地改变任何人任何事的样貌。如果热爱是所有生命的本能,那么真正去好好珍惜热爱的人和事则是作为人类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我想,人文关怀是把自己和他人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去爱戴,而不是某人某物或某段感情的附属品。其关键是保持认知和情感的独立,不依赖于对方的状态来满足自己的情感价值,不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强加到对方身上,而是从自然和生命最根本的命题出发,从其所处自然环境、时代和社会、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学会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其独特性和局限性;设身处地去共情和尊重其在自然和时代中原本的样貌,并陪伴其自然成长和文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祝福对方用其独特的方式去体会生命和世界,并恰如其分地给予对方自己的善意,同时也能体会对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的善意,从而丰满彼此的生命。在漫长的岁月中,润物无声的关怀可能才是给生命和世界带来更多美好改变的真正方法。


高考结束之后,我去看望教育机构给我补习数学的老师。他的赠言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说,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可以智慧和勇敢地选择你所热爱的,然后可以坚定地珍重你所选择的。

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经历了一些事情,我也渐渐感悟着这句话。很多时候,人们觉得热爱是一种需要实现的目标,只有一个人的条件多好才值得去爱,一个工作多可贵才值得从事,生活条件足够优渥才欢欣鼓舞。但其实,热爱更是一种出于自主意志的选择,勇敢地选择让自己真正充满热情的人、事和生活方式,然后,无论怎样都坚定地用真诚去对待这些人、这些事,对待自己的生活。

就像在那年开春的那段万念俱灰的时光里,当我对亲情、爱情、学业和生活都倍感失望时,我坐在小小的咖啡馆里,心想难道以后真的要否定所有曾热爱的然后沉沦麻木地生活下去吗?我觉得我无法做到这样,无论我所经历的一切怎样,我都想努力并真挚地体会其中的美好。世界沉浮那是世界的事情,而选择热爱是我的事情。在这之后,我才渐渐学会要从纷繁复杂的人性里体会善意,在劳累困难的工作中积极进取,把五味杂陈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并积极快乐。


我想,热爱,就是,在遗憾、受伤和惘然等等复杂的情感中勇敢地寻找对于生命的热情,然后在漫长的时光中学着坚定地以人文的方式给予关怀。前者是时刻要去体会和感悟的,后者是不断要去学习和培养的,所以,热爱不是既得的,而是需要不断向往和守护的。


相二 用孤独去面对现实


去咖啡馆写论文还有一个让我很喜欢的地方,那就是往来的路上可以看很多风景。冬天冰冻的河流逐渐涓涓流淌起来,春天的枝头满满挂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喜鹊拖着它的大尾巴扑扇着翅膀叫喳喳地从我的身边飞过。去咖啡馆的路有很多条,有时候我偏向要去看河边的花,就规划着路过那边,有时没有特别的想法,就到红绿灯的时候,如果绿灯就直行,要不就转弯,这座犹如棋盘一样的城市的好处就是,只要总的方向没有错,无论走哪条路最终总是能到达。

如果说路上看风景等同于在生命里追求美好,那么骑着自行车在城市中走着不同的路线就好似在社会中独立地生存。人们总说热爱和现实是充满冲突的,但我总觉得追求精神价值和谋求现实生活不应该是水火不容的存在,而应该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对热爱的追求应该能够充实现实的生活,引导一个人去规划自己成长的道路,就像规划一条去看花的路线;同时,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能有心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思考生命和感受美好,就像无论红绿灯指向那条路都能欣赏路上的风景。现实的生活条件是追求精神价值的客观载体和有利工具;一个人自身的能力就像是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城市的道路就好像时代和社会的客观环境,只有有自行车和道路才能去欣赏风景;拥有强大和适合的生活能力,并客观分析和利用社会中的现实条件,才能使一个人有更多彩的机会去认知生命。


我想,热爱似火,现实如柴;熊熊烈焰照亮着生命的光辉,而充足和坚实的柴料殷实着追求那光辉的力量。


航天,我觉得就是一个能最好体现理想与现实交融的事业。对于广袤苍穹的向往正是人类自文明诞生之初就怀有的高远的精神追求。而现实中,这样的精神追求被自然条件和物理定律牢牢约束着,世间万物都被地球的万有引力束缚在地表,就算进入宇宙,也要面对失重、辐射等等严苛的环境,更不要说在太空航行,需花费超长的时间和巨大的能量。而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因此终止。我们先是掌握了宇宙间群星运行的物理规律,以此分析了航天器在宇宙运行所需的客观条件。然后,我们阶段性地规划了航天任务的目标,先把卫星送出大气层,然后人类正式踏足宇宙,我们在地球附近建设了“太空基地”-空间站,并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系外一步步迈进。每个阶段的任务中,我们都不断提升着航天任务的能力,火箭的推力越来越大,航天器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从而适应更加具有挑战的任务目标。同时,人类还在巧妙地利用着现实的条件,例如,在赤道附近发射火箭可以以更少的能量消耗将更复杂的航天器送入太空,利用引力弹弓效应也可以节省航天器星际旅行和能量和时间。每一次的航天任务,会使我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加深对宇宙的认知,这些经验和认知又可以驱动新的任务,航天事业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进步。

人的一生,就如同航天事业一样,应该能够以热爱为纲去驱动现实。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年代和社会,有着自身生活条件的限制。我们应该对自己身处的时代、社会的客观情况有所了解,对自身的生活条件有清醒的认知,对自身在时代和社会中的发展有所分析;这不是仅靠思考就能实现的,需要亲身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调研学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根据对现实条件的认知,客观地制定想要去实现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学习更多的知识、更独立积极地生活、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等等;另一方面要用圆通地利用现实条件,也就是用符合精神追求、法律和道德约束同时也适应当下社会环境的方法去变通地处理具体的问题。上述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需要持续的反复迭代的动态过程,生命不息,积极进取的道路不止。

人们太容易把现实的目标当作人生的唯一意义,我觉得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现实的目标只是生活的驱动器,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能力,积累经历才是对人生最有益的事情,而从中感悟生命,扩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能有高于现实的视野,才更有可能透过命运的表象看到生命的本质。

纵使他人能够帮我们实现目标,却无法代替我们成长。不去依靠他人为自己决定、行动或担责,把自己完全暴露在自然规则面前,才能主动去广泛地吸纳建议、谨慎地思考抉择、努力地付诸实践并勇敢地担当责任,这些都是他人无法代而为之的,而恰恰也是一个人走向独立的真正道路,所以人生的成长都是孤独在如影随形的。


我想,面对现实的最好方法便是,清醒地认识客观条件,智慧地规划阶段目标,积极地提升自身能力,圆通地采用有效方法,在积极进取的过程中践行对热爱的求索。


咖啡馆有个天台,写论文写累了我就常常走上天台,望望远处树立了百年的白塔,或看着街道的车水马龙发呆,又被倏然飞过的鸽铃声打断,心情随着自由飞翔的鸽群就沐浴在温柔的微风之中了,当我终于在万千思绪中得到灵感,夕阳也划破了云端照射下来。我也好,信鸽也好,那孤独的白塔也好,那热闹的车水马龙也好,我们都是共同组成这夏日图景的一部分,恰似我只是组成当今这个社会的一颗螺母或一个齿轮,当今的社会只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人类的文明也只是宇宙苍穹的一道微光。

自然的演进是由万事万物的推演共同形成的,同样,文明的发展也是在时代更迭中由普罗大众芸芸众生共同推进的,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势不可挡,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恰如其分的扮演一个角色。在时代上演的剧幕中,有时,我们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有时,却只听任剧本的安排尽力表演。但无论是随着洪流被推向潮头,还是被卷在激流中身不由己,都只是河流中的浪花,而每朵浪花都有自己的一程风景,努力踏好这一程的每一步,真诚的欣赏属于自己的每一片风景,才是有心。


我想,自然的演化影响着文明的发展,时代的更迭紧紧联系着每个人的命运,万事万物万千生灵都彼此息息相关,任何人都不是宇宙的主宰者,但都是历史画卷浓墨或淡彩的一笔。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找到自己在世界舞台中扮演的角色,也要尊重他人的粉末出演。


高中班主任的座右铭就是随缘,从高一进校第一次班会到高三毕业典礼最后一次嘱托,都是让我们去体悟这两个字。那时,年轻的我总认为随缘是一种妥协和无奈,或是不再去努力的借口,而现在看来,随缘更是像欣赏一段故事一样欣赏自己的人生,不骄傲也不卑微,酸甜苦辣便是情节跌宕,而美好快乐便是主旨升华。虽然一切也许不是最好的安排,却都是值得品鉴的故事。在故事里总被命运捉弄,在故事外才得释怀,也是孤独留的谜面吧。


我想,人活在世,无论何种境遇,都要有像剧中人一样永不言弃积极进取的魄力,也要有像局外人一样把人生海海当作故事一样欣赏和演绎的境界。举起自强的剑去披荆斩棘,沏一壶随缘的茶,好好品味自己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传奇。


相三 在失望后重塑孤独


咖啡馆的特色是特殊风味的咖啡,这类的咖啡本身带有果香或者酒香,十分好奇究竟是什么味道,便点来品尝,第一口入喉,是强烈的咖啡的甘苦还伴有酸涩的滋味,让味蕾经历好一番苦难,便对这风味着实特殊并且价格不菲的咖啡感到失望。

而人性和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爱慕或崇拜的“完美”的对象在人格和品性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瑕疵。有时我们花了巨大的精力和代价去经营一段情感,无论是友情、亲情亦或是爱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现任何真实的感情里都可能夹杂着怀疑、自私、控制和利用。有时,我们用尽全力想要得到美好的生活,却发现想象的生活被一个又一个遗憾逐渐推远,甚至即便得到了想象的生活,也会被新的接踵而至的烦恼破坏。当我们对人性的善良满怀希望去与人交往,才会发现人性的幽暗和复杂,仿佛与生俱来;当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满怀畅想去追求,才会发现时代洪流冲刷着每个人的努力产生一次又一次失意,仿佛无法避免。当你稍稍品尝了真实的人性和生活,就像怀着蜜意喝了一口咖啡,大概是会感到失望的。


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对人性感到过失望,那么他一定对人性没有深刻的体会,或者他根本不热爱人性。就像,一个人如果从不认为世界是残酷的,那么他一定没有完全独立地生存过,或者他本身就是冷酷无情的。


有次,我好奇去问咖啡店的老板,所谓特殊风味的咖啡和普通的拿铁、卡布奇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可打开了老板的话匣,这些咖啡豆被摘下来后就要经过特殊的工艺进行日晒发酵,才能产生特殊的香味,类似果酒的风味;咖啡豆进了店里,还要经过温度和时间都正好的水洗工艺才最终能倒在杯子里端上桌;这个咖啡的味道就是咖啡豆在经历了一系列“奇遇”后原本的味道,不像拿铁和卡布奇诺一样是被牛奶粉饰过的味道。

就像我们会在咖啡里加入牛奶一样,我们也习惯了用完美去粉饰人性,用完满去粉饰生活,从而避免去品尝到人性和生活本身的味道。然而,对人性的失望,亦或是对生活的迷茫,恰恰给我们一个契机,去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正视人性和生活的本来样貌。每当我感到失望和迷茫时,我都想,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我还有进一步去探寻的勇气和希望,还没有坐以待毙就此认命。

人性从来不是生性完全善良或者邪恶的。善良、无私、真诚和向往美好的品质从来都是和仇恨、自私、虚伪、伤害、龌龊一起种在每一个人心里的,一个人可能拥有着人类一切的纷繁的情感和特质;而究竟一个人表现出怎样的品行是与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成长环境相关的,甚至一个人在一种境遇下会具备高尚的道德,换了不同的境遇又会激发出不同的品行,所以,有时一个人十分纯良可能是因为他的经历过于简单没有体会世界的复杂阴暗,一个人恶贯满盈也可能是因为他的环境不断激发着他的邪恶从而覆水难收。更何况人性的善恶是彼此共生和转化的,如果对美满的向往或弥补遗憾的愿望过于强烈,成为执念,就会演变为失控的索取,进而产生贪婪、伤害,甚至仇恨。一个人做出的行为可以是善举或是恶行,要用法律和道德的标准去对其判定,并要使其因此而接受奖励或惩罚,这是明辨是非。但同时,也应该对人性怀有洞察和怜悯,能够体会和理解在善恶表象下人性的真实境遇。

生活的本来样貌就是充满残酷的,自然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势必就不能满足人类所有的愿望,也必然产生对资源的竞争。同时,一个人的认知、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就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人人事事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又难免产生意料不到的境况。所以一个人很难完完全全把控自己的人生,势必需要在社会的生存中作出妥协,更多时候,无论怎么做出决定和努力都会留有遗憾。

我带着品尝咖啡本来味道的心情,再次去喝那杯特殊风味的咖啡,它的味道没有变,可对于我来说,却变了,如果让咖啡多在舌尖停留片刻在缓缓入喉,便能尝出在甘苦酸涩下面的回甘甚至是淡淡的清甜。当我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复杂的善恶,每种生活里都有不完美,我反而觉得人性和生活丰富起来,我们可以用善良来包容或驱散恶意,用缺憾去砥砺或留恋美好。困难或许永远不会消失,但我们看待它的态度却能改变。


我想,人性的复杂与生活的残酷就像是自然规律一样无法改变,人无完人,事无完满,都是再如何努力也无法避免的;能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待它们的认识、态度和作为;对人性和生活本来面貌的勇敢面对、执着求索和谨慎言行才造就了高尚的品德和精彩的生命。


当认同人性是复杂的,认清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有善与恶的品行,便不再盲目地崇拜和仇恨一个人,而是从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环境去了解一个人性格的前因后果,才能客观立体的了解他的全貌,体会每个人的善意,也去认识每个人的缺陷。同时也经常反省自身,认识自己的缺陷并不断改正、完善和承担责任。

当认同就算尽全力也很难让生活尽善尽美的时候,心知美好是得来不易的时候,便不再因为一时的顺利而高傲自满,而是学会珍惜;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困境而一蹶不振,而是积极找寻变好的方法。我慢慢体会到,我们生活下去并不是为了弥补遗憾或者填平缺陷,而是为了创造美好,所以留下的遗憾和缺陷就让它们留在那里吧,就让它们如灯塔般照亮继续前行的路吧。


我想,不该粗暴地用善恶去对立人性,因为被崇拜或仇恨蒙蔽的双眼总会忽略生命的弹性和柔软;也不该盲目地用得失去定义生活,因为成为怨念的期望无可避免地造成更大的缺憾。抱着一个虔诚的愿景去关怀众生的真实处境吧,就算得不到答案,只管契而不舍;怀着一颗真挚的心念去向往万物的缤纷美妙吧,就算只是弹指一瞬,也会共鸣响彻;将这样的勇敢追求的精神赋予生命,才能打破禁锢不问彷徨,而洋溢着自由的生生不息的光芒。


有次,我在公园里遇到两位遛弯赏景的老人,一个说,这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不知还能剩下多少这样的日子,另一个回答,害,有啥可担心的呢,我们都看了这多年的风景了,该让给年轻人了,我们就自个儿有几天乐呵几天就可以了,然后,他们相视而开心地大笑:哈哈哈,说的没错啊。那一刻,在微风拂柳,碧空映水的衬托下,那两位垂垂老矣的背影却显得那么有生命的活力,那么得自由……


我想,真正的自由,便是,不去定义任何其他的生命,也不被任何其他的事情所定义,而能坚定自己所追求的所向往的,欣赏自己所经历的。真正的自由,它藏在被失望重塑的孤独里,隐于对缺憾释怀的坦然中,它从不望来处,也从不问彼岸。


相终 这孤独星球上开满着鲜花


“先生您好,我们要打烊了,麻烦您将手头的事情收下尾,也早些回去吧。”

店员的话一下将我从思考中拉了回来,回了回神,月色已经逐渐爬上了夕阳的眉梢。走出咖啡店,骑上自行车,便回到了城市的喧嚣之中。

正是下学下班的时候,拥堵的十字路口,无法前行的车辆疯狂按着喇叭,仿佛城市的悲鸣,也如人生的呜咽。曾经聆听着生活嘈杂的我多想把它变得悦耳动听,想让纷繁变得纯粹,让浮躁变得安静,让虚伪变得纯真。但付出了努力,走过了很长的道路,却发现我无法从那些争执着的真理中找到赋予所有生命以价值的解法…

但后来我深刻地意识到,或许,任何生命的价值都只能由其自己来感悟,任何生命的旅程也只能由其自己去体会,这是生命成为生命最首要的权利和最基本的义务,不能由任何其他人代替。我所能做的也只是为他人为世界贡献出自己的善意,用尽全力去投身其中,一往无前。

此刻,骑在车上,我看着路上走着的老人一边弯腰安慰着怀里不停啼哭的婴儿一边向老伴抱怨蔬菜又涨价了;我看着街边一对正在吵架的情侣,男孩紧紧拉住了要跑走的女孩的手;我看着同样骑着车背着重重的书包的少年讨论着游戏的攻略,着急的外卖员按破了喇叭催他们让路;烤串店亮起招牌准备开始热闹的夜场,酒吧里小舞台上的歌者又拿起了吉他,今晚他要唱些什么呢……

这些各不相同却彼此相连的生命好似并不需要一个所谓的正确的答案,所有不同甚至对立的回答一直在不停争吵着又相互印证着;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独特而奇妙的孤独中,无数这样的孤独相互拥抱着、碰撞着才创造了这缤纷绚丽的世界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又何必杞人忧天呢,每一种孤独都自会有其出路,自会成为其该有的模样。那些嘈杂和喧嚣从未能被抹除,如今看来这便是多么曼妙的世界啊,而我从未像现在这样热爱着这个世界。


我想,我所热爱的并不是完美和辉煌,

而是那亦缺陷亦蓬勃的真切模样;

对圆满无法释怀的渴求终究会成为虚妄,

就怀揣着一腔热忱对世间一切翩跹绚烂,去践寻,去愿想,

听啊,那对生命的歌唱才能穿透迷惘,

如此高昂!


城市的楼宇陆陆续续打开了一盏盏灯,我路过并看着那一个个悄悄点亮的窗口,想着每个窗的后面大概都有着一段可爱的故事,那万家灯火仿佛星星闪动的银河,又像在春夜里不灭的花火,我的心里不知为何那么开心那么快乐,我努力蹬了一下车,也骑到了那动人的热烈中去了……


我想,有这转瞬足矣,又何求永恒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