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江的头像

春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12
分享

美瑛夏日行吟



一、

清晨六点钟,我们走出笼罩着薄雾的美瑛站。这个时间下车的乘客只有我们两人。一家出租自行车铺子藏在月台后巷,老板是个独臂老人,右袖管空荡荡地随风飘。他在店门前递送给我一辆锈迹斑斑的“淑女车”,说铃铛是昭和年间的铜制品。那铃铛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按下去会发出沙哑的“咔啦”声。“这车见过美瑛所有的彩虹呀,”他说着,冲我们眨眨眼,“后座还载过石原裕次郎的女友呢。今天你们是第一个。”他又递来一张手绘地图,“沿着蓝线骑,别错过路边的惊喜。”

淑女车虽然外观破旧,但我看在它是一件古董的份上,还是满心欢喜接受,就交给爱人骑了。爱人跨上车座时,车轮发出轻微的吱呀声,真的像在诉说某个久远的故事。我又选了一辆银灰色的城市车,车身线条流畅,把手上的橡胶套还带着崭新的光泽。

骑出车站不久越过一处钢轨,很快便闯入“拼布之路”。这时清晨的薄雾还缠着美瑛丘陵的腰呢。青麦田与紫薯田交错铺展,像巨人的调色板打翻在地。有拖拉机驶过,扬起细碎的尘土,在第一缕曙光下化作金粉。远处十胜岳的积雪还未化尽,山影投在田野上,阴影遮盖下像给大地盖了床半透明的毡被。路边的稻草人戴着破草帽,仿佛在向我们致意。拐过一道缓坡,“哲学之树”孤零零立在视野尽头。枝干虬曲如老者的手筋,树冠在晨风中轻摇。树下木牌写着:“此树因1972年电视广告《远方的家》成名”。我们停下车,发现枝头系满白色布条,风起时翻飞如白鸽群。远处传来牧羊犬的吠叫,树影在晨风中婆娑,叶片摩擦的沙沙声与犬吠交织,也有啁啾声的云雀从青麦田中惊起,交织成田园交响曲。

二、

车轮碾过湿润的柏油路,发出细碎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我的车很轻快,链条转动时几乎听不到声音,只有风在耳边呼啸。自行车原本是有助力的,但我悄悄关掉了电源。在北海道的乡间小路上,我想感受最纯粹的骑行。爱人骑着那辆老旧的淑女车,车筐里装着我们的雨伞。她的裙摆随风飘扬,与青麦浪融为一体。我的新车虽然轻便,但时间久了总觉得缺少些韵味,因而很普通。路过一片蒲公英草地,黄灿灿的花朵在风中摇曳。淑女车轮碾过时惊起几只白蝴蝶。爱人索性停下来拍照,她的淑女车斜靠在路边的樱花树下,车筐里落了几片花瓣。在清晨逆射的光影下,那个人、车、树的画面异常生动。

前方是一条很长的坡路,约有二里。我努力骑行向上,双腿的酸痛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每一寸土地的起伏。下坡自然是最舒爽的,或许正是上坡的积累。我这时松开刹车,轻快地下行。风迎面扑来,带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森林的清新、花香的轻抚、晨露的湿润。远处十胜岳连峰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地迎来。我此刻正心旷神怡滑行在北海道呢!爱人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淑女车,始终在我前方。她的背影与远山、花田、蓝天构成一幅流动的画,人车飘逸着,正驶向这幅画的深处。

骑行了约莫一小时,地图上的蓝线突然模糊不清。拐过一道缓坡,眼前的景象让我愣住——一片陌生的薰衣草田在晨光中泛着紫光,花浪尽头立着座歪斜的谷仓,屋顶烟囱冒着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薰衣草香,混着些许柴火的气息。谷仓门上挂着老旧的木牌,写有“果酱工坊”字样。轻轻推开门进去,看到满屋悬挂着风干的鼠尾草。迷迭香的气味稠得能拧出精油。一个老农妇正在灶台熬制果酱,铜锅里翻滚着蓝莓与接骨木的漩涡。她见到探头探脑的我们,现出一脸莫名的从容。后来她获悉我们是迷路了,随即爽朗大笑起来。老人拿来一个小蝶两个小勺,又从铜锅里盛了一勺冒着热气的果酱送给我们:“这是美瑛的规矩。”

果酱入口的瞬间酸甜交织,蓝莓的果香与接骨木的清香在舌尖绽放。老人家告诉我,这谷仓已有百年历史,曾是储存薰衣草精油的地方。老农妇带我们参观她的“果酱工坊”。木架上摆满玻璃罐,标签上写着日期和配料:1975年的蓝莓、1988年的接骨木、2003年的薰衣草……“每一罐果酱都是一段时光,”她说着打开一罐1975年的蓝莓果酱,香气依旧浓郁,“就像迷路的人,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味道。”我们为这个奇遇买了一瓶蓝莓酱,骑出谷仓时,老农妇站在门前,指给我们正确的道路。忽然间她声音变亮喊道认识这辆淑女车:“是那辆淑女车啊,其实是石原裕次郎骑过的,它是认识这里的。啊哈是这个车带你们来到这里。”

我们又一次骑行了。薰衣草田在晨光中依旧泛着紫光,远处的十胜岳轮廓愈发清晰。铜铃在风中发出历史感的“咔啦”声,仿佛在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忽然喜欢起迷路了,现在已不是焦虑,而是一种发现。一瞬间我们诧异年古的淑女车,莫非真的变成一匹记味且识途的老马?爱人骑车时的神情洋溢着美瑛旭日下的青春朝气:“啊哈,迷路也是一种不错的风景啊。”

三、

我们早就获悉美瑛农场是大地艺术的杰作,因而才引发向往。当我们真实站在“全景之路”观景台,眼前的景象让看过的所有照片和视频都黯然失色。农田被精心规划成规整的矩形、梯形与三角形,青麦、紫薯、油菜花与甜菜田的色块拼接,宛如蒙德里安的抽象画——青麦田在晨风中泛起涟漪,紫薯田的垄沟如波浪般起伏,油菜花田的金黄与甜菜田的深绿交织。薰衣草与满天星织成紫白锦缎,向日葵与波斯菊燃起金红火焰。花田间立着座木制风车,叶片转动时发出吱呀声,惊起采蜜的蜂群。远处的十胜岳是抽象画作里靓丽的背景。一时间我们极度惊讶然后被深刻吸引。

我们站在美瑛的观景台上也体验着自由、畅快淋漓地呼吸。新翻泥土的腥香、麦穗的甜香、野花的清香,还有远处牧场飘来的草料气息。我们不由伸出冰凉的手,那一刻仿佛能触摸到风的形状,感受到大地的脉动。晨风拂过面颊的清凉,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暖,木质栏杆粗糙的质感。这种真实的触感,让眼前的风景有了温度。

在我们到达“四季彩之丘”,见到广袤的那里仿佛是一座活生生的色彩博物馆时,心情的兴奋瞬间达到了顶点。薰衣草的紫、向日葵的黄、波斯菊的红,在风车的转动中交织变幻。我们惊异设计师精心搭配的花期,让不同色系的花卉次第绽放,形成流动的色彩。而花田的条状种植方式,既便于游客穿行观赏,又创造出强烈的视觉纵深感。我在上午最绚烂的光影中尽情按动快门,手指快活的有些酸疼。

正午骑行到“青池”,池水泛着诡异的钴蓝色。白桦树的枯枝倒映其中,宛如沉入海底的鹿角。池边立着块警示牌:“因含铝离子,请勿触碰”。阳光穿透云隙时,池面泛起银鳞般的光斑,恍如无数面碎镜在重组某个失落的传说。据说这抹蓝会随季节变幻,深冬时近乎墨黑,盛夏则如孔雀石般剔透。

四、

雨来得突然。

我们站在美瑛青池边,看着池水由碧绿渐次转深,像被打翻的颜料晕染开来。远处的十胜岳连峰隐没在雨雾中,只剩下一片朦胧的灰白。雨点打在池面上,激起无数细小的涟漪。我这才想起雨伞遗落在了上午参观的四季彩之丘。那里一片广袤的花田,各色花朵在此时雨中想必更加娇艳。那两把透明雨伞是在札幌的地下街买的,一千二百日元一把。伞骨轻盈,撑开时像一朵倒扣的水母。"要回去找吗?"爱人问。我摇摇头。花田那么大,游客那么多,又正赶上下雨,雨伞怕是早就被人捡走了。

时至正午时分,我们身处美瑛青池边的农家餐厅,望见雨中的丘陵像打翻的调色盘,深浅不一的绿在雾气中晕染。我望着窗户上的雨痕,却总想着那把伞,因为实在喜爱那种雨中高举的透明,也是想捎回去当做纪念品的。因此我又想它应该不会被人随手拿走,也不被风吹到花田深处。又或者,此刻正孤零零地立在原地,等待主人归来?

而在半个小时前,我们推着租来的自行车站在北海道美瑛的青池入口,还在发愁如何寄存。有位松本老先生叼着草茎踱过来,他指了指天空:“午后有雨,放外头会生锈。”他领我们到农具仓库,那里面齐齐整整放了很多自行车,墙上挂满贴着各国贴纸的车钥匙。松本老先生要求我们,“车头朝西北,对准十胜岳。”认真停好了,老先生越发来劲对我们又说了一大通,经过手机翻译是:“这里存车是免费,苹果烂掉之前记得取车,否则你的车会染上富士苹果绿——去年有辆荷兰车染了味,招来三头熊。”

这里的木屋外墙爬满紫藤,门楣上挂着风干的玉米串。浓郁的奶油炖菜香在雨中时而扑面而来,混着新鲜出炉的面包气息。午餐是道地的农场套餐:主菜是慢炖八小时的牛肉,配菜有刚摘的紫薯泥、青麦沙拉和烤甜菜。牛肉炖得酥烂,刀叉轻轻一碰就散开,肉汁渗入紫薯泥,染出淡淡的玫瑰色。沙拉里的青麦粒饱满弹牙,咬下去有股清甜的草香。甜菜烤得外焦里嫩,撒上农场自制的迷迭香盐,咸香中带着一丝回甘。饭后还有甜点,是薰衣草冰淇淋,淡紫色球体盛在手工陶碗里,撒着碎杏仁和蜂蜜。老板娘说薰衣草是清晨现摘的,“要趁露水未干时采,香气最浓”。冰淇淋入口即化,薰衣草的清香在舌尖绽放,仿佛把整片花田含在口中了。饭后在餐厅后的干草垛小屋内听着雨小憩。阴暗的光透过紫藤架,洒下模糊光影,风送来远处牧场的牛铃声,感觉心里好静啊。

一个小时后雨停了,阳光将云层染成金色。我们又骑行到记忆中的位置,心跳莫名加快。我踩着湿润的柏油路返回四季彩之丘观光台,远远就看见我们的透明雨伞还静静地立在花田边的木栅栏旁。雨水在伞面上凝结成珠,折射着天光,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一位工作人员正在附近清扫,见我走近,笑着指了指伞:"是您的吗?它从上午就放在这里。"我点头称是,又道谢。他摆摆手:"在日本,遗失的物品大多都能找回来的。"

我握着伞柄感受着残留的雨水温度,看到台下面的花田静谧而温柔,远处的十胜岳连峰披着淡紫色的光。我忽然觉得很是信任这片土地,就像这把失而复得的雨伞简单却温暖。

五、

站在美瑛花田边,眼前的景象让人屏息。薰衣草的紫、向日葵的黄、波斯菊的红,在细绳的边界内自由绽放。美瑛的花田没有围栏,只有细细的绳围成边界。细绳的存在不仅没有破坏美感,反而让花田显得更加开阔。游客们沿着细绳漫步,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却没有人跨越那道无形的界限。这种自律与尊重,让花田的美更加纯粹。

我们很爱美瑛农场,爱的连呼吸都变得轻柔。那些在别处早已惯常的喧嚷,在这里被过滤成细碎的私语,消散在薰衣草的芬芳与青麦的沙沙声中。游客们仿佛是进入了一座天然的礼拜堂,只听得快门声是唯一的祷言。我看到穿碎花裙的少女举起相机时,会不自觉地踮起脚尖。带孩子的夫妇把笑声收拢成耳语,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花精。连旅行团的导游都改用无线耳机讲解,声音化作看不见的涟漪,只在佩戴者的耳蜗里荡漾。我们在这样的自然静谧中,感官得以无限伸展。能听见阳光渗入花瓣纤维的轻响,捕捉到露珠从薰衣草穗滚落的轨迹,甚至嗅得出不同色块的花田各自的气味密码——鹅黄的油菜花带着蜂蜜甜,靛蓝的矢车菊渗出矿物咸。

暮色初临时,游兴仍浓的我们才与最后几位游客恋恋不舍地离开。此刻的美瑛花田正像合起的诗集,把所有记忆都压平成书签,等待明日被晨风再次翻阅。我们的回程路上,青麦田在暮色中渐渐融化成蜜色,道旁矗立的「哲学之树」拖出长长的影子,尽头处十胜岳的雪峰正被染成胭脂。剪影与远山重叠,自行车链条的吱呀声也柔软起来。

还车时租车铺老人正倚着藤椅啜饮罐装咖啡。生锈的链条油罐旁,一只三花猫蜷卧着,皮毛泛着绸缎般的光泽。老人接过钥匙,他掌心的皱纹像极了干涸的河床。我们蹬车时的体温早已散在美瑛的夕阳和风里了。此刻却恍然惊觉——这座小镇租车是没有押金的,只是登记了姓名和电话。美瑛将人与人的信任如同马铃薯般深埋土壤,经年累月,累月经年,终在历年后绽放出永不凋零的铃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