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古城正定迎薰门前,仰望西天,夕阳正好落在墙头,一副慵懒的样子,宛如一只熟透的柿子,让人忍不住想伸手摘下。
穿过薰门,走进月城,再向上,便是瓮城。拾级而上登临雄伟的南门——长乐门,千年正定古城风景尽收眼底。南门之上,天空宽广辽远,昼夜在鸽哨中悄然轮替,繁星在天河里熠熠闪烁。南门在这里,伫立了千年。千年的沉默里,它惯看多少日升月落,经历了多少人间悲喜,历尽人间多少烟火离愁。
夕阳下的南门,是穿梭诗意的虫洞。日落南门时,登楼远眺,一览无垠的广袤原野,池塘中的荷叶汹涌,河岸上的杨柳依依,农田里的麦浪翻滚。古城此刻的美,尽收眼底。脚踩光亮的石阶,伸手触摸城楼窗棂上风雨侵蚀的木框,依稀可见古人正在此处凭栏,指尖触碰历史,诗意如泉水般汩汩流出。透着薄雾的眼眸,他们凝视着盛唐古寺,描绘着南宋古塔,撞击着明清古钟。钟声悠远、缥缈,伴着常山战鼓,回荡在阔大的城池里。穿过历史,颜真卿在细雨中挥毫,留下天下第二行书。白朴在莲池旁纳凉,谱出传世的元杂曲。梁清标端坐的初春潭园里,招朋引类,群贤毕至,和风中共享万卷藏书……南门让文人墨客突破时空的阻隔,相聚在同一个夕阳之下,行走在同一片土地之上,列坐在古城脚旁同一片花韵竹影之中。南门承载着的古城文脉,是厚重的、老成的。在轮转的四季里,它静静地守护着,姿态都龙钟了。但面对夕阳,它又是稚嫩的、青涩的。你看,脸上那一抹红,是它害羞的模样。
夕阳下的南门,阳光从城楼涌入门洞,沿着青石板上磨损的边缘,渗进缝隙,如同金色的河水沃灌龟裂的土地。几道裂谷穿田而过,那是青石板上的条条车辙。深陷的石槽让我想到了聚沙成塔,想到了水滴石穿,想到了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俯下身子,触摸圆润的辙痕,仿佛看到了南门“九省通衢”的匾额下南来北往的农夫、商贾、士兵。他们或推独轮车,或拉黄包车,或驾驴车马车,在纷扬的尘土中,出城、进城、出城。他们经过南门时,滚动的车轮与静止的青石板发生共振,穿越了历史烟云。
从历史深处回到现实。我看到南门外,河北大道上的车辆如织,市景喧嚣,行人匆忙,直到灯火阑珊也不停歇。每临黄昏,我都要穿过南门,经过落日的洗礼,让心回归本心,拥抱这世外桃源般的古韵古香,迎接这盈盈满城的盎然诗意。
站在南城门上,放远眼眸,从云居湖出发,穿过旺泉古街,抚着隆兴寺的红墙,串联起这小城的楼、塔和牌坊,我聆听到历史的心跳。此时,一群白鸽飞过文庙,越过阳和戏楼,落在周汉河畔,仿佛落在历史长河之中。
目光再向远处伸延,看到了周边新城新貌,大桥飞架,高楼林立。
在落日余晖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心跳和历史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