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荣瑜的头像

郭荣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8
分享

西域行赋

西域行赋

       维九月之既望,夕曛渐暝。余及数友乘铁龙,徐驰于夜色之中,心向西域。思绪翩跹,若羽化而登仙,翱翔万里晴空之下,此乃心仪之地也。

       长夜漫漫,绿皮车鸣笛声中,东方既白。朝晖初露,赤霞映照大漠,茫茫戈壁迎新日。窗外景色浩渺无垠,空旷寥远,孤寂疏朗,仿若置身苍茫之境,蹀躞古道,羌笛悠悠,似闻楼兰旧音。

          那拉提草原

     “那拉提”者,蒙古语谓“日出之所”。十三日午时,抵新源县之那拉提草原。阳光万点,洒落山间,天山南麓五彩斑斓。巩乃斯河谷泠泠作响,白云如古城堡,堆叠山巅,偶有浮云缓移。山腰墨绿雪岭,冷杉成林;谷沟小丘,草甸如茵。景致交融,色彩浓郁如颜料未稀,厚重新鲜。牛羊散漫,马群欢快,毡房炊烟点缀其间,宛如水墨丹青。天地之间,万物自由,自然之趣尽显。明丽秀色,纯净简洁,恬静温馨,往昔烦忧皆消,唯留惬意疏朗。

       午阳明媚,胜景入目:远山碧草,森林茂密;乌孙遗迹,哈萨克民俗区依提根塞。石迹见证历史,富贵贫贱皆为过眼云烟。思索往昔,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初心不改;汉代细君、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建奇功。毡房、炊烟、篝火、牧歌、马群、响鞭,崛起兴盛,衰败消亡,风云变幻归于寂静。图腾石柱一字排开,见证乌孙古国繁衍生息与兴衰荣辱,千年回望,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远处人欢马叫,似从历史风烟中来,弥漫伊犁河谷,响彻云霄。传成吉思汗西征,春日风雪,蒙古军翻山越岭,忽见日出云开,金色河谷现眼前,遂呼“那拉提”,名扬千古。
        维时序之迁流,闻乐音于景区广播之间。《在那遥远的地方》,王骆宾先生之作也,一曲既成,四海传唱。其声韵者,超乎文化种族、地域时空之外。余漫步于“依提根塞”木栈道上,观连心湖畔,小桥流水潺潺,入牧民毡房,临馕坑之侧,见哈萨克壮丁制馕之全过程。此“馕”者,内仁厚而外皮脆,色若金黄,形多姿矣。初出坑之时,麦香扑鼻而来,非独为美食,实乃文化传承之所系。
       立巩乃斯河小桥之上,左右顾盼:远则胡杨苍劲挺立于草地之上;近有白、棕、黑大尾绵羊悠然食草,西门塔尔牛仪态从容,甩尾自得;马群如彩带飘逸于金绿之间;谷风携雪山凉意拂面而来,随之飘荡者,仍有《在那遥远的地方》之旋律,触动吾心。王骆宾遇萨耶卓玛,灵感迸发,集藏、哈萨克、维吾尔三族音乐之精华,成此美妙浪漫、升华爱情与生命意义之天籁,后人难望其项背,然向往“依提根塞”永驻心中,如雄鹰翱翔高空,俯瞰大地美景,动人心弦之音符久久回荡,不绝于耳……
        仿若久别重逢之约,时光匆匆,返程时刻已至。大巴驰骋于平直公路,窗外大片玉米田,边缘新疆青杨林立,笔直身影飞速后退。西天彤红火球缓缓沉落,夜幕降临,先前明丽色彩渐次褪去,群山、玉米田、河岸村落皆成黝黑一片。日间所见那拉提草原之景,白色毡房、闲散牛羊、撒欢马群、潺潺巩乃斯河、河上小桥、乌孙古迹石柱及“依提根塞”之悠悠旋律……皆融入暮色之中。唯南天半轮新月高悬,远处灯火点点,高速路上车灯闪烁,朦胧可见。
        此情此景,仿若梦境,令人难以忘怀。愿此地之美,长留心间,虽岁月流转,然情怀依旧,经典长存。

      喀纳斯湖与图瓦人

        西域之胜景,有神湖焉。处阿尔泰山之阳,图瓦族所居。其湖也,周回百里,四围皆山。春夏则雪岭插天,秋冬则金波荡漾。水色澄澈如镜,倒映群峰;风光旖旎似画,醉人心魂。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余幸得游此,见夫:
雪峰插云,巍峨壮观,若银龙盘踞;
碧波万顷,浩渺无垠,似玉带横陈;
水绕青山,温婉缠绵,如佳人弄影;
林深树密,鸟语花香,闻松风竹韵。

若耶律楚材所谓:"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虽非春日,而景致更胜。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云影天光,融为一体。泛舟湖上,宛如置身瑶池仙境;临风眺望,恍若梦入蓬莱之境。

复行数里,至图瓦村。但见:尖顶木屋,错落有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牛羊满坡,骏马奔腾,男女老少,怡然自得。考其族源,传说纷纭:或曰蒙古后裔,或云锡伯迁民。然其风俗淳朴,语言独特,传承千载而不衰;文化鲜明,技艺精湛,历经百年犹存真。

至于“三湾”胜景:
神仙湾滩涂交错,草木葱茏,若翠锦铺地;
月亮湾形如玉玦,湛蓝清澈,似明镜悬空;
卧龙湾隐于翠林,幽静深远,如蛟龙潜渊。

      嗟夫!此地山水之美,人文之盛,诚为天下奇观。既得游览,不虚此行。虽辞穷笔拙,难尽形容万一;纵诗兴盎然,亦难绘壮丽全貌。唯愿此景长留天地间。

         布尔津赋

        西北之边隅,有城曰布尔津者。其地若明珠之落瀚海,恰画卷之徐开,风土人情与自然胜景相得益彰。

       朝暾乍现,瑞光漫溢。曦光洒落,如金纱披镇;小邑初醒,似童子启眸。白桦森立,枝叶摇曳,沙沙作响,若诉新朝之事。吾漫步其间,清气盈肺,独感此城韵味悠长。

       额尔齐斯河者,如玉带蜿蜒,穿城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若钻石跳跃。垂柳依依,对水梳妆,柔条纷披。远眺山峦起伏,或如骏马奔腾,或似巨人守护。森林茂密,绿浪随风翻滚。夕照西下,余晖染河,橙红一片,娇羞少女披华裳,美不胜收。

       听闻布尔津之民,质朴热情。笑靥常开,歌舞升平。每遇佳节,大街小巷热闹非凡。歌声婉转如百灵,舞姿灵动似精灵。传统服饰斑斓多彩,犹如草原繁花盛开。围坐分享美食,讲述古老传说,传承梦想希望。

       又闻布尔津美食,闻名遐迩。烤羊肉串香气四溢,滋滋作响,油滴溅火,金黄焦香。奶酪、酥油茶等特色美食,口感独特,宛如味蕾交响曲,奏响美食华章。

      夜幕降临,灯光昏黄,石板路铺金毯。月光皎洁,银色世界。犬吠声声,虫鸣阵阵,宁静安详。卧听窗外,美景入梦,眷恋之情满溢心间。

      布尔津者,诗画之城,多元文化交融之地。自然馈赠,人间净土。岁月流转,魅力永存,镌刻人心深处。此城之美,难以言尽,唯愿长留心间,成为永恒之记忆。

          难忘天池

      维时景胜,车抵天池之畔。吾侪缓步入木栈,循池徐行。幸得天公作美,穹宇湛蓝,纤云弄巧;雪山入望,遥映其外;四周云杉,尽收眼底。

       此地相传为“王母濯足之所”。环湖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影入潭,墨染幽深。迨及夜阑,碧月当空,静影沉璧,波光摇曳,妙趣横生。有诗赞曰:
“一泓碧流成龙潭,青松白雪镶翠盘。
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广寒。”

登高远眺,目极千里。但见一片绿海荡漾,层峦叠翠,起伏不绝。那泓碧水,高悬半山,宛如玉盏,被岩崖巨手擎举于天际。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霭;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真乃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者也!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备极赞誉。传穆天子曾于此与西王母欢筵对歌,遂留千古佳话,令天池获“瑶池”之美称。天山西南两公里处有马牙山,海拔三千六百余米。若立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

      中巴公路与白沙湖

       夜宿铁龙,晨临喀什北站。出站后登中巴,循喀拉昆仑古道以赴帕米尔高原,志在白沙湖。

        喀什者,处华夏与巴基斯坦之交界。此通巴之路,号为“中巴友谊公路”。车离市区,则见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田园风光,市井生活,皆入眼帘。一路赏景,笑语盈耳。

       导游小张言,今朝将览白沙湖。湖乃帕米尔高原冰碛高山湖泊,海拔于三千三百至三千六百米间,氧气稀薄。心脏病、高血压者易有高原反应,劝众人审慎前行。吾心一凛,同游者多花甲之人,乃至耄耋长者。虽心血管病不重,亦有隐忧。远涉千里至此,不去则憾;去则惧高原反应……故过盖孜峡谷边检站前,皆购便携罐装氧气,忐忑上路。

       中巴公路蜿蜒行于喀拉昆仑山盖孜峡谷,两侧高山林立,或暗红,或黛青,直插云霄,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与天色相融,变幻无穷。山体经冰蚀风蚀,覆灰白粉沙,若冰雪,姿态万千。冰雪消融,冲刷山体,汇入盖孜河。河水浑浊灰白,滔滔奔流不息,流沙沉积,绵延成戈壁。

       巍峨昆仑,传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处,神仙聚居圣地。今观之,遍身粉尘,怪石嶙峋,寸草不生,一片暗红。然环境虽荒凉恶劣,却非凡而为人尊崇。昆仑之巍峨雄伟,天下无双,令人自豪。

        念及此景,不禁深深思之,毛主席《念奴娇·昆仑》:“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未几,喀喇昆仑公路如玉带蜿蜒于荒山雪岭间。忽现一湖,湖水湛蓝,依偎银白沙山,雪山环抱。此乃帕米尔高原白沙湖,位于盖孜河中段布伦口乡,海拔三千三百米。传说为《西游记》中流沙河,沙僧故乡。昔沙僧于此作乱,后随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今流沙河已成白沙湖,平静如镜,映照天地纯净美好。

       春夏之际,冰川融水丰沛,湿地成湖;秋时水少,细流纵横,湖底显现。白沙湖四季盈盈,景色迷人。因湖畔白沙山,遂名白沙湖。白沙山连绵起伏,冬日朔风卷起湖底白沙,堆积成山;或言昆仑山脉经千年冰雪风化而成。不论何说,沙与湖泊相映成景,奇绝自然,引游人向往。

       吾等穿过中巴友谊公路隧道,抵白沙湖畔。远眺雪山,近观白沙山与湖,顿觉飘然世外。白沙山在高原阳光下闪耀金属光泽,湖水平静深邃,蓝天、白云、雪山交相辉映,宛如油画。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美丽喀什
       美丽喀什,西域之胜境,实丝路之雄藩。西襟葱岭,南带昆仑。古道逶迤,通遐方而达异域;商旅纷纭,越远路以涉殊邦。胡杨傲立以迓晨晖,红柳轻摇而送夕飔。

       城郭壮丽兮楼阁嵯峨。艾提尕尔毓秀含灵,香妃墓草木葳蕤。巴扎喧阗,八方珍奇毕萃;街衢交错,四海嘉客咸临。维汉杂居,共建和谐盛景;古今交汇,尽呈多元风情。

       瓜果盈枝兮醉游子,歌舞欢腾兮悦人心。葡萄架下听琴瑟之声,石榴园中赏落英之美。天山雪水润泽绿洲,戈壁春风轻拂古城。此地风光独好,令人流连忘返。

       喀什古城者,岁月沉淀之瑰宝,文化交融之胜地也。一带一路,尽显风采。其民淳厚,其俗和美,真乃西域明珠,人间仙境矣。

      观夫开城盛典,张骞出使,班超定远,耿恭守边,故事纷呈,蔚为大观。古城悠悠,见证千秋盛事;丝路漫漫,续写万代华章。

         诗意吐鲁番

        诗意吐鲁番,西域之胜境。中秋临幸,南天冰轮高悬,异地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观其地也,火焰山横亘其间,赤焰欲燃九霄,若火神舞烈焰于尘寰;葡萄庄园,绿意盈盈,藤蔓交错,万串明珠垂架,紫玉盈枝,香风拂过,沁人心脾。坎儿井潜流地下,暗通幽径,甘泉润土,泽被苍生,此乃古人智慧结晶,岁月悠悠传佳话。清时林则徐谪戍新疆,助乡民开凿坎儿井,深得民心,至今流传。

       至于人文盛景,高昌故城,残垣断壁间犹见昔日繁华,丝路驼铃,商旅往来,东西文化交融汇聚。交河故城,土筑之城,屹立千年,古巷深深,诉说往昔故事,仿佛能闻戍边壮士吟唱之声,又恍若见胡姬曼舞之姿。当年玄奘西天取经,途径高昌,幸遇开明国君文泰,二人结拜弟兄,玄奘于此逗留三年,高昌国君厚赠钱物并派卫队护送,后玄奘取经归来,至疏勒闻高昌已灭,文泰已死,十分伤感,遂改道返唐。

        导游坦言:吐鲁番之景美哉。朝晖夕阴,四时更替,皆成画卷。春临,则繁花点点如星落;夏至,清泉潺湲,凉意自得;秋来,金风送爽,硕果累累映夕阳;冬降,银装素裹,静谧安然。

        吐鲁番兮,一域之地而含无尽诗意,揽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厚,令游者沉醉,墨客留连,诚为天地间瑰宝之所聚也。

        胡杨颂
       塔里木戈壁之间,余幸见胡杨之雄姿。其生也,历千年而不灭;既死,则经千年而不仆;虽仆矣,逾千年而不腐,诚为生命之活化石者也。

     胡杨者,迎狂风沙砾,抗炎日烈威,耐霜雪雨露之苦。然其志愈坚,傲然挺立,绝无屈意。其色或褐或灰,或呈浅绿,异彩纷呈,尽显苍茫之美、刚劲之态。

        此树阅岁月沧桑,独守大漠孤烟之处,以顽强之态示人,实乃天地间一大奇观也!

        哈蜜印象

      西域之地,有城名哈蜜。其境也,远接瀚海之渺茫,近邻崇山之嵯峨。晨光初洒,似金缕披于锦地;暮霭渐临,若轻纱覆于幽丘。

       街衢交错,屋舍俨然。胡杨挺立,如壮士守土;绿柳垂丝,类佳人弄妆。市井之间,百族杂居,欢声笑语盈耳,异域风情扑面。驼铃之声,传古道之遗韵;歌舞之影,展盛景之华章。

       且夫哈蜜之果,甜润爽口,味绝寰宇。瓜香四溢,引远方之客纷至沓来;杏色诱人,醉世间之人乐而忘返。又有美酒佳肴,待八方之宾朋,共品此地之醇厚风物,同赏斯城之锦绣繁华。
       余观哈蜜,真乃塞外明珠,令人神往之地也。
      
        别了新疆

       维此西域,大美新疆。十五日之游,倏忽而逝,临行之际,怅然有怀,谨为此赋以志别。

       吾观夫新疆胜景,若走马而观花,似蜻蜓之点水,其间妙处,不过管窥锥指。然则方寸之地,已见其广袤无垠。但觉中华大地,浩瀚无疆;至此边陲,始知何为空旷辽远!

        雪山巍峨,瀚海苍茫;绿洲锦绣,草原壮阔。胡杨挺立,诉说千载沧桑;天池澄澈,映照万古晴空。驼铃声声,唤醒丝路旧梦;歌舞翩跹,演绎民族风情。

       虽游历短暂,难尽览其盛景;然心驰神往,长念兹土之美。愿他年重来,再续未了缘;且待春风又绿,再访此间胜境。呜呼!新疆之美,永留心中。得《沁园春.新疆行》词一首:
瀚海苍茫,
戈壁无垠,
大漠浩汤。
望天山巍峨,
峰巅银雪;
果香盈野,
碧宇澄光。
定远开边,
张骞固土,
班超经营汉业昌。
丝绸路,
看驼铃摇月,
古道流芳。

玄奘求法西疆,
历万苦千辛志未央。
叹沧桑岁月,
英雄逐梦;
左公值柳,
林则徐伤。
千古风流,
今朝巨变,
各族欢颜喜气洋。
看今日,
锦绣河山美,
盛景非常。

2025年1月10日于北海壹海江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