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河里小丫子的头像

河里小丫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4/25
分享

读侯珏先生《儿戏》有感

在桂北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我的乡村生活就如同侯珏老师《儿戏》中描绘的桂北山村一样,日复一日的劳作是生活的底色。

寨里的侗族阿萨阿内,和《儿戏》里的三姑六婆一样,繁重的农活让我们很少有机会佩戴首饰,山野间的荆棘藤刺也不允许我们打扮得过于精致。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生活忙碌,我们心中也始终藏着对美的向往。劳作之余,我的长辈聚在一起,互相夸赞对方新买的侗布花色好看,讨论着下次节日时要如何用五彩丝线绣出更美的图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桂北山村交通落后,人们自给自足,而在我们三江的侗寨亦是如此。几分薄田种着稻谷、玉米等五谷杂粮,是一家人一年的主食依靠。而那遍布村前屋后、山脚河边的菜园,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妇女们用简单的木栅栏围起菜地,一个充满生机的菜园便诞生了。

打理菜园是我们每天重要的劳作内容。在侗寨,大家评价一位侗族妇女是否勤劳能干,很大程度上就看她的菜园。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待自家的菜园格外用心。从清晨到傍晚,穿梭在菜园里,翻整土地时,感受着泥土的芬芳;播种育苗时,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丰收;浇水施肥时,盼望着蔬菜茁壮成长;修枝除草时,仔细地去除每一丝杂草。

我家也有一块菜园,就在房屋不远处,那是祖辈们传下来的。就像《儿戏》里奶奶的菜园一样,这里承载着一家人的期待。我的阿萨每天都会在园子里忙碌,她的动作娴熟而利落,每一个步骤都透露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小时候,我总喜欢跟在阿萨身后,看她在园子里劳作。阿萨会耐心地教我分辨各种蔬菜的种子,告诉我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在阿萨的影响下,我对园间劳作也十分熟悉。

如今,虽然时代在变迁,但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持始终没有改变。每次走进菜园,看着那绿油油的蔬菜,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安心和满足。这些蔬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我们人民勤劳生活的象征,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