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俊珂的头像

傅俊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4
分享

家有老娘

老娘,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党员,宛如一块坚韧的顽石,岁月的侵蚀如同潺潺流水,虽能磨平周遭的棱角,却不能动摇她坚守自我的决心;她像暮年的老鸟,羽毛不再轻盈,飞翔力不从心,可那向往天空的心,仍驱使着她试图振翅翱翔。老娘虽是一位刚强任性、固执己见的老人,但她内心深处藏着柔软和善良。

她生来怀揣着一颗仁慈之心,如春日暖阳,润泽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勤俭持家,每个举动都像是在珍惜生活的赞歌;她乐于奉献,为一家老少默默付出一辈子。在工作上,她宛如一位工匠,即便进度缓慢,也绝不敷衍塞责,力求将每个细节都打磨完美。

老爸离世后,老娘对老宅的眷恋,如同鸟儿对旧巢的不舍。那老宅,承载着她与老爸五十五载相濡以沫的夫妻深情,是他们爱情的坚固堡垒,每一块砖瓦都铭刻着他们共同的回忆。

这座位于县城西关茂盛店的独门院落,是 38 年前父亲退居二线后精心打造的。它坐北朝南,红砖墙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院内的温馨;灰屋顶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为家人遮风挡雨。这里清爽宜人,冬暖夏凉,宛如世外桃源,我和哥哥、四弟都在这里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结婚生子,它见证了我们家庭的延续和成长,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港湾。

新房装修时,父亲的朋友从南方带来了一棵枇杷树,那是一颗希望的种子,被种在了老宅的土地上。这棵枇杷树,据说是新品种,它结出的果实就像大自然馈赠的珍宝,个大饱满,皮薄如纸,果肉丰厚多汁,甜蜜的滋味仿佛能驱散生活中的一切苦涩,堪称小儿止咳的仙果。  父亲对这棵枇杷树视若珍宝,他的呵护之情,恰似一位慈祥的祖父对待心爱的孙子。他精心地为它整枝打叉,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为孩子梳理毛发;浇水施肥时,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为孩子注入成长的力量。年复一年,父亲用无尽的耐心和爱心,陪伴着枇杷树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每至新春佳节,父亲便化身为家中的大厨,厨房成了他的舞台。他蒸出的五香牛肉,香气四溢,那浓郁的味道如同无形的丝线,能把家人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卤制的猪肉猪排,色泽诱人,肉质软烂,入口即化,仿佛是味蕾上的一场盛宴;制作的烧鸡烧鹅,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每一口都饱含着浓浓的年味。九十岁高龄的奶奶,对父亲做的火锅更是情有独钟。那火锅是赤铜色的,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铮亮铮亮。它不漏水、不变色。当红彤彤的炭火放入其中,不一会儿,锅里便翻滚蒸腾起来,热气携带着浓浓的肉菜香,弥漫了整个客厅,那是家的味道,是团圆的气息。   

       在那些温馨的岁月里,父亲与母亲相互依偎,如同并蒂莲花,在生活的风雨中相互扶持。而父亲与枇杷树,也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羁绊,他们相互陪伴,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数十载。那枇杷树,不仅是院子里的一道风景,更是父亲情感的寄托。

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父亲因一次手术突然离去,母亲的天瞬间倒塌,她的灵魂像一只漂泊的孤舟,随着父亲一同离去,只留下一副孤独的躯壳,在岁月的海洋中独自飘荡。

清晨,第一缕阳光如金色的丝线,透过窗户洒进房间,老娘已悄然起身。她穿上那件陪伴了她十几年的旧鸭绒袄,那袄子就像一位忠实的老友,见证了她无数个清晨的苏醒。她坐在床边,宛如一位深邃的智者,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她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坚定和不屈,那是一种穿越了岁月长河的力量,仿佛在向世界大声宣告:“虽然我至暮年,但我的思想依然如磐,我的坚持永不褪色,我依然是我自己。”   

       用餐时,老娘总是遵循着自己的口味偏好来安排饭菜。早餐,她喜欢亲自下厨,炒一盘豆芽菜,煮上个白煮蛋,一碗面疙瘩汤,简单却饱含营养。然后,坐在餐桌前,慢慢品尝那碗葱花面疙瘩汤。那是她最爱的味道,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独特记忆。即便我们兄弟提出建议,想要改变一下菜谱,她总是坚定地摇头拒绝,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味道,鱼肉显腥、羊肉显膻,你们别想改变我的口味。”

老娘对韭菜鸡蛋煎的果子盒情有独钟,那个铝制品凹子,承载着她和父亲几十年的温馨回忆,就像一个时光宝盒,装满了过去的点点滴滴。她精心地把菜馅拌好,每一种配料都恰到好处。然后,她去街上面铺买来叶子,用擀面杖耐心地擀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和爱。她炕好的煎饼果子黄愣愣、脆嘣嘣,咬上一口,油香四溢,那滋味如同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过去的美好瞬间涌上心头。

九十岁的老娘,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都诉说着她一生的故事。她的眼睛,虽不再明亮如昔,却深邃如海,那眼中闪烁的慈祥光芒,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为我们指引着回家的路。

老娘喜爱出门散步,她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不依赖拐杖,也无需人陪伴。她头微微低着,快步流星地往前走。老娘患白内障多年,我们多次劝说她做手术,可她非要等待上海的医生来了再说。

五年前,上海的眼科医生终于到来,我们兄弟三人陪伴她来到医院。挂号、排队、检查。而真正手术时,却简短而麻利。但医生遗憾地告知,手术做得太晚了,效果不理想。    

       年迈的老娘走路并非总是疾步如风,当她置身于公园美景中,或是欣赏自然风光时,也会放慢脚步,如同一只悠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她慢慢地走着看着,悠然自得地欣赏周围的美景,聆听鸟儿们的歌唱。若有人试图催促她或者改变她的路线,她便会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语气坚定地说:“我喜欢这样慢慢走,你们别管我,我要享受这属于我的时光。”那神情,仿佛她是这片风景的主人,不容他人侵犯她的宁静。

孙子孙女们如同展翅高飞的鸟儿,各自奔赴远方,追寻自己的梦想。然而,每至麦收时节,母亲总会牵挂着他们。她会精心采摘那些金黄的枇杷果,把这份甜蜜从老大家送到老二家,一家一家传递,直到老四家的冰箱被塞得满满当当。那些枇杷果,不仅仅是果实,更像是母亲的爱,连接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

春天赋予了枇杷树新的生命。那些在寒冬中饱经考验的枝条,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向世界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喜悦。当枇杷花盛开的季节,满树花朵小巧玲珑,那洁白如雪的花瓣与金黄色的花蕊相互映衬,恰似一位身着白衣、头戴金冠的仙女下凡,美得如梦如幻。枇杷树的花朵星星点点地缀满枝头,别致的花冠呈圆锥形,密密麻麻的花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母亲总是站在院子里,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东瞧瞧,西望望,看着蜜蜂们成群结队地飞来采花粉,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她也融入了这美好的自然画卷中。

麦收时节,密密麻麻的枇杷果挂满枝头,宛如一串串金色的小灯笼,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互相依偎,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彼此的秘密。恰在此时,白头翁、小麻雀,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鸟儿们,都被这甜蜜的诱惑吸引,纷纷飞抵树上,啄食那些黄澄澄的甜蜜果。母亲见状,手握一根长竹竿,轻轻地挥舞着,吓唬这些小巧可爱的“机灵鬼”。她的眼神中虽有责备,但更多的是宽容,那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包容。

有时候,母亲会捡来别人宣传用过的大红条幅,用细绳子把鲜艳的红布系在树冠周围。这看似幼稚的举动,却有着她自己的坚持。她像农村成熟庄稼地里驱赶鸟儿的“九斤老太”一样,充满了童真和对生活的热爱。她先是扶着楼梯栏杆,小心翼翼地攀爬到厢房屋顶,再跨越栏杆,去到楼门头上的花墙内。看到她在屋顶上与西边邻居李阿姨边聊天边往树上系红布,可把我吓坏了。

我急忙喊道:“妈,你年龄大了,爬高上低太危险。万一摔倒了,可咋办?!”

母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不碍事的。东边你王大娘家是用黑网罩着的,更保险。”

我又劝道:“妈,别再摆弄这些枇杷果了。让鸟儿们敞开怀吃吧?权当你做善事哩。”

母亲却固执地说:“树,也是有灵性的,你对她好,她就好好回报你,结的果更多,树枝都压得弯腰驼背的……”         看着满树如金色珠子般的枇杷,我明白了母亲的心思。这是母亲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收获,是她对父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理念的传承,也是在这红砖旧墙的老院,为每年春天增添的一份生机勃勃的新气息,如同在古老的画卷上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家里,老娘有着自己的一套规矩和习惯,她就像一位坚守传统的女王,守护着自己的领地。她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打扫卫生,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整理物品时,有条不紊,每一件物品都有它固定的位置。甚至饭后吃药,她也有自己的安排。若有人想要帮忙或提出改进意见,她便会露出不悦的脸色,说道:“我都九十岁了,知道怎么做,不用你们管我!”

她用过的锅碗瓢勺、旧茶壶、旧电饭煲、旧压力锅、旧家具等,都一一储藏在收纳间里。这些老物件陪伴着老娘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它们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见证了家庭的变迁。当我们提出把这些“老古董”卖给收破烂王时,老娘总会说:“先不卖,这一段时间价格低!”她的坚持,就像守护宝藏一样,不舍得放弃这些陪伴她多年的物件。

    人说,人老会变小,老娘便是如此。她刚强任性,有时还会耍脾气,小心眼。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好相处,相反,她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与人相处的智慧。

老娘朋友多,除了退休后的几个老姐妹,康茂路上 96 岁的王大娘更是她心心念念的挚友。王大娘中等个儿,皮肤白皙,宛如冬日的初雪,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像是藏着璀璨星河。她说话时声音柔柔穰穰,甜蜜而动听,就像山间的清泉,滋润着人心。她们一见面,便有说不完的话题,不是谈论东家长,就是聊聊西家短,但话语中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比如谁家孙子考上清华了,张三家闺女添了一对双胞胎,都是男孩之类的喜事。若是陪伴她们聊天,听上半晌,便会发现其中趣味无穷。

去年夏天,晚饭后老娘去四弟家看望正在准备考研的小侄子。谁知在回家途中,她被一位匆忙的女司机撞倒了。女司机看到老态龙钟、满头白发的老娘坐在地上腿脚不听使唤,顿时吓得脸色苍白。  老娘安慰她说:“孙女,我小儿子就住在路东边家属院,我有退休金,不会讹你的。”

随后,四弟报了警,交警做完笔录后,女司机带着老娘和四弟去了医院做检查,结果是左脚几根骨头骨折。  在医院治疗了半月,医生建议回家慢慢休养。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老娘也不例外。

老娘回家后,拖着石膏腿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在与老娘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年迈的娘有很多优点和长处。几十年来,她一直用自己传统的方式教育子女、照顾家庭、面对生活,那是她的人生智慧,是她对家庭深深的爱。

后来,我们弟兄四个商定,找一个女保姆陪伴老娘,照顾她的起居饮食,晚上还能陪她唠嗑,这样或许更符合老人的愿望。

城东的苏姐六十五岁,脾气好,有涵养,她陪伴老娘生活了四个月,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只是保姆觉得老娘太过于勤俭节约了,偶尔会有些小困扰。我经常回老宅看望老娘,帮她和保姆沟通一下,大家说说笑笑,矛盾就解开了。    

       我从老娘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学会了尊重不同层次人群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学会了勤奋工作、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被外界的风浪所动摇;学会了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这些都是老娘给予我的无价财富和精神支持。

老娘痊愈后的一个多月里,她多次暗示想让保姆离开,她喜欢一个人独处,就像一只习惯了独自飞翔的孤雁。我们弟兄四个多次劝解也无济于事。俗话说,孝顺父母,既要孝,又要顺。

十月中旬,市里安排一个创作活动,我要出差一趟。临行前一天,我回到家告诉母亲,并给她买了肉和蔬菜。我担心地嘱咐道:“你虽然是老党员,但不要再去捡拾旧纸箱了,有环卫工人呢!”  哥哥和堂兄也为这事担心,纷纷劝道:“假若你急忙忙去捡垃圾,让电瓶车、三轮车撞了容易骨折的?”

老娘却自信满满地说:“我有把握!不会有事的,你放心去吧!”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翌日下午四点,四弟打来电话说:“老妈摔跤了,肱骨头骨折,要做手术!”

第二天早上,我匆忙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娘呻吟着,她一看到我,竟像做错事的孩子般,害羞地扭过头,不敢说话了。我什么也没说,先询问了病情,然后找医生和院长商量手术方案。老娘年龄大了,心脏又不好,大家都担心。可经过几趟检查,医生说除了心脏病,其他都正常,大娘的身子骨还算硬朗!    

       三天后,老娘的手术很成功。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九十岁老娘,翻个身子都那么艰难,就像一只受伤的蝴蝶在努力挣扎。医生们倾尽所能,用最好的药,最好的办法,尽量减少老娘的疼痛。

老娘住院期间,在医院辛勤工作的护理工苏姐姐听闻消息后,两次抽空来探望。她一见到老娘,两人如同久别重逢的母女,双手紧紧地拉在一起。她们有说有笑,病房里奏响了温暖的旋律。

老娘老了,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的眼角微微下垂,当她笑起来瞬间弯成了月牙儿,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来,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二十天后,老娘拄着拐杖,在众人的搀扶下出院了。  我们弟兄四个商定,决定再为老娘寻找一位保姆来陪伴她的起居生活。

六十二岁的孟姐有着丰富的保姆经验,她为人实在,和老娘脾气相投,也能吃到一块儿。我还是不忘对孟姐叮嘱,老娘年纪大了,像个小孩。凡事要多包容,让着她,顺着她。他们两人相处得很好,时常有说有笑。

老娘回家后不久,家中时常充满了欢声笑语。她的那些好伙伴们像归巢的候鸟,隔三岔五来看望她。她们坐在一起,聊年轻时的美好时光,聊儿孙成群的幸福,聊家长里短。来的最多的还是 96 岁的王大娘和服装厂郭叔叔家的王阿姨。她们相见时就像亲姊妹一样,手拉着手,眼中满是关爱。

老娘总是热情地让我拿些点心和水果给她俩品尝。她常常斜坐在沙发上,旁边靠着那双拐杖,她一边和老姊妹们聊着,一边用手轻轻地拢了拢花白的头发,那动作优雅而从容。她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整个屋子都充满了爱。

老娘是候鸟,每到大雪节气后,深圳的三弟都要让她去那里过冬。我和侄子送她到南阳机场,办好手续,穿着红马甲的小帅哥推着轮椅送老娘去安检。安检口前,老娘紧紧拉着我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但又透着对远方的期待。我帮她整理好衣领,轻声叮嘱她在飞机上有什么困难找空姐帮忙。到了深圳要听三弟的话。看着她依依不舍地走向安检通道的背影,我的心中五味杂陈。我知道,这一去又是三个多月的分别,但我也欣慰于三弟能在寒冬里给老娘一个温暖的家,让她避开家乡的严寒,享受南方的暖阳。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对老娘深深的感激和思念,如同带着珍贵的行囊,在人生的旅途上继续前行。我会用我的行动让她在九十岁后的晚年时光里,享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安宁,感受到我对她深深的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