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恰似蜀地眉宇间的一点朱砂痣,隐于成都最繁华的市井之中。每次踏入成都,心便被其勾了去,定要去那巷子里走上一遭,方能慰藉对川蜀文化的眷恋之情。
踱步其间,脚下的石板路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身旁的古建筑恰似忠实的史官,默默记录着岁月的变迁。这些建筑多以青砖垒砌成墙,灰瓦铺就为顶,那青灰色的墙面,宛如古老的竹简,刻满了历史的纹路。有的围墙巧用瓦片搭成花格子,恰似精巧的绣框,将院内的翠绿景致与雅致陈设一一框起,宛如一幅幅天然的丹青,引得路人透过这“画框”窥探一二。
且看那宽巷子里的“恺庐”,院门以特制青砖砌就弧形拱门,恰似一弯弦月静卧于前,门洞上方的中式石匾,“恺庐”二字以大篆阳刻而成,宛如古印钤于其上,字体刚劲又不失灵动,别有一种古朴韵味。踏入院内,方正的四合院布局规整,正房巍峨,房梁之上木雕精致非常,花鸟鱼虫皆栩栩然,似欲破壁而出;人物故事亦鲜活灵动,仿佛能听见其间的欢声笑语、喁喁私语。天井不大,却承接天光云影,几盆幽兰静立,于阳光下舒展身姿,为这古朴庭院添了一抹清幽。
窄巷子的建筑更似小家碧玉,玲珑而不失温婉。门扉两侧,石狮、石盆景花卉错落而立,石材或温润如脂玉,或粗犷似顽石,形态各异,宛如忠诚的卫士与灵动的精灵相伴相守。再看那窄巷子 32 号的拴马石,于岁月侵蚀下略显斑驳,却仍稳稳嵌于墙间,遥想当年,骏马系于此处,鬃毛飞扬,蹄声哒哒,该是何等热闹景象。
至于井巷子的博物墙,恰似一部砖石铸就的史诗长卷。从“宝墩遗城、金沙竹泥”的远古洪荒,到“羊子土坯、秦筑城廓”的拓荒奠基,再经“汉砖遗风、唐建罗城”的繁华初绽,直至“宋砖古道、明末毁城”的沧桑变幻,这一面墙,便是一座城的岁月丰碑,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轻抚砖石,欲与历史握手言欢。
巷中行人往来如织,恰似岁月长河中的点点浮沫,聚散有时,却各有其态。游客们手持相机,如获珍宝般捕捉着每一处景致,或惊叹于建筑之精妙,或沉醉于美食之馥郁。街边老叟闲坐竹椅之上,目含安然,仿若世事洞明,手中蒲扇轻摇,扇起悠悠岁月之风。孩童们嬉笑逐闹,如脱缰之驹,天真烂漫之态尽显,其所过之处,欢声笑语洒落一地,似串串银铃,为这古巷添了几分活泼生气。
此时,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原来是各类川味小吃在街边招徕食客。龙抄手形如元宝,皮薄馅大,于热汤之中翻滚几下,盛入碗中,再淋上一勺红油,香气四溢;钟水饺排列整齐,咬上一口,鲜嫩多汁,那浓郁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令人回味无穷;担担面细面如丝,根根分明,臊子鲜香,调料丰富,挑起一筷子,面条裹满酱料,入口麻辣鲜香,叫人欲罢不能;三大炮软糯香甜,不腻不粘又化渣,制作时师傅将糯米团高高抛起,“砰砰砰”三声巨响,如同喜庆的礼炮,引得众人纷纷围观,待裹上黄豆粉和红糖浆,一口下去,满是甜蜜滋味。
那边,一场川剧变脸表演正值高潮。台上演员身着锦袍绣服,头戴凤冠雉羽,威风凛凛,光彩照人。随着激昂的鼓点和悠扬的弦乐,演员身形一转,折扇一挥,刹那间脸谱变换,红脸关公忠勇无畏,白脸曹操狡诈多疑,黑脸张飞勇猛刚直……一张张脸谱交替更迭,如幻梦泡影,让人目不暇接。台下观者如堵,或瞠目结舌,或拍手称快,惊叹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宽窄巷子留今古,岁月沧桑入画图。”这宽窄巷子,恰似人生的隐喻。宽巷如人生之顺途,可纵马驰骋,快意逍遥;窄巷似命运之逆旅,需侧身而过,砥砺前行。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于宽窄之间徘徊,却总能寻得生活真意。李白一生求仕未达,却仗剑天涯,饮酒作乐,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于困境中放浪形骸,成就诗仙美名;杜甫身逢乱世,漂泊流离,仍心怀天下,悲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窄巷之中忧国忧民,终成一代诗圣;张居正、曾国藩身处宦海风波,却能沉稳应对,权谋智略皆为所用,于危局中力挽狂澜,成就一番大业;毛泽东、邓小平于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引领民族走向独立与富强,恰似在历史的窄巷中开辟出康庄大道。巷子有宽有窄,人生亦大致如此。宽有宽的活法,窄有窄的收获,宽窄人生都是一种小巷里的独特风景。
成都人生性洒脱,这宽窄巷子里的闲适氛围更是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或于竹椅之上闲品香茗,看茶叶在杯中舒展沉浮,如人生之起起落落;或与老友相谈甚欢,言笑晏晏,忘却尘世纷扰。于这宽窄之间,岁月仿若慢下了脚步,生活的琐碎与烦恼皆被抛诸脑后。
成都是一个休闲安逸的城市,成都人骨子里自然而然就多了一份潇洒和安逸,宽窄巷子里尤甚。巷子窄,两人相遇,侧肩而过都是缘分;巷子宽,东瞧瞧西逛逛,漫不经心,信步闲情,虽算是福气,但这种缘分和福气不是每一个人都时刻会拥有的。
在这里,一杯清茶,一把竹椅,慢慢细品,回味人生。宽的是岁月,窄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