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祥琪的头像

刘祥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7
分享

收藏外国钱币及随想

在我的四大本钱币收藏册里,收藏着102个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三个地区的钱币。这些钱币大多数仍在这些国家、和这三个地区的市场上流通,有的钱币甚至还可以在我国的一些银行里进行兑换。

每当翻看这些收藏册,看到精心分装在册里的一张张、一枚枚大小不同,币面图案和币面色彩各异的钱币。特别是看着钱币旁的小纸条上,用公正的小字记录着此币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钱币的称谓以及它是何年、何时从哪里收集到的字样。总会让我钩沉起收集、收藏这些钱币的往事,回首中甚至还会发出一阵阵感慨和随想。 

钱币又称货币,它是一个国家内部,或国与国之间在交换商品和进行贸易中体现价值的信物。它不仅体现价值,而且还彰显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形态。 

钱币可分为纸币和金属币两种。不论纸币或金属币都印制着或镌刻有或本国著名人物的肖像,或代表本国特怔的文物、动植物和名胜景点。钱币设计和构思的内涵极为讲究,制作也极其精美,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特怔,洋溢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风情。难怪很多人把它视为艺术品、甚至视作一种文物把它保存起来。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改革开放中,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也不断扩大,公务出国、商务出国、文化交流和求学出国,以及富起来的老百姓自费出国旅游,出国探亲者急剧增多。其中不少出国人员包括这些普通老百姓,把在国外没用完的零花钱带了回来,有的留作纪念,有的作为信手礼送给朋友传递友情。特别是有些银行还刻意把一些小额外币,嵌在小本上做成精美的收藏册,作为小礼品赠送客户。 

来之有源,藏之有趣。使之收藏外国钱币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收藏门类。

坦率地讲,我可算得上是一个外币的老收藏者了,其收藏外币萌发于改革开放的年头,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那是1995年,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重庆机床厂任厂长办公室主任的我,因给工厂写了一篇题为《重机厂出口六十台滚齿机床,一举创外汇1.6千万港元》,宣传一家港商购买工厂机床的新闻稿。该稿很快刋登在《重庆日报》上。

当时正值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内地与香港贸易往来令社会十分抢眼和关切。故这篇稿子很快又被香港《大公报》采用。该报刋发后我获得了145元人民币稿费,那时这145元可值钱了,相当于我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

当时的我非常高兴,特地从获得的145元稿费中拿出11元钱,想与前来送给我稿费并继续向我约稿的《大公报》记者兑换10港币作纪念。向他讲了我的想法后,这位记者当即拿出一张10元的港币兑换给了我。

当时香港还末回归祖国,还属英国管辖,那阵子港币也称为一种外币。港币在一般人眼中很少看到,故也是一种稀罕之物。记得当时工厂一些同事知道此事后,在赞扬我宣传工厂之余,还把我兑换回来的港币争相传看,那种感人的情景我至今没忘。

看着同事们的好奇心和兴奋劲,正在收藏古钱币的我,顿时又派生出将这张10元港币为开端,收集、收藏外国钱币的想法。于是回家后我便把这10元港币夹放在一册书本中,并附上纸条写明它的来历。

不久,我们厂长赴日本考察,回来后送了我两枚小面额的金属币。于是我将这两枚金属币写明出处后,又将它放入书页里。至此,也正式揭开了我收集、收藏外币的序幕。

如今掐指算来,我收集、收藏外币从1995年伊始,至2025年已有整整30年的历史了。而有幸的是当年收集、收藏外币,真让我遇上了国家搞改革开放这么好的一个好时代。这些年来国人出国旅游、出国探亲、出国留学深造,已成为老百姓寻常之举。“旧时谢王堂上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稀罕的外国钱币而今已到处可见,使之收集、收藏外币已成易事。

也就是这些年,我通过我们夫妻俩出国收集,以及儿子和女儿两家出国旅游时,注意帮我收集所在国的钱币。之外,我还不时向有外币的亲戚、同事、朋友,和朋友的朋友讨要或兑换,三十年来我已收集到几乎占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一半多国家的钱币了。

在收集这些国家的钱币中,除了我和家人这些年先后去了东南亚、东北亚、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从所到的近30个国家带回并保存的钱币外。其余大都数外国钱币都是从亲戚、同事、朋友以及邻居处获得的。

我查看了我收集外币记录:自从1995年收集到那张十元港币和两枚日本金属币为开始,两年之后则又新添了六个国家20多张(枚)外国钱币,这些外币则是从我妻子的闺蜜处获得的。

妻子闺蜜的老公承包了一家專门生产下水道水管和窨井盖的工厂,该工厂的产品因提供给市政的公路建设配套,几年下来发了大财。有了钱喜欢玩的俩口儿,几乎每年的长假都往外跑。当妻子的闺蜜听说我在收藏外币后,她很快找出了他们曾去过的埃及、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奇和以色列等六个国家,把去后没用完的20多张(枚)零星钱币,一股脑儿地全都送给了我。

当我收到这些钱币后,我一一端看了好一阵,着实让我兴奋了好几天。为了感谢,我特地让妻子买了一大箱水果赠给她闺蜜作为回报。

之后,我的收藏册里又存藏着了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委内瑞拉五个国家的16张钱币。这些钱币则是我儿媳于2008年,从她在中石化国际工作部工作的堂哥处索取来的。

据我儿媳讲,她的堂哥是一位探测和开采石油的專家,常被国家派遣到一些石油大国去考察或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工作中几乎跑遍了世界上盛产石油的国家,这些仅是他不经意中从家中找出来的。至于我儿媳向她堂哥索要到这些钱币,是如何向她堂哥感谢的我就不知道了。

在收集外币中,一方面平时我常常主动找线索索取。另一方面我在出国旅游时,注意收集该国的钱币的同时,我还十分注重与导游搞好关系,和做好旅游前的“功课”。如在六年前我和妻子去北欧旅游时,飞机先到的芬兰,后去了瑞典。我知道芬兰和瑞典均为欧盟27个申根区国家之一,属欧元区,两国均使用欧元。而下一站要去的挪威则不属欧盟,仍使用本国的钱币。为了获得这个国家的钱币,到了挪威国后,我就私下找导游帮忙并给他一点好处帮我用欧元兑换,使之终将这个国家的四张钱币兑换到了我的手里。

再就是2017年我和妻赴美国旅遊时,我也是通过这种办法,趁按行程安排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卅处一个边境小镇,出境去与美国相邻的墨西哥蒂华纳市旅游之际。通过导游带我们一行在蒂华纳市一家餐館用餐时,帮我用两美元兑换到了三张墨西哥钱币。

这些年来,我还不时用人民币按银行的兑換率,或用同质小物品交换的方式,向住在我们小区的两位邻里,一位是从中学退休的老师,另一位是她的儿子出国留学后,留在国外工作的母亲与我相好一位老大姐。我先后从他们那里分别交換到了我之前没有的一枚面值一加元的加拿大金属币,和一张面值十元的瑞士法朗。

从收藏纪录中,我还记载着一次赠送我外币国家最多,钱币数量最多的一次记录。即这是我退休后,在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打工时,我打工的这家公司总经理的女儿无偿赠送给我的。

我打工的这家重庆三峡建设工程总公司的老总的“千金”,在国外留学了几年回来后,在她老爸处任副总兼财务总监。她喜欢出国旅游,是一位典型的富二代。

因她在公司任副总,与在公司任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的我多有工作交集,工作中她也知道我给他父亲在经营活动中出了不少好主意。在一次闲聊中,当她知道我在收藏外币后,性格爽朗为人大方的她,便把她存藏的一大本外币册赠送给了我。另我欣喜的是她的赠物中,除了有多张币值高的欧元、美元之外,还有我当时没有的南非、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克罗地亚等15个国家的钱币。

为了我收藏方便,细心的“千金”还特地在她赠送给我的外币上都一一夹了一张小纸条,每张纸条均用英文和中文写明了这是那个国家的钱币和钱币的称谓。

当她把这一大叠钱币送给我时,还告诉我:“今后出国旅游时,将继续帮你收集。”听罢,让我十分感动和感激不已。

在收集、收藏外币中,最令我难忘也是让我最感动的,则是当时在我公司打工的,送给我三张外币的一位农民工。

这位农民工叫蒋大林,是来自四川省广安市农村的农民,六年前因劳务输出从老家出来,来到了由中国援建在非洲帮助津巴布韦修建的一个医院,和帮助莫桑比克修建的一幢展览馆,他在这两个建筑地上做了三年多钢筋工。回国后,经人介绍来到我们公司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

我们之间相处得很好,当他听说我在收藏外币时。借春节放假回乡之际,从老家找出了他当年在这两个国家带回来的,揉的皱巴巴的三张因面值低不能兑換的外币送给了我。

当我从蒋师傅黝黑粗糙的手上,接过两张津巴布韦钱币和一张莫桑比克这三张钱币时,我非常感动。看到身旁这个穿着迷彩服,个子不足1.6米高,只有小学文化,长相憨厚、朴实,曾在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的农民兄弟。想到他竟远涉重洋乘飞机到万里之外,在非洲两个国家务工的情景,让我感慨不已,着实让我浮想联翩了好一阵……

这些年,由于自己不懈地坚持着收集和收藏,到前年底我收藏到的外币已达到了90个国家之多。这之后,也许是一些知名度较高,与我们往来较多的国家大都收集到了,使之让我收集其它国家的钱币进展一下放慢了下来。可真是意想不到,在去年里我收集、收藏外币又一次来了一个大丰收。

去年春节,我女儿和女婿趁春节大长假,去了一趟尼泊尔。回来后帮我带回了四五张尼泊尔纸币和十多枚金属币。

开年不久,我又从我老同学那里,意外地收获到了他当建筑工程师的儿子由单位分派,出国到“一带一路”在我国援建孟加拉国的一处工程项目修建海堤工作。去年三月援建工程完成其儿子返国后,老同学将他儿子身边找出的两枚孟加拉国的小额金属币,讨过来赠送给了我。

女儿、女婿的带回和老同学赠送的钱币,不经意间让我的收藏册里,一下新添加了之前我没有的两个国家的钱币。春天刚过,使之我收藏的外国钱币一下增到92个国家。

而意想不到的也就在这年夏天,我竟再次获得了一笔“大单”。即一气获得了26个国的纸钱币和金属币,其中有10个国家的钱币不仅是我没有的,也是我认为稀罕而难求的。

最近几年因重庆夏季天特别热,每到夏天我都在外避暑。也就是这几年在避暑的山上,认识了也是从工厂退休,与我和妻子经历相似,情趣相投,两家相邻的一对老夫妻。

由于我们经常走动,几年下来我们两家竟成了好朋友。在去年我们上山避暑与他们相聚时,不知是他们不想留存放弃了,还是对我的友好,这对老夫妻竟把他们多年前购买的一部《财富至尊》外币、外邮珍藏册一举赠送给了我。

这部《财富至尊》收藏册里,除嵌有20个国家的精美的邮票外,还嵌有18个国家的纸币和20个国家的金属币。这些钱币中,除了我有的外,竟让我一下收获了我没有的且难以寻求的如:黎巴嫩、孟加拉、阿富汗、尼加拉瓜、塔吉克斯坦、立陶宛、摩尔多瓦、特立尼达和也门等10个国家的外币,使我收藏有外币的国家的数量,从去年初的92个国家又一下增至到102个国家。

这些年来由于不断收集、收藏外币,不论是自己亲自收集的,或是朋友、同事相赠的。因都带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故我对每一张、每一枚外币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都含有一种特殊的喜爱。

不久前,为了便于查阅和观赏,我找来四本精美的钱币收藏册,把收集到的这102个国家的外币再一次进行了清理和分类:一是按国家分类,把纸币和金屑币分开单藏;二是把各国的钱币按六大洲地域分开,再把所在国的钱币放入所属的该洲里;三是放入收藏册的钱币,一律按币值大小依序嵌放;四是存放的钱币一定用小纸条附文,写明钱币的来历和钱币的称谓。

之后,我按上述办法把这些钱币,分装进了我的四大本“钱币收藏册”里。当然,这四大本收藏册均留有空挡,以便还有新的钱币进入。

是啊!看到厚厚的四大本收藏册,装着我三十年来收集、收藏的钱币,我总有一种欣喜感和成就感。故每逢闲时或有朋友来家造访索看时,我总会兴致勃勃的把这些收藏册拿出来让朋友观赏和品评。

人们常说,见物易生情,知新欲温故。的确是这样:我每当观赏和品评这些钱币时,眼前总会浮现出30年前我与香港《大公报》记者兑换钱币的往事;眼前总会浮现出当年工厂的同事们,向我索要港币争相传看的情景。看着收藏册中的钱币总会温故起我收集这些外币时那些过往,以及回首这些年来与妻子和儿女两家人出国旅游的乐趣;总会想到收集钱币时那些慷慨送我钱币的朋友,我妻子的闺蜜、我公司老总的“千金”、送我《财富至尊》经典收藏的那对退休老人;特别会忆起那位远涉重洋,从非洲务工回来的那位农民兄弟……

从这些回忆中,不仅会感受到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身边的人和我们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同时还看到并透过我收集、收藏外币的一桩桩往事和趣事,还让我真切地感悟到我们的祖国,已娇健地走上世界强国的雄姿。

                                                                             2025年2月18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