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看海,对大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眷恋。经常一到海边就迟迟不肯离去,别后还魂牵梦绕。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大海辽阔宽广,碧波荡漾,沙滩细腻,深沉浩瀚,只因曾几次在那度过了自己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也曾多次在那享受过人生最幸福,最美妙的时光。
当然,说无数次眷顾,那也还是数得过来的。去多了自然也会有重复。但是,最让我刻骨铭心且记忆犹新的却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一国企工作。众所周知,那时的国企多是大锅饭,平日里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而我所在的那个近三千人的企业也不例外。产品卖不出去,银行贷款数千万,可说是负债累累,举步维艰,最后连工资都发不出。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组织出面找我谈话,说我有能力,要我勇挑重担,单独去承包企业的营销工作。
经不住表扬的我,云里雾里就接受了。但承包条件甚为苛刻:一是取消原工资级别,自负盈亏;二是无条件接收原班人马;三是产品必须按厂方限价销售,超出限价后才能按百分比提成计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也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还“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就算市场再好又能怎样?产品还能卖出天价来?说下不保底倒是实话,也就是说低于限价不能卖,工资也就没有了,要超出限价才有提成。
天,这哪是承包,整个一逼鸭子上架。曾有人预测,说不出三月我就会自动走人。
带着责任,顶着压力,我两月没拿一分钱工资,在朋友的帮助下先借款去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深圳和海南。
南海之滨,天涯海角,我第一次见到了大海。当时,心情格外激动。工作虽千头万绪,一筹莫展,但当我面对三亚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时,心胸豁然开朗,想了许多许多。
是啊,我还真走到了人生的“天涯海角”,可那又能怎样?刹那间,我两眼竟流下了无比感慨的泪水。记得台湾女作家三毛曾说过:“把心寄于远方,把目光投向海洋。……让我们的眼里只充满着大地的无垠和海洋的浩荡”。这,也许就是我当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于是,我横下一条心,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决心一搏。
回家后,我立马动员本部门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内部集资,以一万元为单位参股。不愿参股者亦不勉强,多集不限。从而,共筹措了近三十万元资金用于初时的启动。
几经谋划,我把所有人员进行分区分片,并分别带领各区域业务人员向两广两湖进军。旨在普遍撒网,重点捕鱼。后又亲自沿着广东千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从南到北杀了个通。
几年下来,我走遍了两广两湖的山山水水,终于在营销上闯出了一条血路。最终,我挺过来了,而且一干就是六年。其辛苦,不言而喻。
我忘不了,在创业的第一年,为打开产品销路,每月没日没夜地奔波。一月出差最长时间竟有二十八天,最少也在半个月以上。
我忘不了,有时为赶急出差,在排长队都购不到火车票,靠几张报纸铺在座位下,迷迷糊糊就是一夜;
我忘不了,为整理好“客史”档案,每到一地,我下榻廉价旅馆后,第一件事就是查阅当地电话黄簿并先与客户沟通,然后再专程拜访。交流中我将客方第一手资料及时整理成表格后发回企业,以供本企业决策者参考;
我更忘不了,有一次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被沿海一个体商户软禁达三天之久。原因是我方产品质量不达标,对方造成了损失,客户向我方索赔。要不就不让我走。
没法,企业产品质量不是我的管辖范围,只能电话向本单位求助。一方面要求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又只能向客户道歉,要求放我一码;下不为例。可对方执意不肯,一定要单位从新发货且到后才放我走。
看官们都知道,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不能保障产品质量企业就没办法生存下去。而改进产品质量,又不是一朝一夕,说好就能好。它需要过程。最后,我实则没有办法了,只能乘看守者麻痹大意之时,高价顾请一“摩的“才得以侥幸“逃生”。直到半月后从新发货从算完事……
难啊,那不平凡的岁月;苦哟,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六年,风风雨雨,一言难尽。也就是那弹指一挥间,我不仅让企业起死回生,还让职工们看到了希望。为保持企业后劲,我还建议厂部用盈利资金增添了十台高效新设备。
可想不到的是,也就在第六个年头刚要结束之际,一破产企业的主要领导由组织安排调来我厂任副职,期间还瞄上我这个颇具诱惑的“宝座”。营销工作呀,哪里都吃香!
不久,厂长便让我虚升半级,让我笑傲江湖了。
事业刚有起色,就如此夭折,不少人为我惋惜。而自己,也深感不平。不久,我便离开了单位,停薪留职先后去了江西和浙江打工,而且一干又是十来年。
说句多余的话,自离开国企,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突然轻松了许多。再也没有过去那么些叽叽喳喳的麻烦事,也少了许许多多说也说不清楚的扯皮之事。可想不到的是,就在我离职后不到两年,就听说那企业又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可更奇怪的是,老厂长竟然又想到了我。说我关系还在企业。还是企业的人,要我回家救火。这到不是说我有多厉害,我深知我的接任者太急于表现自己,而忽视了“隔行如隔山”之大忌。那时此刻,我真的有点无语。哭笑不得。都改行几年了,自己还能胜任?还有必要去胜任吗?
没过一年,企业终因资不抵债而彻底破产,职工也因改制买断工龄走人,而我则庆幸自己能及早抽身。
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再也不宜过多提及。但这期间我所经历的一切,却像初时在三亚南海边见到的大海那样,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惊心动魄,刻骨铭心!却又无可奈何。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话说另一次感受到大海无穷魅力的则是我到浙江工作后的第九个年头,我携所在单位部分优秀员工以“省工人先锋号”名义,在一总工会的组织下去了向往已久的舟山群岛进行疗休养。
舟山群岛,我国内海最大的群岛。其无限的魅力早在小学课本上就领略过,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它不但四面环海,冬暖夏凉,且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也就16℃左右,可说这是一个天然修身养性极佳地方。故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人会来此旅游观光。
说实在话,那次组团去舟山疗养,的确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我当时所在的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若不是组织关心,员工哪有空闲外出?而且还周末,正是服务行业最忙碌的时候。
下榻后,我们首先去了朱家尖海滩。还来不及观赏大海边那座座精美绝伦的沙雕,大家便直接奔大海而去。好像不先看大海,大海就会马上消失一样。
我不禁哑然失笑。是哟,好几位打工者都是第一次来大海,谁不想尽快一睹大海迷人的风采呢?不知是谁,还对着大海高声呼唤起来:
“我来了,美丽的舟山群岛”。
呼唤引起了连锁反应,宛如袅袅炊烟,一波一波,传得很远很远……
那几日虽不是黄金周,但毕竟也周末,依然游人如织。
夏日风情,在朱家尖这片海滩展示得淋漓尽致,更显其优雅与美丽。
蓝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层层叠叠,云卷云舒。只见一群白色的海鸟在相互追逐,自由自在尽情地翱翔在蓝天碧海之间。
一会儿,陈阵海风迎面拂来,让人心旷神怡。只见风儿卷着翻滚的波浪,层层叠叠地向大伙涌来,一声欢呼,一个雀跃,两下就把几位颤颤惊惊女士们那卷起的裤角湿了个透,乐得男士们开心不已。
绵绵的沙滩上,我和大伙一样,欣然地接受着海的洗礼,内心也像这湛蓝湛蓝海水一样,纯净而坦然。因为,这就是我心中一直眷恋着的那片海。
你看,我那双穿惯了鞋袜的双脚,此刻浸泡在清凉的海水里,那是透心的舒坦。不仅化解了海岸酷暑炎热的空气,也融化了我们这个年龄段在工作中所承受的那份种种重负以及各自家庭重担给大家带来的种种生存压力。
其实,我身边的每个人每天都无不处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中。有时候,我真想抛开一切,独自去远方痛痛快快旅行一番。而眼前的这一切,不正是如此吗?
顺其自然吧,让海浪尽情地洗刷那久违的心情;
享受吧,我心中这片纯净的海!
朱家尖海滨是一个独特小港湾,沙滩美丽而纯净,风平浪静的时候,特别的优雅安详。大凡来舟山游玩的人们,大都喜欢来这里漫步,徜徉。每当她们在看到大海的刹那间,你都会发现她们脸上都会露出纯真而美丽的笑脸。有时甚至连眼睛眨都不会眨一下,仿佛要定格在那个时刻。
海滨是美丽的。听着哗哗的涛声,任脚下的浪花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即像鱼儿般亲吻、又像海风在呢喃。这哪是涛声依旧,分明一曲曲踏浪之歌,不断地从心海溢出,温馨而甜蜜。
远处,晴空仍是那么天高云淡,近处,沙鸥还在自由翱翔,脚下,碧海生潮,波涛汹涌。那柔柔的细沙,沿海岸线铺开,踏在上面感觉特别轻柔舒坦。
啊,太棒了,仿佛梦幻一般。
祖国辽阔宽广的大海呀,我深为您自豪,我更想为您纵情歌唱!
这,就是我心中一直眷恋的那片海,此刻,它就在自己身旁。突一下,我又想起了十年前的那次海南之行,更让我想起了那次南海之滨波涛汹涌带给的无限激励。
作家史铁生曾在他的散文《我与地坛》中说过一段话:“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现在看来,这话不无道理,还挺哲理的。这似乎也在向我提示什么。
夕阳开始西下了,整个海滨变得更加美轮美奂。此刻,海浪也慢慢大了起来,一波接一波,似乎马上就要兴风作浪了。处于谨慎,几位游兴正浓的男士们此刻再也不敢贸然往深处游了,而是上岸和女士们一道开始着充满惬意的踏浪。
看着身边尽情戏耍的人们,此刻我的内心显得更加怡然沉静。是啊,在浩瀚的大海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渺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微不足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像眼前这片大海一样清澈纯净,简洁透明。
让过去的过去,因为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开始。再说,我们也决不能因社会有不足,有阴暗面,甚至有丑陋的一面而全盘否定社会的进步。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夜幕真的降临了,当我又一次回望那身后那一串串美丽的脚印,心中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与惬意。是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磨砺和过程的。还是让我们忘掉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忘掉那一切烦恼吧,真正像那海鸥一样自由简单地生活,而不被社会各种功名利禄所诱惑,所麻痹。
(2024年秋定稿于湖南长沙天心区钱隆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