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刀郎团队在2025年北京演唱会上,以一首《秦腔即兴曲》火爆全网,成了最大的亮点,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音乐体验。这首曲子充满了秦腔风格元素,将秦腔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堪称“神曲”。
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关中人,虽不太懂音乐,但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网民所配的兵马俑、历史剧、“沙场点兵”“战机翱翔”“舰艇出海”等画面,也感受到了“激情似火”“气概豪迈”“催人奋进”,让人心潮澎湃。夜深人静独自听,会毫无睡意;联欢会上混合听,会热血沸腾。难怪网上热议听得人“上了头”,纷纷调侃说“不躺平”“要上班”“想奋进”等。平心而论,秦腔韵律也确有以上之特色。
秦腔是以关中及秦陇大地方言为基础形成的戏曲,是我国最古老、最悠久的梆子腔之一,主要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刀郎团队的《秦腔即兴曲》中,主奏乐器由板胡变成了唢呐,伴奏乐器由鼓板管弦,变成了电声乐器,有现代感,很时尚。贾平凹先生说过“人的胃是有记忆的”,那么同理,人的耳朵也应该是有记忆的,只不过小时候熟悉的秦腔韵律,被自己的“生活追求”,有意无意地封存起来了。人们说,人在四五十岁,会自动“解锁”秦腔,意思是凡生长于陕甘地区的人,在四五十岁年纪时,大多会越来越喜欢秦腔,越来越爱听秦腔。我想大概是,说着方言、听着秦腔长大,耳濡目染,秦声秦韵秦音便留在了记忆深处,渐渐长大,见了外界的“世面”后,就觉得秦腔有些“土了”,不愿提也不爱听了,就像自觉故乡老家的低矮土房子,远比不上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一样。到了四五十岁的年纪,经历了人世的风雨曲折、坎坷沟壑,结果兜兜转转,沉淀下来后,才发现秦腔的沧桑、激越、慷慨、顿挫、婉转,最能表达此时的心情,才是此时内心的“独白”,真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曲秦腔一曲情,秦腔演地是故事,唱地是情感。当然,偶然听到的韵律,如果是几十年前的“简单回放”,倒也未必会引起内心多大的波澜。而当秦韵精髓被注入现代元素,穿上新衣,以时尚、前卫、升华的形式被演绎出来时,则能给人内心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就像给一潭平静的湖水,扔进了一枚“深水炸弹”,会水花翻滚、掀起浪柱。所以,《秦腔即兴曲》带给我的,有亲切,有回味,有感动,有震撼,有自豪,有激励••••••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切乎声••••••”优秀的音乐能唤起记忆、点燃情感、引起共鸣。听见好乐曲,记忆的闸门便自然打开,阅历的情感便倾泄而出,生活的激情便瞬间点燃,凡被秦韵点燃的,自然是秦人的心、秦人的情了。当然更须要现代时尚元素的加持,须要与时俱进地传承与创新,螺旋上升方能行得高、走得远。
“传承发扬,历久弥新”这八个字,颇堪品味啊!写到这儿,忽然想起了我去年所作俚句,聊记于下,为此秦韵随想收尾:
关中平原戏剧乡,响遏行云唱秦腔;
梆子敲出节奏感,板胡拉成律悠扬;
几段声韵一曲情,易俗三义载盛况;
生旦净丑齐亮相,名家流派展芬芳;
古调独弹话沧桑,雪飘寒冬梅花香;
环城公园自乐班,音逾城墙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