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静萍的头像

杨静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3
分享

大年初一的温暖

正月初一凌晨五点多,手机铃声划破黎明的寂静。

闺蜜清亮的声音跃出听筒:"起床了吧?六点半来接你,烤了牛肉,蒸了馒头、鸡蛋,你不用带早餐。"

年前与朋友们约定的北海涠洲岛之旅,此刻似乎裹着咸湿的海风、隐隐的涛声扑面而来。

我踩着未褪的夜色下楼。行李箱轱辘碾过结了薄霜的地面,咕噜声打破黎明的寂静。

转过楼道拐角,昏黄的路灯下晃动着一个穿着浅绿莹光背心、橘色工作服的身影——清瘦的清洁工正将足有他两人粗的绿色垃圾桶推向清运车,铁皮箱轮与水泥地摩擦的锐响唤醒年初一睡意昏沉的街道。

"新年快乐啊师傅!"我裹紧围巾喊道。

他怔了半拍,冻得黑红的脸上,瞬间绽开出沟壑纵横的笑意:"同乐同乐!"

寒暄中得知,清洁工人的春节与往常并无二致,三百六十五日轮转如常。当我拖着箱子走向街口时,身后忽然传来沙哑的叮嘱:"出远门吗?路上当心!"

六点半的街道渐渐亮了起来,宛如一幅褪色的水墨卷轴徐徐展开。

远处,又一位"橘色荧光"拖着铁皮车彳亍而来。行到眼前,看到车斗铺满零落的爆竹残红,昭示着昨夜的喧嚣、热闹。

"师傅新年好!"我挥动裹着毛线手套的手。老人耳背,待我喊到第三声才猛然抬头,浑浊的眼睛霎时如十五的灯笼:"闺女你也好!好!"

此刻,某种温热的情绪在胸腔里轻轻涨潮。那些嵌在清晨黄昏里的身影忽然清晰起来:除夕夜古刹香火中合掌的僧侣,子夜焰火下攥着对讲机维持秩序的民警,急诊室无影灯前穿梭的医护人员,国境线上与界碑悄然伫立的橄榄绿身影......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点亮了华夏土地上的万家灯火。

手机屏幕在冷风中闪烁。

我在朋友圈里刷到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的拜年视频,这位年轻的AI领军人,正讲述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忽然想起去年在2024年乌镇峰会见过他们的展台,“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一直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我想,那些流淌着三千年华夏文化基因的智能模型,此刻或许正在某个实验室里迭代新生。

车灯划破破淡淡的晨雾,东方的天空渐渐演变成瓦蓝色。

朋友下车接过行李,车门一开,暖风裹着烤牛肉的香味从车内漫出。

回头望去,清洁工的身影已融合于渐明的天光之中,铁皮车轮敲打着马路,仍在空旷的街道上哐咚作响,像极了母亲挂在老屋壁上守时的布谷自鸣钟,恒久温热地守候人间烟火,报道着春天的消息。

这个清晨,我触摸到了春节最原始的温度——那些认真守候在各自岗位上平凡的人们,他们始终以滚烫的赤子之心,在时代颠簸起伏的大海上,默默供能着整个民族的体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